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长沙新闻

长沙:持续打造营商环境 做好六篇大文章

发布时间:2024-08-23 13:57:43

  星辰在线8月22日讯(通讯员 陈志兵)近年来,长沙市紧紧围绕市场化、国际化、法治化一流营商环境目标,始终坚持经营主体需求为根本导向,持续抓紧抓实效能提速、降低成本、权益保护、政策落地四大专项行动,持续打造营商环境标杆城市,营商环境品牌持续擦亮,营商环境标杆城市建设迈入新阶段。连续四年在全国工商联组织的“万家民营企业评营商环境”中位列全国前十,2022年进入全国第六、中西部第一;“人才吸引力指数”居全国第十、中部第一。在省营商环境评价中实现“五连冠”。

  一、立足一个“责”字,体制机制支撑有力。

  一是构建协同推进机制。

  把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打造为“一把手”工程,成立正处级事业单位市优化营商环境中心,归口市发展改革委管理,承担优化营商环境宣传培训、投诉处理等公益服务职能;各区县(市)成立优化营商环境协调事务中心、园区组建营商环境工作局等专职机构,形成全市上下协同推进营商环境建设的工作格局。

  二是健全调度考核机制。

  率先全省建立“指标长”制度,由分管市领导担任国家营商环境评价指标的“指标长”,牵头市直单位“一把手”担任“指标办”主任,组建18个工作专班,建立“月调度、季分析、年总结”常态化调度机制和督查监督机制,以“零容忍”的态度严肃惩处不担当不作为乱作为等问题。

  三是建立对标创新机制。

  坚持对标国家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对标单项指标最优城市“双对标”,连续6年出台“1+N”营商环境改革体系,推进741项任务落实落地,加大典型改革案例复制推广,探索更多首创性、特色化改革案例,促进形成勇于创新示范效应。

  四是完善涉企服务机制。

  通过设置“营商政策码”、搭建 “长沙惠企通”、构建“一站式”惠企服务总平台、组建万名企业服务专员,构建“一网一码一线一平台一队伍”的“五个一”营商服务体系,实现营商信息“一网通览”、惠企政策“一码查询”、涉企诉求“一号响应”、企业办事“一站直达”、联企干部“一线保障”,让企业便捷轻松、公平公正、全面高效享受涉企服务。

  五是建立学习交流机制。

  以“长沙营商课堂”为载体,常态组织赴深圳、杭州等先进标杆地区开展优化营商环境助推高质量发展外训班,开展“法规政策进万企,聚力赋能增质效”政策宣讲培训活动,邀请市直部门的业务专家,在各区县(市)、园区广泛开展优化营商环境法规政策宣讲。

  六是打造共建共治机制。

  选聘监督员对优化长沙营商环境提出意见和建议,对重要涉企政策出台提供咨询,对各部门形成常态化的监督。建立监测点,聚焦重点项目企业、重大先进制造业企业、上市后备企业、小巨人企业等,设立1000家营商环境监测点,定期进行监测分析,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抓好整改落实。

  七是强化投诉处理机制。

  率先在全省出台《长沙市营商环境投诉处理办法》,构建了“案件统一归口管理、多部门协作处理、上下联动亲企服务”的营商环境投诉举报处理工作机制,按照“层级管理、职能归口”原则,由对应部门限时解决,需要市级层面协同解决的,交办至相关职能部门,其中重大疑难问题报市人民政府协调解决。

  二、突出一个“优”字,政务服务提速增效。

  一是持续“简政办”。

  2019年以来,向区县(市)、园区下放229项市级权限,赋予园区全链条闭环管理权限168项,90余个事项下沉到乡镇(街道)、村(社区)办理,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权限全链条下放到位。

  二是深化“一次办”。

  围绕企业和个人全生命周期,全面推进“一件事一次办”和“综合窗”改革,推出29个场景应用,400多个事项实现“一件事一次办”,“一次办”比例90%以上。探索建立首席审批师机制,通过再造审批流程、压减审批层级,将审批全领域、全环节简易事项纳入首席审批师“一人审批、快速审结”范畴。

  三是力推“便捷办”。

  精心打造“湘易办”长沙旗舰店,上线四级深度服务事项820项,归集电子证照106类,上线7800余项特色服务,数量居全省之首。建设“无证明城市”,政务服务“减证办”“免证办”事项累计突破8600项。“我的长沙”APP接入政务服务1452项,微信小程序上线626项政务服务和135项公共服务;建设94个“15分钟政务服务圈”,政务服务全天候、“不打烊”;设立23个“办不成事”专窗,开展常态化“走流程”行动。构建形成14省23市(区)“跨省通办”政务服务大格局,已实现189个事项跨域通办,推动长株潭三市335项政务服务实现跨域通办。

  四是创新“精准办”。

  面向经营主体推出“政务+”融合服务,强化政银企合作,以企业开办+市政公用服务+金融服务+惠企政策解读为重点,推进政企事务联办、政企政策联展等政务服务供给。大力推广行政审批服务“缴费承诺制”,推动行政事业性费用缴纳节点后置,推广“芙蓉先锋帮代办”“流动审批站”“延时服务”“跨域通办”等服务举措,对列入省、市重点建设项目清单的项目开辟“绿色通道”,为不同类型经营主体提供个性化精准服务。

  三、强化一个“培”字,市场活力有效激发

  一是市场竞争公平有序。

  严格落实“全国一张清单”管理模式,严格执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开展清理歧视性和不公平市场待遇政策措施专项行动和制止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行为专项行动,坚决破除制约民营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各类障碍。面向经营主体发布重点项目机会、科技创新供需、智慧城市建设场景、招商引资项目等“四张清单”,鼓励民营资本依法进入社会事业及其他垄断行业领域。

  二是市场准入便捷通畅。

  全面推广“一照多址”改革,推进“一业一证”、“一业一照”行业综合许可改革。大力推进市场准入事项规范化登记,实施商事主体登记确认制,推广企业开办“一网通办”,准入准营实现“一码覆盖、一照通行”,市场准入效率大幅提升,最快4小时、最多只需1个工作日就可以在长沙开办一家企业。

  三是项目审批联动高效。

  推行分阶段核发施工许可证、市政公共服务报装接入一件事等改革,实施“统一受理、线上联审、限时办结、超期默认”机制,施行“用地清单制”确保拿地即开工,实现房地产项目从拿地到预售不超过180天,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持续提速。

  四是创新创业活力迸发。

  全力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发布《长沙市全力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的若干政策》,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对一流研发中心在长落地,给予最高10亿元支持,今年上半年落地企业研发中心169家,新增创新平台466家。

  四、主打一个“省”字,成本压减多措并举。

  一是降低物流成本。

  全面推广“内河运费不计入完税价格”审价新模式,推进湘粤港“跨境一锁”快速通关改革,建立“快速直达+不换车+中途不查验”通关新模式;打造口岸智能化新模式,成为全国唯一实现综保区与机场货站物理空间联通和数据资源共享的城市,实现航空口岸功能延伸,免去重复查验;设立口岸专项资金,免除查验费用、口岸经营性服务费;“出口直装”“进口直提”等通关改革创新试点成功落地,通关效率提升30%以上,物流成本降低50%以上。

  二是降低制度性成本。

  推行招标政府采购零成本投标,实行公共资源交易评标结果复核“不见面、一次性、网上办”;推广投标担保多元化、电子化,建立政府采购预付款制度,推行政府采购合同线上融资,着力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探索增加履约保函方式、试点容缺核发部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报建费缴纳把关后置等举措,着力减轻企业资金压力。

  三是降低融资成本。

  开展“百名行长进百企”活动,大力推行“银税互动”贷、“信易贷”、动产抵押贷、知识产权质押贷、知识价值信用贷款、应收账款融资、融资担保和产业基金,建设市金融综合服务平台,建立银行抢单机制,审批放款时间同比缩短3-5天,2024年为经营主体节约融资成本超60亿元;扩大小微企业信贷风险补偿基金、中小企业转贷引导基金覆盖范围,推动市级政府性融资担保公司业务做大做强,成功发行中西部地区的第一单贷款模式的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湖南湘江新区知识产权资产支持专项计划。

  四是降低要素成本。

  落实降低竞买保证金和分期支付土地价款政策,全面推广产业用地租赁和弹性年期供应,为工业企业用地提供定制化供地服务,降低企业前期用地成本。推行用电报装低压“三零”服务,用水报装“零跑腿、零资料、零审批、零费用”服务,并提供外线接入工程行政审批代办,最快一日接电、接水,持续降低要素成本。

  五、做实一个“护”字,法治保障持续巩固。

  一是公共法律服务不断升级。

  广泛开展“送法进企业”宣讲活动,为各类经营主体提供法治体检、矛盾调解、法律咨询等“一站式”法律服务。推行“法官+特邀调解员”入驻诉源治理工作站,建立“诉中调解+诉源治理”模式,全省调解案件数量排名前十的调解组织中,长沙地区包揽八名。试点建设全国首家企业用工风险“一站式”防控中心,率先全省实现劳动纠纷“一站式”多元联动处置化解。

  二是合法权益保护不断强化。

  严格落实涉企案件经济影响评估操作制度等12项制度,最大限度减少司法活动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不利影响。深度探索合规改革,办理企业合规案件54件,通过督促整改合规带动就业上万人、增加纳税4000多万元。率先全国出台《长沙市知识产权保护若干规定》地方性法规,设立185家保护知识产权工作站,设立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长沙分中心,为企业提供最优知识产权保护服务。

  三是案件办理质效不断提高。

  大力推进一站式纠纷解决、一站式诉讼服务,以首创的“闪信+”送达平台与类型化纠纷快速化解平台进行智慧集成,高效解决商业纠纷总结案数和人均结案数均排全省第一。全面推行网上立案、跨域立案,实现审判执行不打烊;率先全省开展执行立案前督促履行,推进简案快审、繁案精审。坚持经营主体出清与挽救并重,首创破产管理人账户开立银行名单库制度,健全优化企业“执转破”机制。

  四监管执法效能不断提升。

  深入推进“互联网+监管”工作,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全覆盖、常态化,通过“进一次门,查多项事”的综合监管模式,最大限度减少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影响。同时,建成湖南省首个行政执法公示平台,积极探索信用风险分级分类监管制度。

  六、深化一个“情”字,纾困解难及时有效。

  一是政企沟通渠道更畅通。

  健全落实各级领导联系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商协会帮扶机制,持续推行“政企早、午、晚餐会”等常态化政企沟通机制,推动重点企业每月走访全覆盖、重点项目诉求响应全时段。

  二是企业服务体系更健全。

  首创长沙市经理进修学院、“长沙营商课堂”“星商大讲堂”等涉企培训载体,实施长沙百名青商“长青树”培养工程,累计培训企业高级管理人员3000余人。常态开展“千名干部联千企”“万名干部进万企”“企业接待日”等活动。

  三是惠企政策落实更高效。

  依托涉企政策综合服务网络平台—“长沙扶持通”,每年定期编制、发布惠企政策“一件事一次办”办事指南、惠企政策、“免申即享”政策“三张清单”,实现全市涉企政策征求意见、发布、推送、解读、办理、公示“一站式”服务。创新建立惠企政策服务专员和就近办责任人制度,为经营主体提供政策咨询、解读、协调办理全流程“保姆式”服务。

  四是民营经济发展更可期。

  设立长沙“企业家日”,发布系列企业榜单,打造“星商说”“星商通”“星商学”“星商荟”等“1+N”服务品牌,让民营企业家有地位、享荣誉、受尊重。近十年来,民营经济为全市贡献了58%的税收、65%的GDP、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和98%的经营主体。全市86家上市公司中有57家民营企业。2023年湖南企业100强名单中,长沙79家企业上榜,其中民营企业占一半以上。

  【来源:长沙发改】

  (长沙市台办供稿)

长沙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联系邮箱:stbxzc20130516@163.com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