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王茜 通讯员 林畅
走进湖南省长沙县长龙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阅读、健身、纳凉,活动丰富,每逢周末,这里更是人头攒动;行至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义诊、手工、棋牌等活动让老人们齐聚一堂;踏入长龙街道龙湘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一站式”便民服务大厅功能齐全……这些活跃的场景,正是长龙街道盘活闲置社区服务用房、释放空间活力的生动写照。
近年来,长龙街道全面摸排辖区内闲置社区服务用房,统筹考量群众需求与地块地理因素,成功盘活4处用房,将其转化为服务民生、提升治理、凝聚人心的重要阵地,有效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阵地前移 办事就在“家门口”
盘活社区服务用房,首要目标是让社区服务真正下沉至居民生活圈。长龙街道精准规划,将宝贵的空间资源转化为便利化的社区服务前沿阵地。
此前,因辖区处于待拆迁状态,龙湘社区在一处租赁民房办公。如今,五矿万境松雅社区用房被高效打造为龙湘社区党群服务中心,1200平方米的社区用房经过提质升级,满足了居民多样化需求,彻底解决了居民办事“跑远路”的难题。
家住五矿万境松雅小区的李理夫妇对此深有感触。去年12月,他们为孩子转学问题一筹莫展,在家门口的龙湘社区帮助下,于春季开学前圆满解决。今年2月,心怀感激的夫妇特地送来锦旗致谢。
盘活社区用房不仅是提升服务便利性,更是整合资源、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的关键。弘坤东昇小区社区用房的转型就是例证:此处被改造为街道综治中心办公场所。群众在家门口就能找到投诉问题、协调纠纷的地方。调解人员把协调会开到离居民最近的地方,到群众中协调处理群众事。
作为街道层面协调指挥社会治理的核心枢纽,综治中心充分整合综治、公安、检察、法庭、司法力量和法律顾问、五老乡贤、物业公司等多方力量与资源,专注矛盾纠纷调处、治安防控、网格化管理等工作,其高效运转显著提升了区域社会治理的精细化、协同化与智能化水平。
精准覆盖,温情直达“特殊群体”
在筑牢基础服务阵地的同时,长龙街道更着力将服务触角延伸至易被忽视的群体和城市服务末梢,填补空白,传递温情。
东方芯府小区社区用房的盘活堪称典范。短短三年,800余平方米的毛坯房蝶变为集党群服务中心、城市驿站、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工会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等于一体的星沙驿站长龙站,并成功获评全国“最美工会驿站”以及“长沙市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所”“长沙市基层理论宣讲基地”。
这处800余平方米的空间,融合党建服务、关爱惠民、休闲活动、便民服务等功能,重点服务居民、企业职工,特别是户外劳动者、快递员、网约车司机等新就业形态群体,成为他们奔波途中的“暖心补给站”和“城市会客厅”。自2022年4月启用以来,累计服务群众超13万人次。
服务触角延伸不止于此。中梁星都荟社区用房的一部分,通过争取上级公益项目并引入湖南发展集团,打造为长龙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为辖区长者提供健康管理、文化娱乐等专业服务。这不仅实现了空间功能的转变,更将专业养老服务深度植入社区肌理,让老年群体在家门口即可享受高质量的照料与陪伴。“经常有活动,我们玩得开心,老年人来了都不想走!”附近居民宋日纯夸赞说。
该社区用房的另一部分,则用作长界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该站不仅服务普通居民,更致力于传播新思想、弘扬新风尚、组织志愿活动、凝聚邻里情谊。今年6月,湖南劳动人事职业学院党委与长龙街道党工委依托区域化党建联建,在此共同打造“家校社”协同育人志愿服务社会实践基地——“和苗之家”,为困境儿童提供长期深度帮扶,进一步延伸了公共服务的广度与温度。
长龙街道社区服务用房的成功盘活,远非简单的物理空间再利用,而是一场服务理念升级与治理模式转型的生动实践。它精准地将“高效利用”与“治理升级”“精准服务”紧密结合,让沉睡的公共资源焕发出巨大价值,最终转化为居民可感可及、真实饱满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这些被唤醒的“社区资产”,已成为支撑精细化治理、提升生活品质、构建和谐社区的活力引擎。
来源:新湖南
湖南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