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政务要闻

累计接诊2500余人次,开展专业培训20余场——长沙市口腔医院援藏医生刘虎的高原坚守与奉献

发布时间:2025-07-18 14:56:34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通讯员 刘娜

从长沙,到平均海拔3750米的西藏山南市,跨越3500公里。一年半前,长沙市口腔医院友谊路院区特诊中心医生刘虎,怀揣“来藏为什么、在藏干什么、离藏留什么”的初心三问,积极响应号召,主动请缨,成为湖南省第十批援藏医疗队的一员,从湘江之畔奔赴雪域高原。

一年半坚守山南,刘虎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援藏答卷”:累计接诊2500余人次,开展专业培训20余场,用心传授技术带徒弟。他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医生的仁心和援藏的使命,用专业和热情,在山南市藏医医院书写了湖南口腔医疗援藏的动人故事。

让高原百姓能好好吃饭

初抵山南,强烈的高原反应,给了刘虎一个严峻的“下马威”——剧烈头痛、彻夜难眠、心悸难安,甚至需要借助药物维持基本状态。然而,“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海拔高境界更高”的信念支撑着他。他努力调整自己,把身体的不适变成工作的动力。“既然选择了援藏,就要把事情干好。”这是他扎根这片高原的坚定信念。

在山南市藏医医院口腔科,刘虎迅速成为科室的顶梁柱。当地医疗条件有限,很多患者常常忍痛很久才来看病。他接诊的第一位病人,是一位从偏远牧区赶来的藏族老阿妈,因为严重的牙病长期吃不下东西,人很憔悴。刘虎仔细检查,发现老阿妈有多颗牙齿烂得很厉害,还引发了炎症。他精心制定治疗方案,耐心实施根管治疗和修复。当老阿妈紧紧握住他的手,用不太流利的汉语不停地说“谢谢”时,刘虎觉得所有的辛苦都值了:“解除病人的痛苦,看到他们的笑容,就是医生最大的价值。”

面对众多疑难病例,他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制定个性化方案,并坚持术后随访。更令他忧心的是当地儿童高发的龋齿问题。他主动联系学校,开展口腔健康宣教,并推动实施免费窝沟封闭项目,惠及500余名学生。“预防先行,让孩子们少受牙病之苦,这个意义很大。”刘虎说。

“师带徒”,帮助当地提升口腔医疗水平

“援藏不仅是看病,更要帮助当地提升医疗水平。”刘虎深知,培养本土医生才是提升高原医疗水平的根本。他与两名当地年轻医生签订了“师带徒”协议,通过系统授课、病例研讨、手把手实操,毫无保留地传授口腔诊疗技术。

他坚持每周组织科室业务学习,从基础理论到龋齿修复、根管治疗等核心技能,再到院感防控、医患沟通,全方位提升团队能力。“刘老师毫无保留,一遍遍示范,直到我们真正掌握。”徒弟们由衷感激。刘虎的目标很明确:留下一支技术过硬、流程规范的本土队伍。

不是我一个人在坚持

刘虎的身后,是组织温暖有力地支持与家人心意相通的理解。医院党委的深切关怀与殷切嘱托,院领导的千里奔赴慰问,以及亲人的默默付出,共同构筑了他最坚强的后盾。“每次视频,4岁儿子稚嫩的声音问‘爸爸什么时候回来’,都让我瞬间眼眶湿热。但正是他们的理解与支持,让我没了后顾之忧,更点燃了我坚守奉献的决心。”刘虎说。

7月11日,刘虎圆满完成援藏任务,返回长沙。“这段经历刻骨铭心,是历练,更是财富。”回顾一年半的坚守,他感慨万千。他表示,将把在藏期间锤炼的意志品质和宝贵经验带回岗位,“继续保持攻坚克难、勇挑重担的昂扬斗志,在口腔医疗服务中找准结合点和发力点,立足岗位埋头苦干,为推动医院及全省口腔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来源:新湖南

湖南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