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科研成果从“书架”推向“货架”
上海技术交易所中南中心助力湖南企业创新成果转化,不到一年促成技术交易额9000万元
长沙晚报11月28日讯(全媒体记者 匡小娟)联动3500余项优质科技成果和200多家全球投资机构,发布科技成果及需求1900余项,累计服务企业超400家,存证保护的数字知识产权突破400万条,促成技术交易金额达9000万元……这是上海技术交易所中南中心提供的一份业务数据。自2023年12月正式落户长沙以来,该中心积极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为区域产业链升级和创新生态构建注入强劲动力。
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如何摆脱“不想转、不敢转、不会转”困境?技术交易过程如何确保合规进行?带着疑问,27日,记者走进位于长沙经开区的上海技术交易所中南中心(简称“中南中心”)一探究竟。
合作加速器
联动3500余项优质科技成果
走进中南中心,一块巨大的“科技蓝”屏幕映入眼帘。屏幕正中央,闪动的数字显示着上海技术交易所累计进场项目数4686项,累计交易金额450多亿元。
资料显示,上海技术交易所中南中心于2023年12月落户长沙经开区,2024年4月25日揭牌成立,10月底正式开业。
“长沙经开区在全国率先开展数字知识产权存证、知识产权保险等工作,与上海技术交易所新拓展的科技金融业务高度契合。”中南中心负责人吴鹏表示,长沙高校众多,专利转移转化需求旺盛,产业链基础雄厚,拥有众多明星企业,在科技成果转化及产学研合作上有较大需求。
背靠大树好乘凉。在吴鹏看来,中南中心立足湖南本土,能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搭建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开放平台。目前,中南中心围绕高校成果转化、技术交易、资源共享与创新等方面,推出了数字知识产权保护运用、商业秘密服务、搭建先进制造业专利转化供需平台等特色服务。
同时,中南中心启动湘沪生态合作加速器建设,联动3500余项优质科技成果和200多家全球投资机构,助力湖南本土企业发展;与民生银行等金融机构合作,为长沙企业提供最高1000万元额度的专利质押贷款,并创新推出基于商业秘密和数据资产的保险产品;举办40余场知识产权服务及科创金融相关活动,链接800余家高校企业主体,收集企业需求520余项,有效促进了湖南省内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创新发展。
转化助推器
促成技术交易金额达9000万元
在中南中心,记者见到正在忙碌的中南中心商务总监高桐,他正在为一份交易金额超6000万元的技术交易出具最后的合规鉴定。今年8月份,他促成了中南中心首单技术交易,该技术交易由湖南山之青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与中南大学一学院合作,交易金额为15万元。
湖南山之青致力于国内尾矿综合处理,企业相关负责人管旭告诉记者,为提高企业竞争力,在中南中心的帮助下,企业与中南大学达成技术开发合作。据管旭介绍,技术加持下,该企业生产的环保砖具备轻质隔声、隔热耐火、节能降耗等特点,同时每平方米使用的砌块较之前节约80多元。“中南中心专业高效的对接服务帮我们节省了大量时间成本,其规范的交易流程也让我们企业利益更有保障。”
在中南中心,获益的不止湖南山之青。
吴鹏介绍,截至10月底,中南中心累计促成技术交易金额达9000万元,为湖南省内工程机械、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领域的龙头企业提供了权益登记、数字化服务和法律维权援助等一站式服务。
未来,中南中心将重点聚焦确权、确价、技术交易、资源共享与制度创新等关键领域,通过不断优化资源配置,促进高校、科研院所、企业、政府和资本之间的有机互动,形成一个强大的创新生态系统。
创新先行区
项目投资总额约6.5亿元
科技创新是“国之大者”,也是长沙经开区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在创新创业上,长沙经开区频频出招。
“园区是科技创新的先行试验区和重要策源地,抓创新就是抓发展。”长沙经开区管委会主任蒋红波表示,中南中心是上海技术交易所与长沙经开区共同促进湘沪合作、携手打造科创高地的标志性成果。
“在长沙经开区,创新创业氛围感拉满!”一位园区企业家如是说。今年以来,长沙经开区聚力打造“星创荟”创新驱动平台,大力实施“满天星”计划,着力实施科创孵化平台能级提升、科技成果转化加速、特色产业集聚等六大行动,全力支持科创企业和大学生创新创业,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同时,从政策、活动、服务、平台等多维度着手,大力促进各创新创业载体招商引资提质增效,全力引育中小微科创企业。
截至目前,长沙经开区牵头组织召开了3次创新创业基地项目预审会,审核通过项目154个,投资总额约6.5亿元;共培育了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236家、高新技术企业760家、市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345家,规工企业研发投入强度达4.6%。
(长沙市台办供稿)
长沙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联系邮箱:stbxzc20130516@163.com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