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辰在线8月20日讯(通讯员 杨源)“两城一湾一基地”加快建设,斯泰兰蒂斯、麦格米特全球研发中心、松雅湖人工智能创新中心揭牌运营……星沙大地,科技成果竞相涌现,创新巨变和澎湃活力迎面而来。
2025年以来,长沙县深入实施科技赋能行动,针对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过程中科技招商难、平台培育难、成果转化难等关键问题,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在破解困局中开拓新局。
集聚创新资源 精准施策破招商之难
科技招商竞争激烈、高端项目落地门槛高曾是长沙县面临的首要挑战。对此,长沙县摒弃“撒网式”招商,转向精准靶向发力。依托全球研发中心城市集聚区战略定位,长沙县集中力量打造松雅湖未来科技城这一核心引擎,显著提升对高端项目的吸引力。2025年以来,在谈重点项目达16个。长沙县成立招商小分队主动“走出去”,赴北京、武汉、广东等地密集考察对接。借助省级平台推介,成功引入软通智慧区域研发总部进入深度洽谈,推动清华大学“双向飞地”、阿依瓦AI创新中心等重磅项目加快洽谈进程。自贸片区精准定位,会展区成功引进“国际数字创意研发中心”等3个项目,临空区锁定航空维修技术研发等临空偏好型项目。
一次次项目签约,一个个项目落地,见证了2025年以来,长沙县科技招商迈出的铿锵步伐。此外,注重在攻坚落地上求突破,对重大项目实行“一事一议”、专班跟进。松雅湖人工智能创新中心签约揭牌后迅速实现实体化运营,100余名研发人员常态化入驻;中科曙光融合型算力中心一期落地后,二期合作已进入洽谈深水区。
厚植创新生态 梯度培育破平台之困
多款视频编解码芯片、存储芯片树立行业“芯”标杆……作为国内领先的集成电路设计企业,湖南国科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持续不断加强创新研发,成为超高清解码芯片市场、智能视觉芯片市场、国产固态存储市场领军企业,成功上榜省级专精特新企业。近年来,长沙县实施“专精特新”企业梯度培育计划,新增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5家,申报国家级“小巨人”5家。优化“高企培育库”,联合第三方机构精准筛选,县区入库培育企业达408家,较年初增长25%,为未来平台主体提供充足后备军。
针对平台建设周期长、层级提升难问题,长沙县构建了多层次、全链条的平台培育体系。长沙县制定《国家级、省级科技创新平台重点培育清单》,2025年新备案市级技术创新中心28家,新增市级企业技术中心5家;1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5家省级工程研究中心、15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已纳入市级储备库。
如何为企业提供充足阳光雨露?县区出台《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十大行动》《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安排1.31亿元资金池,将科技创新作为支持重点。经开区同步修订完善区级政策,与县级政策形成叠加效应。自贸片区制定专项措施,如临空区落地全省首个“跨境研发保税”试点,破解研发特殊需求。随着生态持续优化,县区科创平台建设成果丰硕:松雅湖未来科技城、三一科学城、山河工业城三期等创新载体加快建设。国家工程机械先进制造业集群促进机构挂牌运营,成为产业协同创新的关键枢纽。自贸片区特色平台加速成型,临空区重点培育航空维修工程技术中心,会展区启动建设会展大数据平台。
产学研用融合 机制创新破转化之阻
三一集团氢能重卡完成样车试制并进入测试;铁建重工突破超大直径盾构机主轴承技术;顶立科技深耕航空航天材料;湖南东吉龙700KG级全复材轻型运动飞机首飞成功并推进适航认证……这些,正是2025年来县区本地研发转化的生动范例。为解决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低的痼疾,长沙县着力打通转化堵点。一方面,注重畅通登记服务,依托潇湘科技要素大市场工作站,摸排106家符合技术合同登记企业,专项指导龙头企业登记,1-7月全县技术合同成交额达100.97亿元,同比增长49.1%,从源头激活转化意愿。另一方面,建立企业供需对接机制。探索建立“企业出题、院所答题、协同破题”联合攻关机制。经开区推动山河智能与高校共建的省重点实验室在多款机型应用;组织常态化成果对接会,促成意向合作项目12项;推动中电互联等平台企业技术成果向中小企业扩散。
科技企业茁壮成长离不开金融滴灌。县区推行知识价值信用贷款,为283家企业放贷11.31亿元。举办高质量银企对接活动,覆盖企业180家。经开区推出“园区技改贷”,已授信超5000万元。会展区探索设立会展产业创新基金,为成果转化提供全周期金融支持。
【来源:星辰在线】
长沙市台办供稿
长沙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联系邮箱:stbxzc20130516@163.com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