飒! 巾帼铁骑“汗”卫平安
长沙女子特警大队铁骑中队日夜巡逻星城,及时为群众帮解难题
长沙晚报7月16日讯(全媒体记者 张洋子 通讯员 谭怡里)七月长沙,热如蒸笼。当市民纷纷避入空调房时,一支身着香芋紫色骑行服的女子铁骑,正驾驭着警用摩托车,穿梭于城市车流之中——她们是长沙市公安局特巡警支队女子特警大队铁骑中队。
一天更换湿透的衣物三四次
在支队训练场,引擎轰鸣声撕裂热浪,27岁的夏梓娟和队友们驾驶警用摩托车熟练地完成编队穿越障碍训练,同花穿桩、异花穿桩、对向穿桩,高强度的专项训练下,重达400余斤的摩托车显得轻巧自如,人车合一。
“这是长期磨合、实战训练的结果。”夏梓娟跨坐在庞大的警用摩托车上,头盔内壁挂满汗珠,汇聚成细流顺着下巴滴落在滚烫的油箱上,瞬间蒸腾起细微的白气。厚重的骑行服紧贴脊背,汗渍从肩胛蔓延至腰际,在深紫色布料上晕开深色印记。
驾驭这钢铁巨兽本身就是一场“烤”验。训练场毫无遮蔽,摩托车黑色坐垫在阳光直射下温度实测超过50℃,隔着加厚骑行裤仍能感到灼痛,金属部件烫得无法触碰。而头盔内部如同小型桑拿房,每一次呼吸都带着灼热感。“刚上车时根本坐不住,只能悬空几秒再快速落下。”夏梓娟回忆初训时的情景。每天的常规训练结束,队员们脱下的骑行服都能拧出汗水,内衬析出白色盐霜。“每次湿透了就回来晾干再穿。”夏梓娟说,一天之内,这样的湿透、更换要重复三四次。
另一名铁骑女警李成裕摘下骑行手套,虎口处新旧叠加的水泡和磨破的血痕清晰可见;掀起裤腿,膝盖上大片青紫的瘀伤无声诉说着训练中的一次次摔打。
“训练是为日常巡逻做准备,无论多热也要坚持,这是我们的职责所在。”夏梓娟擦拭着额头的汗珠说。这位2024年刚入警的常德姑娘,曾是手握粉笔的数学教师。讲台到铁骑的转变,源于她从小扎根的警察梦。如今,她与队员们共同守护星城。她们所属的女子特警大队,承担着实战比武、铁骑巡逻、立岗值守、应急救护、警务礼仪等多元任务。
数据记录着她们的付出:今年上半年,女子特警大队完成日常训练140余场次,总训练时长113小时40分钟;比武队员专项训练达276次,累计1104小时。
警情在哪里,铁骑到哪里
对铁骑女警而言,铁骑的速度优势在突发警情中至关重要。女警于甜对此记忆深刻:6月14日早晨8时13分,女警们刚开始巡逻不久,手台里便传来指令,“佳兆业广场出现警情!”于甜和同组警力驾驶警用摩托车,5分钟就赶到了现场,协助维护秩序。8时55分,在巡逻途中,她又遇到了交通事故,当她为伤者处理好伤口时,手台再次响起,“前方50米发生电动车追尾。”“3个小时处理3起事故,虽然累,但看到群众的信任眼神,值得。”于甜说。
在铁骑的工作群里,这样的警情处置很日常。7月13日20时30分,橘子洲景区人流如潮。队员陈思铭发现一名迷路的男孩,她立即蹲下身问:“小朋友,是不是找不到爸爸了?”李成裕则耐心通过孩子断续的描述,联系上他的父亲。当孩子扑进父亲怀抱时,两人的骑行服后背已完全湿透。“看到一家人团圆,我们也十分有成就感。”
这样的温情时刻几乎每天都在上演:帮迷路老人联系家人,为爆胎车主更换轮胎,甚至为中暑的快递员撑起遮阳伞喂服解暑药。在解放西路执勤点,队员们的摩托车边常备着矿泉水、小扇子和急救包。“群众看到这抹紫色过来,眼神就会安定下来。”
翻开勤务记录本,一组滚烫的数字跃然眼前:今年以来,女子特警大队铁骑中队累计巡逻2004小时,巡逻里程达21297.6公里,路遇警情68次,救助群众90余人——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刷新。
“我们多流一滴汗,群众就少担一分心;现在训练扎实些,应急处置就能快一秒。”夏梓娟擦拭着摩托车后视镜说。夕阳西沉,但热浪依然蒸腾。训练场尽头,警用摩托车再次发动,引擎声汇聚成铿锵的和鸣,朝着星城最热闹的地方驶去。
400斤的铁骑承载的不仅是警员的重量,更是星城平安的承诺。在灼热的街道上,她们用汗水和专业素养,持续为这座城市构筑着坚实的安全防线。
来源:长沙晚报
长沙市台办供稿
长沙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联系邮箱:stbxzc20130516@163.com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