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长沙新闻

看浏阳夏布如何在田埂与时尚圈里“潮”起来

发布时间:2025-07-22 15:05:13

  看浏阳夏布如何在田埂与时尚圈里“潮”起来

  苎麻香里听织声|“寻美非遗”专栏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郑湘平 通讯员 罗亚卿

  “星城时序 非遗万象”长沙非遗田野行活动,18日走进浏阳。20余名媒体人与市民踏上寻访之旅,在苎麻田的清香与织机的吱呀声中,触摸浏阳夏布这门千年技艺的脉搏——它既藏着十道工序的骄傲,也面临着原料告急的困境,更在当代设计中悄然绽放新生。

  浏阳夏布里藏着十道工序的骄傲

  抵达浏阳市高坪镇太坪村,一行人首先参观了浏阳夏布文化展示中心和苎麻种植田,近距离了解夏布的原料与文化背景。苎麻种植田里,浏阳夏布省级代表性传承人梁长进详细介绍了浏阳夏布的历史、制作工艺及传承故事,并亲手折下一段麻秆,演示“剥麻”这一工序。

  一边“剥麻”一边介绍的梁长进虽然语调轻松,但从他没有使用刮麻刀而是徒手把麻皮剥下,并顺势去掉表层,理出丝丝缕缕的苎麻纤维,就可以看出眼前这位年近七旬的老者对眼前的这片苎麻地有多么爱惜。

  “现在几乎没有人再种植(苎麻)了,种一亩苎麻,请人收割(苎麻)送人都没人要”,说起麻布制作的原料,梁长进也是心焦不已。在漂麻亭里,梁长进费力却又一丝不苟地将苎麻结成麻扇,用刷把蘸着米浆来回在麻扇上泼洒。“浏阳夏布就是利用浏阳河水的天然碱性,通常要这样反复三天。越淋越晒越白,赏心悦目。”

  “将浆好的经纱放在织布机上端,用梭子装着一个小麻团从中牵出纬线,人坐在织布机上,手持梭子左右来回。”看着眼前的“织女”把梭子每穿过一次经纱都要用筘架撞紧一下,脚踏踏板,腰板挺直,没点真功夫的话,压根做不出来。坐上织机体验的市民也忙碌起来,“吱吱哑哑”响声一片,有人手忙脚乱找不准经纬,有人梭子刚穿过去就掉了线……“织布人的手艺基本是家传,其他的程序都有‘传男不传女’的规矩,但织布这一环节却是个例外。”梁长进介绍。

  织布之后就是晾布,经过这十道工序后,一匹浏阳夏布的制作这才完成。梁长进的女儿正在钻研各种夏布衍生品。“看,这些背包、衣服,都是我女儿设计的,”梁长进的眼中满是骄傲的神采,“她没学织布,却把浏阳夏布做成了年轻人喜欢的样子。”

  从传统织物到文创潮品

  来到心之夏浏阳夏布文创中心,这里展示了众多将传统工艺与现代时尚相结合的夏布创意产品,涵盖服饰、包具、家居美学等八大系列400余款。为了演示浏阳夏布古法制作的神奇,心之夏浏阳夏布文创中心负责人鲁松元更是吊着杠杆“上房揭瓦”般展示如何一个人滚动石碾,碾压布匹使之更为柔软的。

  麻纤维是公认的“地表最强最长”纤维细胞,夏布则是以苎麻为原料,经剥麻、绩纱、织布、漂染等多种工序手工制作而成,保留制布古法,具有细薄透光、坚韧耐用、防霉防菌等特点。正因为如此,夏布常用于制作夏季衣料、蚊帐,因此得名“夏布”。尽管浏阳夏布以“织工精巧、质地细腻”而闻名,但仍不适合制作成贴身衣物,因此许多到场市民都看上并购买了轻便的背包、布鞋等产品。

  “很多时候,夏布只能用于制作家纺、包袋以及用在装饰品上,但人们不可能一直仅凭情怀买单。”现在,人们开始重视绿色,随着追求原生态浪潮的兴起,浏阳夏布也在抓住这个时机寻找市场突破。“如何让夏布在保持本身特性、维持美学价值的前提下,在品质上建立高标准、可持续的方法,真正让夏布只需靠本身品质说话,就能获得消费者青睐,是夏布行业需要持续努力的方向。”导展结束时,鲁松元给参观的市民,也给自己留下了这样一道问题。

  在被各种人造化纤包围的快时尚大行其道的时代,返璞归真的自然材质显得尤为难能可贵。夏布延续传统民艺,但从业者要用当代的设计语言和审美探索,让夏布重新走入人们的日常生活。这同样也需要社会大众的广泛关注和支持。

  当市民们带着亲手制作的夏布作品离开时,织机的吱呀声仿佛还在耳边——那是千年技艺的心跳,也是它奔向未来的脚步声。


长沙市台办供稿

长沙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联系邮箱:stbxzc20130516@163.com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