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辰在线4月24日讯(星辰全媒体记者 郭凤湘)在长沙望城经开区,一座银灰色的厂房内,机械臂以毫米级精度灵活抓取电芯极片,激光切的火花如星点般明灭……这里没有流水线工人的密集劳作,也听不到传统制造业的嘈杂,湖南德赛电池的智慧工厂,正以另一种方式参与全球能源革命的竞速。
三年前,湖南德赛电池刚刚注册成立,智慧工厂所在地还是一片黄土;三年后,它已成为中国储能赛道首批通过最严安全国标的“破局者”。从为智能手机“供血”到为新型电力系统“储能”,转型背后,是长沙新能源产业“换道超车”的野心,也是一场关于技术与时间的博弈。
2022年,德赛电池已积累了精密工艺与质量管控的核心优势,另一边,长沙荣登“2022年新型储能十大城市”,已出台《长沙市加快先进储能材料产业发展三年(2020-2022年)行动方案》《长沙市“十四五”先进储能材料产业发展规划》等文件。政策东风与产业基因的碰撞,让德赛电池决定将储能电池业务选址到长沙市望城经开区。
技术破局 刷新电池安全与寿命双标杆
2022年1月,总投资75亿元、规划面积863亩的德赛电池储能电芯项目签约落户望城经开区。作为湖南省十大产业项目之一,这家企业从诞生之初便承载着双重使命:对于当时的湖南而言,这是填补储能电芯领域空白的关键落子;对于德赛电池来说,则是一场押注未来的“二次创业”。
2023年5月,望城经开区湖南德赛电池工厂内,这条全球最先进的电池自动化生产线正式启动。当第一支280Ah储能电芯下线时,标志着德赛电池开始为湖南储能产业释放“芯”动能。
储能行业的核心痛点是安全与寿命,湖南德赛电池始终秉承“我们对每一块电池负责”的态度,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安全性。2023年,湖南德赛电池280Ah和100Ah两款储能电芯产品,依托先进研发实力做到千圈“零”衰减。2024年,湖南德赛电池重点推出了314Ah磷酸铁锂储能电芯,其标称容量314Ah,实测容量均值>324Ah,能量密度高达178Wh/kg,且100%通过针刺、热失控测试。
“在产品研发过程中,湖南德赛电池采用了高精确的数学模型和电化学模型进行分析影响因素,优化了材料选型和电极设计参数,降低DCIR,改善电芯能量效率,使电芯能量效率≥95%。在保证高能量密度的同时,25℃标准循环寿命高达12000次,极大提升了使用该款电芯打造储能系统产品的经济效益和使用寿命。”湖南德赛电池执行副总裁孔祥鹏介绍。
通过对储能电芯进行独特设计,湖南德赛电池引入了先进的传感器技术来实时监测每颗单体电芯的压力,分析评估电池的健康状态,并提供准确的电芯寿命预测和故障预警信息,早期识别和预防潜在风险,实现了单体电芯级的“提前预警,主动安全”。在发生异常时,同时具备秒级反应、瞬间切断风险,AI大数据模型可帮助用户做出更合理更快速的维护决策,从而确保整个电池系统的健康,为电池的长期稳定运行提供坚实的保障。
采用湖南德赛电池的主动安全储能电芯,德赛电池储能系统也进入“8大防护手段”时代:100%通过国标要求的针刺热失控试验、PACK级主动防御、PACK级消防、簇级定向泄爆、系统级高效气体消防、系统水消防、EMS智能防护和主动安全储能电芯,为储能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再度加码,守护储能项目安全稳定高效运行。
智造赋能 万级洁净车间全链管控
高质量、高可靠性产品的背后,有着湖南德赛电池强大的智慧工厂作支撑。走进湖南德赛电池的生产车间,最先感受到的是近乎苛刻的洁净度,工作人员需穿戴全套防尘装备。在装配工序,生产效率可达15ppm,采用“3D+2D”的视觉检测,产品不良漏判率为0。
湖南德赛电池采用世界最先进的电池自动化生产设备搭建储能电芯全自动化生产线,生产环境达到万级洁净度标准,局部实现千级控制。产线在环境控制、毛刺标准、异物检出等管控方面均高于传统锂电池制造水平,产品单线良率稳定突破95%,高于行业均值。通过MES/ERP/SAP等信息化系统对制造车间数据信息进行分析、监控、预警、拦截及追溯,管理更精准、高效、快捷、透明,实现了产品全生命周期管控。
此外,从产品制造到物流系统,整个产线自动化率达99%,生产线满负荷运转,一天可生产约1.4万支电池,打造成一个自动化、标准化、体系化、数字化的智慧工厂。
国标认证 全国通过产品最多企业
近日,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与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通过线上平台联合发布了首批通过GB 44240—2024《电能存储系统用锂蓄电池和电池组安全要求》检测的15家企业21款产品名单。其中,湖南德赛电池凭借100Ah、280Ah和314Ah储能电芯的卓越安全性能,成为“全国首批储能用锂电池强标GB 44240—2024测评通过单位”,也是产品通过测评最多的单位,进一步彰显企业在储能电芯技术领域的领先地位。
2024年实施的GB 44240新国标,对电池针刺、热失控等安全测试提出了严苛要求。这与德赛电池的理念不谋而合,湖南德赛电池从成立初期便坚持“量产一代、开发一代、储备一代”的研发策略,聚焦产品高安全、长循环、高能效三大核心性能,在材料创新、工艺创新、结构创新、产品创新等方面取得全方位突破。目前产品已广泛应用于站点能源、户用储能、UPS、大规模储能、工商业储能和变电站储能系统等领域,均有着优异的性能表现。
值得一提的是,德赛电池储能电芯项目是德赛电池继德赛电池智能手机软包电池项目后,在长沙投资的第二个项目。2019年,德赛电池长沙智造产业园落户望城,创造了当年开工、当年投产、当年盈利的“望城速度”。而这一次,19天内开工建设,60天内首栋厂房封顶,210天实现整体竣工交付,德赛电池储能电芯项目建设创造速度奇迹。
湖南德赛电池的崛起,是长沙布局新能源产业链的缩影。根据《关于支持先进储能材料产业做大做强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提出“到2026年,长沙市先进储能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取得积极成效,成为全国产业链最完整、配套最齐全、规模最大的先进储能材料产业集群之一。”的发展目标。如今,德赛电池、中伟新能源、长远锂科等一大批先进储能材料产业链企业相聚长沙,在他们的带动下,长沙逐渐形成储能产业集群:上游的正负极材料、电解液企业陆续落户,下游的储能系统集成商慕名而来。
从消费电子到储能赛道领跑者,德赛电池用三年时间书写的不仅是一家企业的转型传奇,更是一座城市与“双碳”时代的深度共鸣。在“双碳”目标下,这家企业用安全、高效的产品,为全球能源转型提供了“长沙样本”。
【来源:星辰在线】
长沙市台办供稿
长沙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联系邮箱:stbxzc20130516@163.com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