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安徽要闻

护士节,我们走进一名普通护士的日常

发布时间:2025-05-12 14:32:00

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讯 5月12日国际护士节,我们将镜头对准一名普通护士,走进她的日常,记录她的琐碎生活和平凡梦想。

“病房里面有蚊子,我们也要去处理”

5月8日晚上6点,在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滨湖院区,记者见到丁宁时,她正在护士站接待一批又一批的病患或其家属。

丁宁是耳鼻喉科副主任护师,这一天是她的“小夜班”,16:00—24:00。

“被鱼刺卡住了。”一名女士艰难发声,指着嗓子示意。

“我带你去找医生。”丁宁带着她进入治疗室。

“骨科往哪儿走?”一名男士插话。

“骨科在另一栋楼的五层,需要先去1层。”

“护士,这个门打不开了。”因为误触感应区导致半扇门被锁住,一名坐轮椅的老人无法通过。

“我来。”

……

不知不觉中,时间已经到了晚上8点。

“护士的工作,其实是很繁琐、很复杂的,像一个‘超人’一样。除了专业方面的治疗,还要解决病人生活方面的问题。”在忙碌的间隙丁宁说,“病房里面有蚊子,也需要我们来解决。”

打针输液、叠被铺床,帮助患者翻身、吸痰、更换引流袋等,这些都是护士日常的基本操作。

除此之外,护士还要会修电脑、修打印机、通下水道,“比如夜里一个管道突然漏水了,我们要能找到阀门在哪,及时去把它关掉。”丁宁调侃自己,十八般武艺都要会一点。

最难的,还是应对各种突发状况。

“医生不可能一直陪在病人身边,问题的第一发现人基本上都是护士。”丁宁说,在医院工作,随时会遇到一些病情危急的患者,这就需要护士具备迅速的反应和识别能力。

“可能比起其他行业,医护工作者更有一种责任感、使命感,因为我们面对的是生命。”丁宁说。

说话间,丁宁的眼神还在不断向四周巡望,就像一名“侦察员”。

“每天都在被质疑,每天也在被鼓励”

对丁宁来说,专业压力只是一重考验。

“以前,很多病人会讲‘你做护士,时间长了就会变成医生吧?’我就会告诉他们,这是两个不同的专业,医生分初级、中级、高级,护士也分。”丁宁无奈地说。

“很多人会误会,觉得护士就是一个‘服务员’,没什么技术含量,只会给病人打个针、输个液,或者发个药。”听到这样的话,丁宁很难受。

心理上的压力,让她一度对这份职业产生过怀疑。

“无论做哪一份工作,挣钱当然重要,但是社会的认可也很重要,它关乎着一个人的信心。这份工作真的有意义吗?也许每一位护士都曾有过这样的想法。”丁宁坦言自己曾有过动摇。

一件很小的事却让她改变了想法。

记得很久之前,一位病人因为莫名其妙的理由和她“吵架”——这样的事情经常会发生。现在的她已经想不起具体原因了,只能记得当时的她险些气哭了。

“但他是病人,怎么能和他计较?”丁宁说。

让她没想到的是,这场“风波”结束后,同病房的另一位病人悄悄给她和同事订了奶茶。时隔多年,她还记得那名病人对她说:“其实你们挺委屈的。”

那一瞬间,她突然觉得这点委屈也不算什么了,毕竟还是有些人能看见的——她们是被理解的。

有时候给病人输液,对方说:“你技术真好,一点都不疼。”虽然只是一句话,也会让她们开心很久。

每次看到病人出院回家,对她们表示感谢,她也觉得自己的工作是值得的。

……

这份被看见、被尊重、被理解,支撑着丁宁作为护士走过了17年。“我们在工作岗位上哪怕很辛苦很累,哪怕有10个病人不理解,但是只要有1个病人能够认可我们,那就值得。”

有过迷茫,有过失望,想过放弃,但最终选择了坚持——“我们每天都会被质疑,但是每天也都会收到很多的鼓励。”丁宁说。

“孩子说,长大后要成为她这样的人”

相较于其他护士,丁宁的特别之处也许在于她有两身制服:一身雪白,一身深蓝。

除了是一名从业17年的护士,她还是合肥市蓝天救援队从事公益宣讲工作9年的志愿者。

丁宁说,她们科室很多护士都在做志愿服务工作。

5月8日,她的一天也被这两身不同颜色的制服分割开:上午在救援队录制急救知识宣讲课程,下午在医院上班。5月12日不仅是国际护士节,也是全国防灾减灾日。“最近的宣讲活动更密集了些。”她的日程表,排得满满的。

“合肥大大小小的学校几乎都走遍了,防灾减灾组有40名讲师,每年宣讲大概400多场。”丁宁现在还是合肥市蓝天救援队防灾减灾组的组长,她说,无论是做护士还是做志愿者,她都有一个共同的使命:守护生命。

“累是肯定的,但如果你真的热爱一份事业的话,你不会觉得它影响了你的时间。”丁宁说,加入救援队后她从队友的身上学到了很多志愿者精神。“他们都能为陌生人拼命,我对待我的病人不应该更耐心一点吗?”

原本学习的医学知识只能用于自己的病人,加入救援队后,她让更多人学到了防灾减灾知识,甚至教会更多人如何去救别人。

不知不觉中,她也成为了很多孩子心目中的“蓝色英雄”。每次宣讲结束后,孩子们会把她和其他志愿者围住,找她要签名,送给她一些自制小礼物,孩子们说:长大后也要成为她这样的人。

“可能在一个小小的孩子的心灵种下一颗善良的种子,未来他们就会用自己的时间和力量去帮助更多的人。”丁宁说。

“放苹果,是希望所有人都平平安安的”

深夜11点半,白色灯光笼罩着安静的护士站,只剩下丁宁敲击键盘的“嘀嗒”声。

此刻,来急诊的病人少了,丁宁终于可以专注写护理文书相关的工作了。

护士站的桌上,两颗又大又红的苹果在一片白色中格外显眼。丁宁说,有时候病人为了感谢她们,会送一些水果。她们不收,病人就会偷偷放在桌上。

“如果是苹果,我们就会摆着。如果是芒果、火龙果,就会收起来。”丁宁有些不好意思地指着苹果说,苹果代表“平平安安”的祝愿,芒果和火龙果的谐音则带着“忙碌”的意味。

护士站的每一个人,更愿意守着这份难得的“清闲”,“希望所有人都能平平安安的。”

疲惫藏在丁宁下垂的眼角,但她的声音依然温和。医院永远亮着灯,护士的排班表永远满满当当。总有人在上夜班,也总有人在节假日工作,她们早已习以为常。

5月12日是国际护士节。记者问她节日有什么安排,丁宁整理着手中的病历,头也不抬地说:“那不过是最平常的一天。护士每天都要工作,每天都是护士节。”

(记者 吕文卫 程昊)

来源: 中安在线

安徽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