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造秧苗 自序抛秧
一起看“双抢”里的智慧农业新图景
长沙晚报7月16日讯(全媒体记者 祝林灿 通讯员 钱娟)七月盛夏,骄阳似火。16日,长沙县青山铺镇洪河村的稻田里机器轰鸣,一场聚焦智慧农业的“科技盛宴”在此展开。作为长沙市2025年水稻智能装备展示暨机收减损现场培训活动的核心环节,水稻智能化播种流水线与自序抛秧机的现场演示,生动展现从“会种地”到“慧种地”的农业变革,为补齐丘陵山区农机装备短板、推动粮油作物单产提升提供了“长沙方案”。
水稻精量条播系统:一小时产出1200盘
在育秧中心的展示区,水稻精量条播机正以每小时1200盘的速度高效运转。只见一个个空秧盘被整齐放上传送带,经过铺土、播种、覆土等流程后,一盘盘标准化秧盘源源不断产出。随后,机械臂将叠盘后的种子搬到运秧车上,接下来,秧盘将被输送到地里催芽。
与传统需要6~8人操作的流水线不同,这条数字化控制的智慧生产线仅需2~3人即可完成全程作业。
“用撒播的方式可能会让种子挤成一团,导致秧苗营养不足、生长空间受限,而这台机器使用精量条播模式,能让种子有序排列,每盘杂交稻播种量可精准控制在45~90克,每亩能省30~50元种子成本。”长沙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省水稻产业技术体系综合试验站站长王少希指着流水线上的秧盘介绍,“俗话说‘秧好一半粮’,而该系统所育秧苗壮秧率更高、返青更快,更将漏秧率控制在5%以下,打下了丰收的基础。”
这条流水线的“智慧”体现在细节中:滚筒与输送带转速同步,确保出条规则无死角;槽式播种设计让种子一次性落入穴孔,避免重复播种;PLC控制系统则可根据不同作物需求调节参数,无论是小粒型常规稻还是大粒型杂交稻,均能实现均匀播种。“育秧是水稻生产的‘第一关’,秧苗素质直接决定前期产量。”王少希说,精准条播通过优化种子空间与营养供给,让每一株秧苗都能“吃好住好”,为后续机械化移栽或抛秧提供了高质量苗源,是农机农艺融合的关键技术之一。
自序抛秧机:一天抛秧上百亩
如果说智能化播种流水线解决了如何种得好的问题,那么湖南省农业装备研究所研发的首台水稻自序高速抛秧机则瞄准了如何种得快、种得巧。
“湖南是双季稻大省,但早稻易遇倒春寒、晚稻易遭寒露风,茬口衔接紧张一直是种植风险。”湖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装备研究所副所长周文介绍,传统机插秧返青期长,可能耽误晚稻播种;而人工抛秧虽投入成本低,但效率低、劳动强度大,均匀度难控制。自序抛秧机通过“自动下秧匀秧+风送均匀抛撒”技术,实现了单日150亩以上的作业效率,较机插秧提升近5倍,且一人即可操作,大幅降低了人工成本。
更关键的是,这项技术直击双季稻“时间差”难题。“抛秧无返青期,成熟期比机插秧提前5~8天,双季稻整体提前约12天,能有效避开恶劣天气。”周文举例,若早稻7月10日收获,晚稻7月25日前完成抛秧,寒露风来临前稻穗已充分灌浆,产量更有保障。
现场演示中,抛秧机将秧苗均匀抛撒至田里,虽不成行,但密度可根据农艺调整。“虽然不像有序抛秧机那样整齐,但实际产量不受影响,且对育秧要求低,农户用普通秧盘育的苗也能直接使用。”周文补充道。
据悉,《“十四五”全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规划》明确,2025年水稻种植机械化率需达65%。农业农村部更将抛秧机纳入重点补贴机具,单机中央补贴比例超30%,2025年起还可享受报废更新补贴。“这台自序抛秧机目前处于小试阶段,价格约14万元,补贴后农户负担更轻。”周文介绍。
记者从市农业农村局了解到,目前全市正以“机械化+”模式全力推进“双抢”工作,截至16日,全市早稻已收割超六成,双季晚稻已栽插超三成。从“人种地”到“机种地”、从“靠经验”到“靠数据”,长沙正以智能装备为笔,描绘智慧农业的新图景。
来源:长沙晚报
长沙市台办供稿
长沙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联系邮箱:stbxzc20130516@163.com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