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政务要闻

长沙县果园镇盘活资源要素,助推集体经济“华丽蝶变”

发布时间:2025-02-05 17:06:17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王茜 通讯员 杨慧英 王铀

近日,记者从长沙县果园镇了解到,通过盘活闲置资产、唤醒沉睡资源、用活各类资金,果园镇实现集体经济“华丽蝶变”,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2024年,全镇7个村(社区)集体经济总收入突破500万元,同比增长6.32%,其中3个村(社区)收入超60万元,金江新村更是突破100万元大关。

闲置资产“活”起来,产业发展“兴”起来

果园镇坚持分类施策,念好“整、招、盘、管”四字诀,让闲置资产焕发出新生机。

在古井社区,原高楼小学因历史遗留问题闲置多年,与村民矛盾重重。通过“三资”清查,果园镇成功化解矛盾,重新签订租赁合同,并引进一家医疗科技企业,每年新增租赁费20万元,村集体新增租金2万元。这一举措不仅盘活了闲置资产,还带动了当地产业发展。

“我们通过整合闲置资源,大力发展物业型经济,让‘闲’资产变‘活’资本,取得显著成效。”果园镇相关负责人介绍,新明村将有机文创园租赁给农林科技企业,每年可获得租金20万元;花果村将闲置学校租赁给防火板厂,每年能增收5万元;金江新村将闲置厂房租赁给幕墙公司,年租金达46万元。这些举措有效激发了物业经济新动能。

果园镇不仅盘活闲置资源,还巧妙地将其转化为推动经济与民生发展的“金钥匙”。田汉小学合并至果园中学后,闲置的校舍被重新赋予了价值,租赁给一家行业公司,每年可带来10万元的租金收入。值得一提的是,其中40%的租金会返还用于支持教育事业,为孩子们的未来添砖加瓦。这不仅是一笔经济账,更是一本民生账,让闲置资产在新的舞台上继续发光发热,也为“家门口”就业增收注入了新的活力。

沉睡资源“醒”过来,发展根基“稳”起来

立足镇域实际,果园镇积极用好各类政策,聚焦用地、光伏、水资源、项目等资源,多点发力夯实集体经济根基。 

在用地规划上,果园镇通过科学布局,成功落地多个项目。其中,通过合理配置工业、物流及集体建设用地,成功引入四川锐龙隧安机械制造果园镇基地项目,固定投资达1亿元,可带动就业120余人,为集体经济增收10万元/年。“我们坚持规划先行,提升农村集体用地的产业发展承载力。”果园镇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花果村和杨泗庙社区分别申报和办理了集体建设用地手续,正在积极招商引资。

在流转用地开发上,浔龙河村收回部分流转用地,合法开发社会停车场项目,并与辖区“砺剑国防教育基地”合作,不仅实现了稳定的收益,还让村里每年能享受基地营业收入1%的分红,真正实现了土地的“增值变现”。同时,招引项目长沙院子、长沙艺术学校等通过流转用地开发,解决了用地难题,有效带动了集体经济发展,畅通了乡村的经济脉络。

独行难,众行远。金江新村率先破局,运营水电站每年新增收入超50万元,还成立湖南金江星腾实业有限公司,2024年收入达18万元,成为全镇的“领头雁”。在它的影响带动下,新明村、浔龙河村等也纷纷成立集体企业,承揽小型工程,为集体经济开辟新路径。与此同时,全镇7个村(社区)的光伏发电项目也取得显著成效。光伏与水电的“双引擎”,让果园镇的集体经济在协同发展的道路上越走越稳,越走越宽。

各类资金“用”起来,乡村振兴“火”起来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果园镇立足乡村资源盘活,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用活用透各类政策资金,推动集体经济快速发展。据镇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合作运营模式,各村(社区)与企业深度合作,直接参与产业发展,实现了集体收益最大化。

新明村创新“党组织+企业/合作社+人才+农户”模式,与迪为农业合作,实现集体经济收入25万元,带动36户脱贫户发展庭院经济,户均年增收可观,同时扶持企业发展,安置50余名周边农户就业,人均年增收大幅提升。花果村引进叁山与肆公司开发花果示范片区,形成“3+3”集体经济增收模式,自2023年8月运营以来,营收超200万元,村集体经济增收20万元,这一模式已在全镇推广。田汉社区则统筹资金,重点投入红色文化振兴项目发展研学产业,同时建设标准化厂房,预计每年为村集体带来12万元租金收入。

2024年,果园镇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其中投入经营性项目的资金达1300余万,这些资金的注入,为果园镇的集体经济注入了强大动力,推动了包括特色农业、红色文化振兴等在内的多个项目发展,有力地促进了集体经济的快速增长。

来源:新湖南

湖南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