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安徽要闻

榜样|新闻人闫树泉:以生命赴热爱,二十年深耕写赤诚

发布时间:2025-07-21 14:20:03

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讯 因积劳成疾,罹患癌症,安庆市新闻传媒中心掌上安庆编辑部主任闫树泉的生命永远定格在2025年4月30日。四十四载人生,他将一半光阴毫无保留地献给了热爱的新闻事业。从街巷间奔波的采访者到屏幕后耕耘的新媒体人,他始终追着时代的光、向着人间的暖,用生命的重量坚守着不变的初心。

追光者:用心用情记录一座城

时间回拨到2004年,刚大学毕业的闫树泉,带着对新闻事业的满腔热忱来到安庆,成为了一名新闻记者。

为了方便采访,他买了一辆二手摩托车,骑着它穿梭在这座陌生的城市,开启漫长的“追光之路”。

街头巷尾、建筑工地、工厂车间、田间地头,总能看到他瘦小却坚定的身影。这个外乡人,用数千篇稿件记录着安庆日新月异的变化。“他比本地人还熟悉安庆的每条街巷。”同事卢向波说。

记者是讲良心话的人,这是闫树泉总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无论严寒酷暑,他总是背着单肩包、拿着笔记本,在现场记录着。

安庆市人社局劳动保障监察工作负责人陈璧回忆道:“2005年,我到一个工地处理农民工欠薪问题,发现他比我们还早到,正跟农民工了解情况呢。”第二年,两人又因为农民工讨薪一事,在一起过了个年。“闫树泉的敬业精神深深感染着我。”陈璧说。

报道校园周边食品安全问题时,他连续几天蹲点,将食品包装上的生产日期反复核对。大观区玉琳路街道办事处人大工委主任、原市工商局大观分局办公室工作人员刘亮表示,因为他的这次暗访,工商局开展了为期半个月的专项检查,并销毁了一大批过期、三无食品。

作为跑环保的记者,跟着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工作人员环保夜查是常有的事。无论多晚回去,他都会连夜将稿子赶出来。

他用脚力丈量土地,用眼力捕捉细节,用脑力提炼内核,用笔力书写温度——那一摞鲜红的获奖证书,正是他践行“四力”的最佳注脚。

开拓者:实现从笔杆子到新媒体的跨越

凭着一颗赤诚的敬业心,2013年闫树泉被委以重任,转战新媒体平台。从码文字到新媒体的跳跃,对于他来说无疑是一场挑战。

从零开始,他自学网络安全技术,桌上各种专业书籍被翻得卷边。“攻关关键期,为了完善自评流程,他七天没回家。”同事袁勃回忆道。

2016年,在他和团队的努力下,安庆新闻网成为安徽省首个跻身“国家一类”的非省会城市新闻单位网站。之后,筹建“融媒体中央厨房”、拓展新媒体矩阵、打造掌上安庆客户端……他马不停蹄地边学边干。同事张馨说“他是新闻人里最懂代码的,技术员里最会写稿的。”

当“掌上安庆”实现下载量120万+、一大批新媒体精品力作刷爆网络时,他没有驻足停歇,依然继续奋斗着。

夜晚,他办公室的灯总亮到最晚。同事下夜班时,常看到他埋头审稿或写材料或研究技术难题。凌晨时分,当夜班同事往外走,他却背着包往里赶,问起总是说:“还有个急事要搞。”无论多晚给他发消息,他都会及时回复。办公桌上放冷掉的盒饭总是常态。

他就像一头扎进田垄的老黄牛,在新闻这片土地上埋头深耕。

后续,为实施掌上安庆客户端升级改版,他参与设计、谋划、起草升级改版方案,加班加点反复修改。卢向波说:“他把掌上安庆当成第二个‘孩子’”。

守心者:用生命最后一刻践行“值得”

常年熬夜,饮食不规律,让闫树泉的身体渐渐透支。

2024年,他查出患有壶腹部肿瘤,被迫离开了他热爱的工作。在辗转合肥、上海、河北求医过程中,他心里装的依旧是工作。

“趁着没人的时候,他会去办公室坐一坐。在那里,他觉得踏实。”妻子陈颖哽咽着回忆,直到后来病情严重了,他才没去。

今年4月,在生命弥留之际,他牵挂的仍是“掌上安庆”的升级改版工作,技术后台还保留着他最后登录的痕迹。

敬业是他的勋章,好人是刻在他骨子里的标签。

“人缘好。”卢向波表示,从来没有看他在单位跟谁红过脸。对新入职的同事,他手把手教采访技巧,逐字逐句修改稿件。

记者江月赴北京参与党的二十大报道时,闫树泉不厌其烦地指导她拍视频。“一条短视频,他花费几个小时,甚至改上十几二十遍。在那期间,我和他的聊天记录有近千条。”江月说。

十年采访生涯,他和不少采访对象成为挚友。工作之余小聚,他们聊生活,更多的还是聊工作。可对家人,他却总带着亏欠。妻子曾不止一次问:“这么拼,值得吗?”他的回答永远是干脆的两个字:“值得!”

对闫树泉而言,新闻不是谋生的职业,而是刻进生命的理想与情怀。他用人生一半时光,在新闻这片土地上默默耕耘,活成了一束光——照亮了他人,也温暖了岁月。(记者 檀美玲 段玉)

来源: 中安在线

安徽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