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30亩以上规模种粮大户有6865个
长沙市种粮大户协会成立,新农人呈现年轻化、专业化趋势
长沙晚报5月12日讯(全媒体记者 祝林灿 通讯员 钱娟)12日,长沙市种粮大户协会成立大会暨粮食生产专题培训班开班仪式举行。
长沙市种粮大户协会由隆平高科湖南亚华种业有限公司等9家单位发起成立,以适度规模种粮大户为主体,吸引了农业科技企业、农资供应商等近200家会员单位参与,为实现全市粮食生产规模化经营、机械化操作、社会化服务、市场化探索、品牌化打造营造有利条件。
随着土地流转加快,在长沙,种植大户如雨后春笋涌现:全市30亩以上规模种粮主体(大户)有6865个,流转面积达120.48万亩,占全市水稻种植面积的42.56%。其中,规模种植主体中35岁以下年轻人占比约35%,这也折射出长沙农业领域年轻化、专业化的发展趋势。
而在首批会员名册中,长沙县均科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蒋玉龙是年轻种植大户典型,这位1989年出生的新农人,毕业于湖南工业大学,2022年返乡创办合作社,目前已在当地流转土地500余亩,种植欣荣优123、株两优189等优质稻种。
“我们这代新农人更注重科学种粮的全流程管理。”蒋玉龙向记者展示手机上的智慧农业APP,屏幕上实时跳动着稻田的温湿度、墒情等数据。相比父辈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耕作方式,新一代种粮人普遍采用无人机巡田、智能灌溉系统等现代化手段。
“我从2019年跟随父辈开始种粮,目前集中流转种植了1500亩双季稻。”望城靖港镇种粮大户何广是个“90后”,他告诉记者,自己最想“晒”的一项种粮科技,就是无人驾驶插秧机,“它可以按照预设好的路线和参数进行插秧作业,大大提高作业精度,减少劳动力,提升作业效率,还能保证插秧的行距、株距均匀,插秧深度稳定,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及后期田间管理。”
“过去,我们培育出一批又一批高产、优质、抗病性强的水稻新品种,为粮食安全增产增收提供坚实的品种保障。”种粮大户协会会长史勇敢介绍,接下来,将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开展农业技术攻关,培育适合于本地种植的优质品种,同时积极推广智慧农业技术,不断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作为会长,我也会与协会全体成员一道,搭建信息共享平台,及时提供政策解读、市场动态、技术培训等全方位服务,让大家多种粮、种好粮。”
长沙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湖南省水稻产业技术体系综合(长沙)试验站站长、协会秘书长王少希介绍,协会将积极引导会员和种粮农户全面推广应用粮食生产“四高”技术,全力推广应用镉低积累水稻新品种等先进适用的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力争长沙成为全国首个实现全市整域大面积单产提升市。
长沙市台办供稿
长沙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联系邮箱:stbxzc20130516@163.com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