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在线 中安新闻客户端讯 “马上把钱送到小树林!”本想通过兼职赚钱的陶女士,不仅没有赚到钱,还在对方的“离谱”要求下,将3.2万元钱送到了一处偏僻小树林里,这是怎么回事?
据陶女士陈述,8月8日上午,她收到一个陌生快递,内有一张标有“某平台购物礼”的小卡片,出于好奇,陶女士扫描了卡片上的二维码,下载安装了一款陌生App,随后被所谓的“专员”拉入一个群聊。
群内一名自称是“数据导师-肖老师”的人,声称按照国家短剧扶持计划,只需下载App观看指定短剧并截图,每次就可获得8.8元返现红包。
看到群内不断有人晒出返利截图,陶女士十分心动,尝试几次后,确实收到了小额返利。当陶女士准备继续参与时,“肖老师”却告知普通任务已结束,建议其付费升级为学员,并承诺升级费用将全额返还。为获取信任,对方还发来了所谓的“包赔合同”等文件。陶女士随即向指定账户转账1999元。转账后,对方突然称陶女士“操作失误导致数据异常”,需要“修复数据”才能回款,并不断向陶女士施压,称因操作失误导致账户冻结,造成商家损失,必须立即处理。
在陶女士答应预付32000元完成“修复”后,“肖老师”又提出匪夷所思的要求,让陶女士从银行取出现金,用纸盒包装好后,送至某偏僻小树林的指定位置。令陶女士没想到的是,自己将钱送到指定地点后,“肖老师”仍然声称要继续配合专员转账进行周转,才能收到回款。意识到可能被骗,于是选择报警。
接警后,合肥市公安局包河分局责任区刑警三队民警杨宇泽、王旭浩楠等人,赶到陶女士所说的送钱地点,不出意外,钱已被取走。民警立即开展侦查,发现前来取钱的人是一名中年男子,警惕性很高,作案期间频繁更换衣着和交通工具。经过缜密侦查,警方于当晚21时许,将犯罪嫌疑人刘某某抓获归案。经讯问,刘某某交代其专门为诈骗团伙提供线下取现服务,已非法获利9000余元。
在我们的印象里,电信网络诈骗往往是通过诱骗受害者,进行网银转账和银行柜台转账等“不见面”的形式实施诈骗。近期,警方在多起电信网络诈骗案件中发现,诈骗分子不再只是让受害人转账汇款,而是引导受害人将钱款送至指定地点后,由专人取现。
目前,该案件串并外地发生的5起电诈案件,案件正在进一步办理中。
警方提醒:上述案例中,陶女士遭遇了升级版的刷单返利类诈骗。在实施诈骗的过程中,不法分子除了使用传统诈骗手段,还诱导受害人线下取现再送至指定地址,达到既诈骗又洗钱的目的。
第一步:前期引流
诈骗分子通过快递、网站、社交软件、短视频平台等渠道发布兼职广告,招募“点赞员”“刷单客”,并将其拉入兼职群聊或推荐下载虚假刷单App。
第二步:小额返利
入群后,受害人完成刷单、关注公众号、为短视频点赞评论等刷单任务,并发放小额佣金获取受害人信任。
第三步:实施诈骗
以“充值越多、返利越多”为诱饵,引导受害人做“进阶任务”,然后以“操作错误、账户被冻结”等各种理由诱骗受害人加大投入进而骗取更多资金,直至受害人发觉自己被骗。
此类新型骗局的诈骗过程减少了转账环节,诈骗方式从银行转账变成了取现寄送现金。不法人员让受害人将大额现金或黄金通过亲自交付给指定人员或快递、网约车运送到指定地点的方式,在实施诈骗的同时“洗白”诈骗资金。此类手法相较于线上转账而言更加具有隐蔽性和迷惑性。(记者 张毅璞)
来源: 中安在线
安徽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