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汉台春晖

《环球时报》记者参加“第十八届海峡两岸媒体荆楚行”:听台湾青年讲述在大陆创业

发布时间:2024-07-09 14:46:36

  “大陆的机会真的很多!”这是《环球时报》记者7月初在湖北参加“第十八届海峡两岸媒体荆楚行”采访活动时,听到的频率非常高的一句话。

  “大有用武之地”

  李连捷是出生在台中的一名“90后”,在台中逢甲大学本科毕业并赴英国留学后,到天津大学继续攻读博士。2021年,博士毕业的李连捷经朋友引见,结识了湖北省黄石市一名台商,在其极力推荐下,同年7月来到湖北理工学院任教。他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他就读的是环境工程专业,由于台湾环境评估发展较早,不少企业有了固定的合作对象,他的机会相对较少,但是大陆相关产业起步较晚,“机会很多”。黄石近些年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的同时,对环境保护十分重视,尤其像超颖电子和沪士电子等台企在当地发展得很好,李连捷感觉自己大有用武之地。

  同样出生在台中的“80后”青年许凯翔原本在加拿大留学并工作,2018年到湖北黄石从事精密制造事业,一直发展到现在。他的公司投产3年多来,年营收从800余万元,至去年增加到2400余万元。他在接受采访时感叹,“大陆市场真的很大”,今年他还打开海外市场,与一家企业达成零部件供应合作。

  台青吴宣妙目前在阳新县仙岛湖开办民宿。她在接受采访时说,民宿还处于初创期,当地政府和台办不仅每年发放数万元的创业补贴,还引荐客源,给了她很大帮助。

  力翰教育集团董事长、武汉台资企业协会副会长吴志荣曾是台北市教育局科学教育组组长,后来辞职在台湾元智大学创业,主要做青少年科学教育。然而,他想到更大的市场发展,2012年公司先在成都落地,之后又到上海落地,再来到了武汉。他说,整个国家的惠台措施以及相关补贴都很到位,虽然经历了3年疫情,但公司在大陆发展很稳健。吴志荣提到,公司在两岸的商业模式有很大差别,台湾基本是社团模式,但在大陆进入国家课程体系内,业务得到很好的长期保障。他说,祖国大陆有两个特点,一是地特别大,二是人特别多,“如果你的创业项目符合这两个特质,就容易得到这块土地的滋养”。

  创业以外也得到帮助

  1984年,武汉市把安定路改名为“台北路”,这是大陆第一条以台湾地名命名的道路。上世纪90年代初期,武汉陆续以台湾地名命名一系列道路,目前岛内22个县市中,除了基隆和南投外,其他都能在武汉道路命名中找到。这样一些道路的名称,吸引了不少台胞到此工作、生活或旅游。

  源自国务院的“双创”政策,一笔高达400亿元人民币的创业基金向台湾青年发出邀请,一时之间成为岛内热门话题。首批17个区域示范基地,就包括湖北省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

  湖北省台办相关数据显示,湖北每年安排1000万元省级财政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台青来鄂实习就业创业和交流;建有两家海峡两岸台青基地(示范点)、省级台青创业就业基地、示范点和辅导中心6家,每年为台湾青年提供不少于1000个实习就业岗位。目前有130多名台湾青年教师和150多名执业医师在湖北工作,超过1200名台湾青年来鄂实习就业创业,已有6名在鄂台青获得“湖北青年五四奖章”。

  除了创业,这些台青也得到生活、学习方面的各种帮助。李连捷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他虽然没有参加大陆医保,但是他所在的湖北理工学院每年为他提供医疗补助。不仅如此,学校还鼓励他在外接项目,他除了教书,还在黄石担任企业科技特派员、科技副总等职务,可以说给了他很大的发展空间。

  希望在大陆成家立业

  当记者询问参加“荆楚行”的台湾青年建议如何进一步促进两岸青年交流时,几人不约而同地提到了“通婚”。李连捷向记者透露,希望能在大陆成家。翔和口腔总经理陈敏惠有3个儿子,几个孩子经过讨论后,一致决定到大陆发展,就读大陆医学院,目前均已毕业。陈敏惠告诉《环球时报》记者,3个儿子都找了大陆女朋友,未来希望在大陆发展定居。台青王建邦是湖北理工学院外国语学院的特聘教授,他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周围有台湾朋友结识了大陆青年,有些是通过社交平台,目前发展得很好;有些已经步入婚姻殿堂。王建邦认为,结婚是两个家族的事,如果两岸夫妻能够走得长远,两个家族是可以坐下来“共情”的,分享彼此的文化故事,“这是很好的融合”。

  近些年,民进党当局阻挠两岸交流,一些台湾民众对大陆有所误解。在采访中,多名台青呼吁岛内民众尤其是青年人到大陆实地走走看看。李连捷说,“大陆机会多,选择也多,希望更多台湾青年多来大陆走走闯闯”。王建邦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希望能更多地引导台湾青年把眼界打开,多多体会同一个中华文化体系中不同的生活方式,“以此为基础去追本溯源,最终从源头上理解、认同中华民族的概念”。他举例说,他在台湾吃过牛肉面,在湖北也吃过牛肉面,虽然味道不一样,但都叫一个名字,只有亲自体验,才知道它们的不同及相同之处。除了自己创业,许凯翔还先后引导几十名台湾青年到黄石工作,辅导成立5个台湾青年创业项目。他告诉《环球时报》记者,6年来他觉得大陆在交通建设、城市建设以及营商环境改善方面进步迅速,“现在网络虽然很发达,但很多情况下还是要自己走走看看,你经历过的才是你的体验”。

  (通讯员:吴薇)

  武汉市台办供稿

武汉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