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绿”前行向未来
——长沙县以高水平生态环境保护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
陈 新 黄 宇
松雅湖畔,候鸟翩翩起舞;影珠山下,绿意盎然,福泽人间;工业园内,动能澎湃。美丽星沙,处处涌动着高质量发展的生动景象。
长沙县,作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已连续五年稳居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前五强,位列国家中部地区县域经济与县域综合发展第一位。
近年来,长沙县坚持“生态立县、绿色发展”的原则,深入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追求生态环境高颜值和经济发展高素质相得益彰的绿色发展赛道上,持续擦亮生态文明示范创建“金字招牌”,巩固“两山”创建成果,走出了一条以绿色为底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数据显示,2023年长沙县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累计达到331天,优良率高达90.7%,PM2.5、臭氧、综合指数改善率在全市范围内领先,国省控断面水质改善幅度位居全市前列。境内浏阳河成功创建为首批国家级示范河流,松雅湖荣获水利部颁发的“长江经济带美丽湖泊”称号。2023年长沙县获省政府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真抓实干表彰激励,空气环境质量和水环境质量亦同时荣获长沙市政府真抓实干督查激励表彰。
精准科学施策
提高污染防治能力
生态环境治理入之愈深,其进愈难,环境质量如何进一步提升?长沙县在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时,聚焦质量改善,狠抓生态治理,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进一步提高污染防治能力。
在蓝天保卫战中,长沙县克服了污染传输、不利气象条件和经济复苏带来的污染排放增加等困难,加强了统筹调度,持续实施了“六控十严禁”,并稳步推进了“五气共治”。特别是在秋冬季节,通过发起大气污染防治“百日攻坚”行动,有效防止了重度污染的发生,降低了污染物浓度,确保了空气质量的优良。
蓝天保卫战实施中,长沙县不断创新,不仅率先完成了空气质量监测标准化街镇站的全面覆盖,还在建筑垃圾处置方面实现了特许经营和资源化处置利用的突破。同时,积极响应绿色发展号召,成立了新能源渣土运输车公司,大量投放新能源车辆,大幅提高了纯电动车辆在公务用车和公交车中的比例,对改善空气质量作出了积极贡献。
在全力守护“两河”生态方面,长沙县统筹协调推进了“五水共治”,在河湖功能恢复、水质提升和日常管护上下足了功夫。以浏阳河、捞刀河流域为重点,全面推进行综合整治,对主要排污口进行了截污提质,同步推进了小微水体治理工作。在极端天气条件下,强化了环境监测预警与管理,确保了水质达标,有效守护了民众的饮水安全。
在水环境治理方面,长沙县取得了显著成效。西龙路箱涵排水通道的全面打通,毛塘铺污水处理厂的建成使用,标志着该县在水环境治理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河湖系统治理和数智治水工作经验得到了水利部和省河长办的充分肯定和推广。
长沙县在打造“两河”流域生态美景方面不惜重金,投入巨资用于污水管网建设和污水处理厂建设,实现了对中心集镇、次集镇和主要功能区的污水处理全覆盖,长沙县也因此成为全国生活污水治理的示范样板。
执法刚柔并济
创新激活绿色动力
在长沙县,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不仅有着严格的监管执法,更有着温情的服务和创新的举措。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长沙县在确保环境质量不断提升的同时,也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绿色动力。
长沙县严格执行“双随机”监管和智慧执法模式,对守法企业做到“无事不扰”。在执法监管中,注重指导帮扶,既保持了必要的执法力度,又体现了人性化执法的温度。常态化开展的“四不两直”监督,压实了企业主体责任,强化了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衔接,对各类环境违法犯罪行为给予了严厉打击。2023年,长沙县立案查处的环保类案件超过350起,罚没款近200万元,多起案例获得省市表彰,彰显了环境执法的威力。
长沙县通过开展“春风行动”“夏季攻势”“守护蓝天”“冬风清霾”等一系列专项行动,唱响了生态环保的“四季歌”。这些行动不仅为企业送去了政策、技术和服务的及时雨,还帮助解决了不少难题。通过指导企业报送绩效提级评审资料,超额完成了挥发性有机物减排任务。落实“三线一单”分区管控要求,优化了生态空间格局,为经济高质量发展腾出了空间。
长沙县不断优化生态环境绩效考核体系,实行分区域差异化考核,激发各镇街发展生态经济的积极性。同时,持续核算县域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让山山水水有了明确“价格”,为绿色发展提供可行路径。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方面,长沙县先行先试,探索实践水权平台交易,“绿水”向“金水”的转化,实现了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双赢。
长沙县的这些探索和实践,为全省乃至全国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践行“两山”理论
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双赢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环境改善正日益成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和经济发展红利,绿色发展理念也正为长沙县注入新动能。
围绕丰富的生态资源,长沙县坚持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积极探索“生态+”发展模式,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在农业领域,长沙县壮大“特色农业”,为乡村发展赋能,全力打造生态农业,基本形成了“一镇一业”“一村一品”,长沙绿茶等品牌影响力逐步扩大,绿色发展“红利”持续释放。长沙县共有茶园面积10.60万亩,位居全省第一,拥有金井、湘丰、怡清源等中国驰名商标,国家级、省级龙头企业各2家,2023年绿茶产业综合产值达48亿元。
不仅如此,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长沙县深入推进全域旅游示范创建,以开慧大爱小镇、田汉艺术小镇、福临红旅小镇为代表的文旅融合典范,红色资源、绿色生态与富民产业充分融合,打造“以绿促旅,红绿交映,以旅兴农”的“绿色经济”发展模式。各镇街重视河流、森林、湿地等自然资源资产的权属主体及保护,让村民吃上“生态饭”。
不止乡村,在山水之间,长沙县深耕“绿色智造”,持续巩固工程机械、汽车及零部件、电子信息、新材料等优势产业,紧紧围绕“率先打造国家智能制造示范区,率先建设5000亿国家级园区”发展目标,大力培育智能装备、智能汽车、智能终端、先进储能和功率芯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通过创建绿色低碳园区、高标准建设产业集群、加速数字化智能升级等,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累计培育国家级绿色工厂12家、国家级绿色供应链管理示范企业4家、国家级绿色设计产品7项、国家级工业产品绿色设计示范企业5家、湖南省绿色工厂24家,展现了其在绿色制造领域的领先地位。
在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上,长沙县正逐绿前行,协同推进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经济高质量发展与人民高品质生活提升,书写美丽湖南的地方实践新篇章。
来源:新湖南
湖南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