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讯 当王成菲站在北京领奖台上,代替病床上的爷爷接过“全国见义勇为模范”证书时,霍邱县城西湖乡的病房里,65岁的王友田正平静地注视着窗外稻田,左手中指上一道深长的刀疤在阳光下格外醒目。
2025年7月21日,北京。第十五届全国见义勇为英雄模范表彰大会的灯光照亮了孙女王成菲湿润的眼眶——她手中捧着的“全国见义勇为模范”证书,属于病床上那位朴实的庄稼汉王友田。
当荣誉降临,在安徽六安霍邱县城西湖乡邹台村,王友田因突发肺积水住院治疗,这位种了一辈子地的农民,一句“农村人不懂这些,就知道该出手时就出手”的朴素话语,道出了这位皖西汉子的精神本色。
除夕喋血,挺身翻墙阻利刃
时针拨回2022年1月31日,农历除夕。霍邱县城西湖乡邹台村弥漫着年夜饭的香气,62岁的王友田正与家人共享团圆时刻。突然,一阵凄厉的呼救声穿透喜庆的鞭炮声,从邻居王玉付家中传来。
“王玉付一家5个大人、3个孩子,一大早就在忙着过年,这又哭又闹的,我以为是自家吵架,想着不行就劝两句。”王友田回忆当时的场景仍心有余悸。两家的围墙不高,他迅速爬上墙头查看,眼前景象令人窒息——四人倒在血泊中,犯罪嫌疑人范家新手持利刃,正疯狂踹击房门,屋内传出女人和孩子惊恐的哭喊。
没有丝毫犹豫,王友田纵身翻过围墙,顺手抄起地上的扫把冲向行凶者。“扫把瞬间被砍成两截,刀刃深深嵌进我的手臂。”他回忆道。面对凶徒的狂叫威胁,这位六旬老人做出了惊人举动——用血肉之躯扑向持刀歹徒。
“面临生命威胁,王友田舍命将范家新抱住,拼尽全力将行凶者往院外推。”时任村支书王友保描述那惊心动魄的搏斗。范家新手中的刀疯狂落下,王友田头部、面部、胸部等四处中刀,鲜血浸透冬衣,他仍死死钳制住凶徒,为屋内的三名儿童筑起生命防线。
当闻讯赶来的村民最终合力制服歹徒时,王友田已成血人。他被紧急送医,诊断显示:开放性面部损伤、开放性胸部损伤、头部裂伤。左手中指永久性功能障碍,至今阴雨天仍会疼痛。
“虽然都是同宗族一个村的,但面对杀红眼、要人命的歹徒,你怎么敢翻墙去救人的?”面对这样的疑问,病床上的王友田只是笑了笑:“当时只想着救人哪想这么多啊,后来也是一阵后怕,但好在他们一家老小都被救下来了,说什么都是值得的!”
侠骨深藏,奋不顾身救险危
王友田的英勇绝非偶然。在邹台村,这位皮肤黝黑的庄稼汉早已是乡邻敬重的厚道人。“这并不是王友田第一次见义勇为,二十多年前,他就在村边的河里救过人。”村支书王友保讲述着不为人知的往事。
那个黑夜,一位村民划船过河时不慎翻船。70多米宽的河面上,王友田听到呼救声,“一个猛子扎进冰冷的河水,硬是把人拖上了岸”。这份深植血脉的侠义精神,数十年间在平凡生活中悄然生长。
作为当地小有名气的种粮和养殖大户,王友田的厚道在村里有口皆碑。村民陈文翠提起他直竖大拇指:“老王帮人从不计较得失,谁家农活忙不过来,他总第一个伸出援手。”
2013年前后,村里修生产路遇到资金困难,末端300多米迟迟无法完工。王友田默默掏出2万多元积蓄,组织工人完成了最后一段路。“老王看不得集体的事半途而废。”妻子王也秀虽心疼积蓄,却理解丈夫的选择,“他说路修好了,大家卖粮方便,值!”
“王友田为人厚道,平时热衷于帮助他人,被群众推选为上届乡人大代表。”村支书王友保说。这份沉甸甸的信任,见证了一个普通农民在岁月中积淀的人格力量。
当王也秀在医院看到浑身是血的丈夫时,她瞬间泪崩。“四个伤口缝了三十多针,医生都说再深一点就伤到内脏了。”抚摸着丈夫手上的伤疤,她低声说,“但我懂他,见死不救就不是王友田了。”这份理解,让英雄背后的家庭同样闪耀着人性的光辉。
伤疤为记,义举星火耀乡土
今年盛夏,当“全国见义勇为模范”的红色证书送到邹台村时,王友田正躺在县医院的病床上。三年前那场搏斗留下的印记,深刻而沉重。左手中指那道无法完全伸展的刀疤,每逢阴雨便隐隐作痛,成为他生命中一枚无法磨灭的特殊“勋章”。
荣誉接踵而至,却从未改变这位庄稼汉的本色。2022年底,他被霍邱县授予“见义勇为先进个人”称号;2023年,他荣膺“安徽省见义勇为弘扬正气奖”一等奖;如今,国家级荣誉加身。然而,躺在病床上的王友田,面对记者关于获奖感受的询问,只是平静而略带歉意地说:“我们当时也不知道这个事情,知道获奖的时候我已经在医院了。”他的目光,似乎更愿意投向窗外那片熟悉的田野。
这份平静的力量,却在邹台村掀起了波澜。“看到老王浑身是血被抬出来的那一刻,我这心里翻江倒海,”村民陈文翠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声音依然有些哽咽,“那才叫真勇敢!不是不怕,是怕也要上!”王友田的义举,像一颗投入湖心的石子,激荡起层层涟漪。
邹台村支书王友保告诉记者,受王友田精神的感召,村里自发成立了由二十多名青壮年组成的义务巡逻队,定期在村内进行安全巡查,邻里守望相助的氛围更加浓厚。“老王用行动给大家上了最好的一课,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守护家园,这就是我们邹台村的精神!”王友保的语气充满自豪。
在王友田家中,老伴王也秀是这份“勋章”最温柔的守护者。阴雨天气,她总会轻轻为王友田揉搓疼痛的左手中指。这无声的照料,是风雨同舟的默契,也是对丈夫选择最深的理解和支持。“伤疤在身,疼在他身,也疼在我心”,王也秀轻声说,“但想想他救下的是几条人命,几个完整的家,这点疼,值了。”这份来自家庭的坚韧与支持,同样是英雄故事不可或缺的温暖篇章。
“不能光顾自己。不出手,他们一家可能就毁了”。在邹台村这片平凡而坚韧的土地上,王友田——这位以血肉之躯抵挡利刃、以毕生积蓄铺就通途的庄稼汉,已然用最朴实的行动,为自己、为家乡,刻下了一座永不磨灭的精神丰碑。他的身影,融入稻田的金黄,成为激励后来者挺身而出的勇毅坐标。(记者 张贤良 段玉 刘莹莹)
来源: 中安在线
安徽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