一段五六百米的距离,彭玉求张元连这对环卫“夫妻档”风雨无阻,一走就是10年
“城市美容师”眼中的小美好(凌晨的长沙样范)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李广军
5月17日凌晨,雨花区高桥新二号小区内,几家通宵营业的烧烤店,店员正准备收摊,双眼难掩疲惫。
4时20分,彭玉求、张元连已经精神抖擞地穿戴整齐:身着橙色工作服,手握扫帚和簸箕,沿着新雨路赶往离租住房300米外的工作地点。
这对夫妻同是雨花区环卫中心高桥所的环卫工。每天凌晨4时,大多市民还在睡梦中的时候,他们已经开始了一天中最繁忙的工作——清扫,这十个年头里几乎从未间断。
实际上,在长沙的各个角落,都有众多和他们一样的“城市美容师”奔忙于大街小巷,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日复一日辛勤劳作,默默地清洁着这座城市。
600米 两人风雨无阻一步步走过无数次
两人一路无话。
走到与万家丽中路交接处的新雨路口,各拉一辆保洁车,夫妻俩“分道扬镳”:彭玉求往北,张元连过了马路,一路向南。万家丽路长沙大道口到石坝路口这一段五六百米的距离,就是两人10年间走过无数次的路程。
两人的工作职责,是对这一段区域范围内进行全面的清扫保洁,包括路面、人行道、绿化带及路面设施等。彭玉求负责这一段的西侧,张元连的任务是东侧。凌晨清扫一遍后,上午下午还要进行巡回保洁工作;而对于突发性的污染或垃圾堆积,比如车辆人员事故现场,下暴雨时泄水口堆积的垃圾杂物等,也要快速处理,保障干净、畅通。
彭玉求打开了别在工作服上的爆闪灯,他说,凌晨时分或者恶劣天气下必须打开,这样可以增加可见性,确保安全。
他弯腰曲背,专注地开始清扫起地面上的垃圾。随着扫帚有节奏地挥动着,发出沙沙的声音。不一会儿,一片片落叶、一个个烟头、一颗颗槟榔渣都被清扫到一处,“垃圾集中成堆,便于后续的收集和处理。”彭玉求用簸箕将聚拢的垃圾装填起来,倒入旁边的保洁车内,动作娴熟而自然。
“大小扫帚和簸箕用于清扫路面、人行道的垃圾和落叶;垃圾铲用于收集和搬运成堆的垃圾;拾物夹主要用于拾取地上的垃圾,尤其是在手直接捡不到的情况下,比如绿化带里面的一些垃圾和小广告等;抹布和清洁剂是用来对果皮箱进行除污清洁的。”彭玉求把保洁车工具箱里的“宝贝”一一介绍,又蹲下去,用拾物夹轻巧地拾捡起散落在花坛里的几张小广告,专注、耐心。
10年 变与不变中的小确幸
这是彭玉求和张元连在长沙的第十个年头。
2015年2月,他俩从娄底双峰县来到长沙从事环卫工作,一直负责这一块区域。
快10年了,有许多事情并没有改变。
比如工作量。不管刮风下雨严寒酷暑,他们都要上路进行清洁打扫。上午和下午还要检查清扫保洁区域,确保没有遗漏的垃圾和污渍。同时,对公共设施进行检查和维护。
保洁车倒是“变”了好多回。把小广告卡片扔到保洁车里,彭玉求向记者介绍起这件不锈钢“神器”:“几年前,我们配备了不锈钢保洁车,这种车有分隔的垃圾容器,可以收集不同类型的垃圾,如可回收物、其他垃圾等。而且是封闭式设计,垃圾容器有盖子,可以防止垃圾散落和异味扩散。不锈钢材质适合户外使用,易于清洁和维护。边上还有工具箱,使用起来太方便了!”
当然,改变更多的,不止于保洁车。
工作环境变了。“我们进行打扫和路面巡查,遇到高温、暴雨天气,需要有合适的地方防暑、避雨。这几年,雨花区对环卫工作间进行了改建和提质。在这里,我和同事们热了可以乘凉,累了可以歇脚,渴了有水喝,还配有防暑药品等必备物资,保证我们夏可纳凉,冬可取暖。”
工作强度变了。“我们雨花环卫这些年投入了很多机械设备,如大小水车、机扫车等,既加大了主路面的保洁力度,也减轻了我们的工作压力。”
老彭眼中的长沙也变了。“2015年我到长沙的时候,万家丽路高架桥还没有修好,这块地方还显得比较偏僻。现在这条路上有公交车站,前两年又开通了地铁5号线,高桥南地铁站就在这里,每天来来往往很多人,但乱扔垃圾、烟头的人少了许多。”
“逢年过节是我们最忙的日子,因为人流量加大,工作量也会增加。来长沙这么多年,我们从来没回老家过年。”彭玉求告诉记者,每年都在工作中过春节,他也发现了许多的不一样。“前几年春节上班的时候,烟花爆竹垃圾量大,清扫起来很辛苦。除了污染环境之外,也造成很多安全隐患。现在已经很少有老板会放‘开门炮’了。今年年后开业高峰,我每天扫的垃圾,几乎看不到爆竹纸屑和烟花筒。”
期待 在长沙拥有属于自己的房子
转眼到了5时30分,初夏的这个时节,天已大亮。不少门面已经半开,准备做生意了。
张元连给彭玉求打来电话,说她那边的工作已经完成,正在帮他打扫。
“我扫完了帮她扫,她扫完了帮我扫。一般6点出头就能打扫干净,然后两个人一起作伴回家做早餐吃。”彭玉求边跟记者聊天,边用拾物夹从草丛中夹上来几个烟头。“我的视力现在还很好,一些小垃圾都能看得清,只是牙齿不行了。”他咧嘴一笑,口腔里已经没剩下几颗牙齿。
“再过3年,我们就能退休了。”彭玉求掰着手指头笑道,来长十年,他们希望能够在城里买一套房子,跟儿子一家在长沙好好地生活下去。毕竟,见证了长沙10年的发展,一家人对长沙感情越来越深。“儿子在开货车帮超市送货,一家人一起努力,在长沙这座城市拥有属于自己的房子,很有压力,但也很有动力,努力了就一定会有收获。”彭玉求说,“虽然辛苦,但是看到过往行人在干净整洁的环境中匆匆走过,还是觉得很有成就感。我们一身脏换来城市美,值得!”
来源:长沙晚报
长沙市台办供稿
长沙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联系邮箱:stbxzc20130516@163.com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