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在线讯 近日,安徽理工大学“清”尽全力·安理河小青实践队深入板桥河流域,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队员们通过多维实践路径,以青春智慧投身生态环境保护,为守护板桥河的碧水清流贡献力量。
精准监测:科学把脉河湖健康
实践队奔赴目标河段,严格按规范流程观察记录、采集水样。随后,队员们携带样本前往长丰县生态环境分局,在专业实验员指导下,系统学习并实操了水体有机污染、酸碱度、溶解氧等关键指标的监测原理与方法。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使队员们掌握了水质监测核心技能,深刻认识到科学数据对水环境精准治理的基石作用。
智慧探访:解码治水科技前沿
为拓宽视野,实践队走访了舜禹水务股份有限公司总部,开展智慧水务专题调研。队员们系统参观了党建文化厅、企业展厅与智慧水务科技馆,深入了解行业前沿技术。工程师的专业讲解,重点剖析了“一体化智能污水处理设备”的技术原理与应用优势。此行让队员们切身体会到科技创新驱动水环境治理现代化的关键力量,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常态巡护:青春足迹守护河岸
实践活动开展以来,队员们建立了分组签到机制,坚持每日对板桥河目标河段进行常态化巡查。他们及时清理沿岸垃圾及水面漂浮物,用实际行动践行环保使命。持续有效的巡河护河行动,不仅显著改善了河段环境面貌,更向周边居民传递了保护河道的坚定信念,有效提升了公众对板桥河生态的关注与保护意识。
创新宣教:播种社区绿色希望
实践队先后走进凤霞社区与峰宁社区,面向青少年群体创新开展“守护碧水清流”主题宣传活动。队员们巧妙设计“环保飞花令”等趣味游戏,将古诗词文化与现代环保理念相融合。通过生动活泼的生态知识问答、模拟实验等互动环节,向青少年普及水环境保护知识,在孩子们心中播撒绿色种子,有效提升了社区青少年的环保意识,助力营造全民参与环保的良好氛围。
校地共建:打造长效守护平台
为深化合作,实践队在长丰县生态环境分局举行了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授牌仪式,搭建起常态化协作新平台。双方将以基地建设为契机,推动高校智力资源与基层生态治理深度融合,构建“产学研用”一体化长效机制。此举不仅拓展了高校实践育人载体,也为区域生态文明建设注入持久动力,实现人才培养与生态保护的双赢。
此次“清”尽全力·安理河小青实践队的暑期“三下乡”活动,是一堂生动的生态文明实践课。队员们用脚步丈量河岸,用汗水浇灌绿色,在实地调研和环保宣教中彰显了新时代青年的责任担当。这支年轻的队伍正用实际行动播撒生态文明的种子,通过深化校地协同构建长效保护机制,持续为绘就板桥河流域的绿水青山画卷贡献蓬勃的青春力量。(张跻凡 李韵涵 吴尾龙)
来源: 中安在线
安徽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