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媒体看中国”湖南行探访三一重工18号工厂、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见证“非长”经贸合作硕果
精彩发展故事倾倒非洲客人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张洋子
“Changsha, amazing!”(长沙,不可思议!)9月2日,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CGTN、湖南省委宣传部主办的“非洲媒体看中国”湖南行走进长沙,探访三一重工18号工厂、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13名非洲媒体代表见证了长沙与非洲在工程机械、杂交水稻等领域的累累合作硕果。
春发其华,秋收其实。近年来,长沙与非洲经贸往来日益升温,在农业合作、基础设施建设等多领域实现“双向奔赴”,长沙对非合作不断探索可持续发展新路径、新模式,一幕幕“非长”精彩的发展故事,正描绘出“中非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未来。
长沙工程机械“闪耀”非洲
工厂外,红色的钻杆高高竖起,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显得气势非凡;工厂内,拥有长臂架的泵车排列有序,展现着中国智能制造的顶尖水平——当非洲媒体代表一行步入三一重工18号工厂,纷纷忍不住发出“太震撼了”的感叹。
经过智能化改造,12.7天,一块钢板就能在这座工厂里变成一台泵车,两条总装配线可进行69种产品的混装柔性生产,这座“刚中带柔”的世界级灯塔工厂,向代表团展示了其“明星”产品,也引发了非洲媒体的集体好奇:
摩洛哥家园电视台记者Zakariae Ejjabri感触颇深,早在2002年,三一首批出口非洲的液压平地机便是销往摩洛哥,摩洛哥官方报纸《晨报》当时用头版位置记录下这历史性的一刻:“这座工厂享誉全球,这些机器实在是太令人惊讶。”
肯尼亚广播公司编辑、主持人Obrien Kimani Warui参观完工厂,迫不及待地向三一集团海外经营总部副总监唐建国了解三一未来在非洲的发展计划。唐建国表示,三一集团将进一步加大对非洲市场的开拓,不断深化与非洲伙伴在智能制造、基础设施建设、新能源等领域的全方位合作。“希望在肯尼亚也有这样的一座工厂。”Obrien真诚地说。
作为长沙“工程机械之都”的代表企业,三一与非洲已有22年的渊源。“非洲是三一全球化的起点。”唐建国表示,截至目前,三一在非洲累计实现销售收入超200亿元、设备保有量超过23000台,位列中国工程机械企业产品出口非洲的第一名。
长沙还在探索对非合作更多可能。以工程机械为例,企业除了出口产品,更将采购、用工、服务和营销实现本地化,经贸合作越发深入。
一组数据便能反映这段“非长”合作的友谊升华:当前,三一在非洲已拥有15家子公司,在30多个非洲国家设有常驻分支机构,员工本地化率超过50%,拥有13家优质代理商,设备遍及非洲50多个国家和地区。
这是长沙工程机械活跃在非洲大陆的缩影。除了三一,中联重科也早在2007年进入非洲,是中国装备制造行业中最早进入非洲的企业之一。近年来,长沙工程机械的身影更在非洲基础建设项目中随处可见。长沙海关数据显示,2024年前7月,长沙工程机械对非洲出口12.9亿元,增长39.4%。
为非洲农业埋下发展“种子”
非洲媒体代表团探访长沙的最后一站,来到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该中心是国内外第一家专门从事杂交水稻研发的科研机构,创始人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
“非洲54个国家中,有42个国家可以种植水稻或杂交水稻。”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唐文帮向代表团介绍中心与非洲的渊源,讲述着袁老坚持在非洲发展杂交水稻的决心和毅力,“造福世界人民是他的毕生愿望之一。”
“他一个人站起来,为全世界不再饥饿而奋斗,这种精神很伟大。”Obrien说。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CGTN法语部记者Karim Badolo来自非洲西部的布基纳法索,这是他第三次来到长沙,他说:“在这里研发的杂交水稻种子,与非洲关系紧密,更对全球的粮食安全至关重要。”
在中心二楼,马达加斯加 Tv Plus电视台记者 Orimbatosoa Gracia Andriatsitoherina完成了与袁隆平院士雕像合照的心愿。“很感谢他,现在我们全国都在大力推广从长沙研发的杂交水稻种子,这帮助我们解决了近200万人的饥荒威胁。”
原来,经过中非十余年的探索、发展,马达加斯加已建立了完整的杂交水稻种子生产、销售、种植、稻米加工及销售的产业链条和布局,实现了商业化发展,杂交水稻平均产量达到7.5吨/公顷,是本地水稻品种的2.6倍。
以马达加斯加为合作样板,湖南杂交水稻在非洲16国成功试种,长沙现代种业与非洲合作迈上新台阶。
“我们的对非农业技术培训,已坚持了25年。”隆平高科国际培训学院副院长翁永告诉记者,截至8月31日,隆平高科已对肯尼亚等53个非洲国家实施240余期农业技术培训项目,为非洲输送了超过7000名农业官员和技术人才。
此外,隆平高科还在埃塞俄比亚等6个非洲国家实施13期农业合作项目,开展品种改良、农业技术示范与推广;在加纳和坦桑尼亚进行大豆、玉米等种子品种注册,开展农药化肥等农资的销售业务,并在坦桑尼亚建设5个农资储粮一体店,不断推动中国先进农业技术和品种在非洲的本地化,为非洲农业的发展贡献长沙力量。
绿色的杂交水稻,为非洲农业发展埋下“种子”,这是“非长”合作故事的新起点。而从“朋友圈”到“共赢圈”,“非长”正携手共创更美好的发展佳话。
(长沙市台办供稿)
长沙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联系邮箱:stbxzc20130516@163.com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