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后长沙妹子创业发掘湖湘茶点民俗文化,把“卖零嘴”升级成“玩文旅”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李卓
“快去泡杯茶,把屋里换茶子端出来!” 长沙老口子曾记否,童年时家里来了客,有种奉茶待客之道叫“换茶子”?
湖南方言里,“换茶子”意为跟茶交换着吃的点心零嘴。这种和欧美人喝下午茶神似的湖湘茶点民俗文化,早已渐行渐远。95后长沙妹子李慧欣从互联网大厂离职返乡创业,重新“拾”回“换茶子”,将紫苏梅子姜、酸枣粑粑这些地道长沙味零嘴,以精致茶果子的方式呈现,在长沙潮宗街百年古树下的小院开了家体验店。
李慧欣开创的“唤嗏果子”品牌蛮有互联网味:在伴手礼的基础上,加入了线上扫码线下Citywalk的新玩法,设计出从潮宗街、西园北里到橘子洲、白沙井等4条“带着换茶子游长沙”的打卡线路,将“饮茶换茶”升级成文旅体验,用文创的包装卖零食,用互联网的方式做文创。刚过去的这个“五一”,她的“换茶子”与铜官窑第四代传人联手,将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亲手抟土做的“青铜粽”香插装进茶点礼盒,与艾草线香一起,成为长沙青创文化市集上的长沙“面子”。
“换茶子”可溯源至唐代 不能让老民俗“断了代”
“为啥爹爹、娭毑挂在嘴边的词‘换茶子’,父母却不再提,而同龄人都闻所未闻?”李慧欣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儿时家里来客,老人总是客气地奉上香茶,同时摆出一个四格红漆盒子,里面装着“换茶子”——香喷喷的小花片、酸枣子等零嘴,而且爹爹、娭毑带她串门,各地各家都有“换茶子”,内容也不尽相同。长大后,这一习俗却似乎“断了代”。
大学毕业后,李慧欣辗转在央视和百度、B站工作,学新闻的她也一直在追溯“换茶子”的前世今生。她在清代江昱所著《潇湘听雨录》看到了“换茶”:“湘中娶妇之家,三日后,以盐菜蜜果之属遍馈亲友,以供茗饮,名换茶。”不管是婚俗节庆还是日常生活中,每当家中来客,主人自然要泡茶款待,并佐以点心。客人将茶放在桌上吃点心,吃完点心再端起茶杯喝茶,这种跟茶交换着吃的点心就叫做“换茶”。
湖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崔炼农也考证认为,唐代人们闲聚喝茶,茶须先煮,煮茶间隙较长,要进点心以待茶熟,这点心就叫“换茶”。有民俗学者指出,长沙方言口语习惯在许多名词后面加个“子”字,例如伢子、妹子、油盐坛子,“换茶”在长沙也就被叫做 “换茶子”。把这一尘封的风雅民俗挖掘复兴,成为李慧欣创业的最大动力。
“换茶子”既俗也雅,更是一台好玩的文旅大戏
如果你以为李慧欣只是在潮宗街一隅开个零食铺,那就太低估了她要下的一盘“大棋”。
“‘换茶子’远不只是店里的卖品、茶桌上的配角,它更是一件湖湘好礼、一种文旅新玩法。”李慧欣说,过去年轻人喜欢去星级酒店吃英式下午茶,殊不知湖南人早已有这般风雅。
在安化梅山一带,旧时劳作的山民在上午10时和下午3时都要茶歇,离吃饭尚有一段时间,所以用茶点来充饥,这也叫“换茶”。李慧欣在潮宗街的小店,复刻晚清民国潮宗街繁华商业街内的茶肆风格,同时建有长沙第一个酸枣糕博物馆,讲述长沙传统代表零食从果子到茶点的采收制作背后的故事。
在历史建筑内体验一盏茶几碟湖湘零嘴的“换茶子”文化,向老长沙贩卖“俗”——重温过去的掌故民俗;向年轻人贩卖“雅”——赏味湖湘传统下午茶的国潮风雅;向外地客人奉上“礼”——将湖南名茶、茶点以及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手作的线香、茶具做成湖湘伴手礼。
“换茶子”同时还是一种脑洞大开的文旅打卡新玩法。杭州游客李维在李慧欣的“唤嗏果子”购买伴手礼后,凭着李慧欣手绘的长沙“九井十三桥”古井地图,按图索骥探访古井,拍下自己打井水的小视频发布社交平台完成打卡后,到“唤嗏果子”店内免费品尝到了白沙井水泡的好茶和地道“换茶子”,像在杭州“虎跑问茶”一样韵了白沙井长沙味。
“古井问茶”只是李慧欣设计的四大文旅打卡线路之一。她根据“换茶子”的橘子、酸枣、紫苏、梅果四大系列,设计出4条文旅打卡线路,贯穿了“橘子洲忆往昔峥嵘岁月”“白果园旧街巷里寻访童年”“白沙井穿过本地人的生活吹晚风”和“西园北里潮宗街复古与新潮的碰撞”四大主题,沿途联动合作商家参与活动,让游客沉浸式体验长沙人文烟火气,可免费赢取长沙复古下午茶、“换茶子”周边文创产品等一系列奖品,更让长沙文旅City Walk不再局限于浮光掠影的拍照打卡、走马观花。
李慧欣说,自己脑洞大开的创业,离不开长沙这座接地气的城市的宠爱包容,更离不开开福区委人才办和团区委等多部门的力挺。在长沙青年创业文化市集等众多文旅会展活动上,她的产品被优选作为湖湘味、青年范代表卖成爆款。她还被聘为开福人才推荐官,带着自己的创业故事和产品,代表开福区赴全国各地招揽人才,以个人亲历展示“在长沙、创未来”的礼遇。
长沙市台办供稿
长沙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联系邮箱:stbxzc20130516@163.com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