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安徽要闻

牢记嘱托 感恩奋进——安徽往前赶|从“雁南飞”到“雁归来” 破解临泉人口回流“密码”

发布时间:2025-08-25 13:26:13

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讯 阜阳市临泉县素有“全国人口第一大县”之名,230万的户籍人口让这个皖北县城拥有了充足的劳动力,也成为全国劳务输出大县,高峰时期,临泉在外务工的人员达80万到100万人之多,这意味着接近一半人都在外打拼。

但近年来,人口外流的趋势正在逐步逆转,根据官方数据显示,从2015年至2024年,临泉县有近30万外流人员返乡创业、就业,其中不乏年轻人的身影,回乡创业就业成了他们普遍的选择。

从“雁南飞”到“雁归来”,作为一个皖北县城,能在人口虹吸效应明显的长三角地区实现人口回流,临泉究竟做了什么?

劳务输出大县的悄然“蜕变” 

曾经的临泉,因为交通闭塞,经济落后,被冠以“安徽的西伯利亚”称号,加上人口众多,外出打工挣钱成了当地人谋生的重要途径,最高峰时期全县有80万—100 万人外出务工,是全国劳务输出人口最多的县,他们集中在建筑业、物流快递等行业,为当地城市建设和发展贡献了自己汗水和力量。

但近年来,这种情况发生了悄然转变。2024年,临泉县人社局对一份人大代表提出的议案进行了回复,其中提到当地已为全县约59万外出务工农民工建立了外出务工人员就业数据库。官方数据也有证明,从2015年至2024年,临泉县有近30万外流人员返乡创业、就业。

从“百万大军”外出打工,到如今这个数字逐渐回落到不足60万,其中一个重要转折节点出现在2019年。

这一年,临泉县的GDP实现了一次飞跃,当年全县 GDP是369.7亿元,跻身当年全安徽省增量的第三名。同样是在2019年,郑合高铁临泉站开通运营,融入接通全国铁路网,临泉、合肥、郑州形成“一小时经济圈”,到上海、杭州仅4小时车程。G345、G106等13条国、省干线穿境而过,交通格局不断完善。

家乡经济的飞速增长和交通出行的不断便利完善,让很多年轻人纷纷告别了大城市,选择返乡创业就业。

这群年轻人用在大城市里打工攒下来的积蓄回到家乡买房,2022年有媒体做过报道,外卖骑手成了家乡县城的购房主力,文中所引用事例便是临泉县的外卖小哥彭中辉。

除了买房,这批年轻人还带着一线城市的先进理念回到家乡,很多人选择了自主创业。有数据显示,2014 年,临泉县登记注册的商事主体只有区区的3万多户,而到了2019年,这个数字增长到就有8.2万户,从业人员达到了22万人,到了2022年,仅个体工商户的数量就增长到了91541户。

产业崛起激活就业新天地

探其根源,能够吸引外出务工人员返乡的根本原因还是临泉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新兴的各项产业提供了充足的就业岗位,吸引着年轻人回到家乡。

在临泉庐阳现代产业园内,安徽雄德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一片忙碌生产景象,这是一家集鞋业、服装、智能穿戴等于一体的外向型高科技企业,于去年落户临泉,2024年9月投产。企业负责人庄广福正是从临泉走出去企业家,在广东打拼多年后响应家乡号召返乡创业。“企业在临泉落地后得到了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目前一期厂房建好,已经提供了数百人的就业岗位,预计整个园区都建成后,可以提供5000—6000人的就业岗位。”

近年来,包括拾分味道食品集团有限公司,柳桥集团等一批大型企业纷纷落户临泉。数据显示,2024年,临泉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居阜阳市第二位,其中高技术工业增加值增长103.8%、居阜阳市第一位;工业投资增长40.9%,连续17个月居阜阳市前两位。

除了大型企业,各种小微企业也如毛细血管一样,为消纳就业人口做出自己的贡献。

临泉县滑集镇以轻纺而闻名,全镇有小微企业973家,带动了14500多人就业。今年36岁的刘利梅是阜阳保立德纺织科技公司的一名员工,她在浙江诸暨的纺织企业打工了近20年,前两年和丈夫一起回到临泉。“回来之前我就听说家乡建了袜子厂,我有技术,回来不愁找不到工作。”

刘利梅的家距离厂区直线距离只有1.8公里,骑电动车只要10分钟,下班就可以回家照顾老人孩子,再也不用逢年过节带着大包小包千里迢迢返乡与家人团聚,真正实现了“三公里就业圈”的愿望。

营商环境优化释放磁吸效应

如果说交通越来越便利是“硬件”得到优化,那么临泉县近年来大力打造最优营商环境则是“软件”得到了改善,在采访中多位企业家不约而同地提到了这一点。

在滑集镇的保立德纺织公司,负责人靳其龙给记者举了一个例子。“我决定在滑集镇投资的原因是当地政府部门的满满诚意。”他说,企业第一次来考察的时候,发现村道狭窄,电缆、光纤在空中交错,影响了大车运输。没想到一个月后,政府部门就协调国网临泉县供电公司进行了杆线整治,村干部也说服群众齐心协力拓宽道路。“企业从签约到投产不到60天,”滑集镇党委书记韩静也告诉记者,政府部门多方寻找闲置土地吸引企业前来落户,目前该镇的轻纺产业已初具规模,从2022年的10多家发展到如今的30多家,年产值从之前的2000多万元增长到如今的1亿元以上。

据介绍,临泉县各级领导干部全力当好服务企业发展的“店小二”,出台了“3+N”全程帮办服务机制,自项目招商引资签约到项目开工建设,提供全过程、全天候、全方位的“保姆式”服务,将政策和服务送到企业家的门口。

2025年,临泉县以“综合查一次”改革为突破口,寓管理于服务,推深做实规范涉企执法检查专项行动。各部门打破壁垒,积极开展跨部门及内部联合检查,精准避免重复检查,实现“一次检查、全面覆盖”,切实做到“无事不扰、有呼必应”。制定了《推行“综合查一次”联合执法机制的实施方案》《行政执法入企检查规范化指引》,建立跨部门、跨领域、跨层级的行政执法协调联动机制,涉企行政检查事项由371项压减至322项。编制了《涉企行政检查事项清单》,公布县级行政检查主体66个,明确“综合查一次”内合场景清单32项、外联场景清单87项,让企业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再为繁复的迎检而困扰。

以人口红利带动高质量发展

人口回流为临泉带来了宝贵的人力资本,也带来了潜力巨大的消费市场,如何用好人口红利,为县域经济发展增添新动能,对临泉来说,是一次机遇,也是一次挑战。

安徽雄德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庄广福告诉记者,企业在临泉投产,其中一个很重要原因就是看中了这里的充足劳动力和消费潜能。“临泉是人口大县,企业在这里落地后,为自我品牌的建立和销售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为了提升返乡人员的技能业务水平,临泉面向返乡农民工等各类群体开展创业培训。

在皖北经济技术学校培训中心,一堂母婴护理培训课正在开班授课,20多名女学员正在老师的带领下学习实操技术。学员郭曼丽说,她去年从上海回到家乡,想在这里学习育婴技术之后找一个月子会所上班。

培训学校负责人姚秀平告诉记者,今年以来学校已经开了70—80个班,涉及直播、家政、养老等热门就业岗位,已经培训了2000多名学员。

临泉加大创业担保贷款力度,缓解创业者融资难题,2020年以来累计发放创业担保贷款5.1亿元,惠及2100多家经营主体,其中返乡创业人员1000余人,累计带动1.4万人就业。同时建立县乡村三级联动就业服务平台,收集辖区企业缺工需求,通过线上职位推介、线下实地走访等方式,为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提供服务。

“临泉县将抓住长三角一体化的有利契机,继续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补齐公共基础设施服务短板,畅通各类人才返乡创业就业的渠道,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动能。”采访中,相关部门负责人告诉记者。

(记者 苏艺 刘职伟 胡广)

来源:中安在线

安徽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