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众都涌过来了
长沙市群文轻骑队走基层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郑湘平
说长沙市群众文艺藏龙卧虎、人才辈出一点都不为过,新的表演形式层出不穷,屡屡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你可见过把花鼓戏唱得比京剧还有气势?把长沙话的顺口溜讲得比普通话还字正腔圆?一群50多岁的大妈演绎出肤白貌美大长腿的气场?
只能说,长沙群文演出一年三百场,场场有“奇葩”。12日下午,长沙市群众文艺轻骑队走基层活动来到长沙县江背镇,群文工作者们的精彩表现,让台下观众“追着烈日跑”,直到夕阳西下,干饭人忘了归程。
场内风机降温 场外酒庄蹭粉
“梅花香自苦寒来,电扇对着观众吹。打油诗一首先送给现场的观众们。”(掌声)
好吧,以上纯属记者杜撰的剧本台词,其实,12日的现场,原本定于16时30分开始的演出,因太阳迟迟不肯下山,一直延迟到17时15分才开始。演员却没闲着,在市群艺馆导演们的指挥调度下,一个节目接一个节目走台,演员们即使汗流浃背,也一丝不苟。
这会儿还是下午5时,烈日还在顽强地站岗。现场提前准备了4台大风机,记者提前就瞄好了一台风机的位置,只等开场发言结束就坐过去。
当记者回头时,发现后方的两台风机旁已经围满了人。原本在场地中提前为观众准备的长凳,已经被拖到了这里;后面的乌川酒庄也非常有眼色,及时拿出店里的小板凳送到观众手中,刷了个脸熟,蹭了波流量。
打了声招呼后,记者觅得一张长凳空位坐下,而长凳的“原主人”只是头也不回地应了一声,眼光却直勾勾地盯着台上的表演。
“绝代双骄”惊艳 主持人粉丝欢喜入群
杜凯是长沙群艺馆新引进的文艺骨干,擅长各种乐器,这次带来的节目是数来宝《胡服与伙夫》。他时而用普通话讲这是一个新四军的逸闻,时而用各种方言穿插调侃,把当年带着革命浪漫主义色彩的故事呈现出来。“胡服”听成“伙夫”的误会,把湖南人“HF”不分的口音描述得笑料百出。
在杜凯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中,长沙群艺馆的“千万流量”大咖——李冠登场。早已知道李冠大名的观众这时已经顾不得烈日当空,纷纷往中心场地挤了过去。
一曲《梅花赋》,虽然没有穿戏服,李冠一招一式极尽英俊爽朗,既表现梅花临风俏立的动人,更刻画梅花傲雪斗雪的精神,真应了直播间里粉丝的神评,“李冠妖娆起来还有女人什么事?”因为不是在直播间教学,这次李冠在表演中更多地展示了刚劲有力的部分,有如穆桂英挂帅时的飒爽英姿。
“好man”的惊呼从“擅离职守”、跑到台下拿出手机拍照的主持人白杨、张群英口中喊了出来。好吧,直播间的粉丝坑位让给你了。
肤白貌美170 大气乖巧小李阳
京剧《沙家浜》已经广为人知,而长沙县文艺馆的李阳却展现了《沙家浜》的花鼓韵味。一身戎装的新四军指战员装扮,虽然是在“沙奶奶”家养伤,但威武霸气在他的唱段中表露无遗。
因为是在“自己的地盘”上演出,如何让花鼓戏展现出京剧一样的大气,这也让李阳想破了脑袋。一时想不到办法的李阳只能“回家找家长”了。于是他的妈妈、望城文化馆的朱玲琳披挂上阵出演“沙奶奶”:小子,在外面你再霸气,在老娘面前你就是我的崽。
一段向“沙奶奶”提建议的演出,李阳像个乖巧的孩子,小心翼翼地批评“沙奶奶”把伤员照顾得太好了,“如何上阵把杀”。
既然李阳担心无法“上阵杀敌”,那就看我们的“170模特队”上台大杀四方。
当这群人均1米70的大姐走上台,台下观众只恨当时贪恋凉快,没有占据台下的中央位置。这气场,这身段,只盼着她们略带着冷峻的眼光能掠过自己。这一刻,你会明白,原来肤白貌美大长腿不是年轻人的专有词汇。
长沙市台办供稿
长沙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联系邮箱:stbxzc20130516@163.com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