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讯 在六安市叶集区这片红色热土上,曾走出杨国夫、陶勇、张希才、陈宜贵、王奎先、陈发洪、徐体山、桂绍忠八位开国将军。他们从皖西乡村出发,历经战火洗礼,在革命征程中立下赫赫战功,成为叶集人民永远的骄傲。8月27日,记者走进叶集区红源广场和叶集区文化中心,探寻八位将军的红色足迹,感受他们不朽的精神风范。
据文化中心讲解员李雨晨介绍,陶勇将军原名张道庸,因为他作战英勇,无论什么事情他都冲在最前面,所以人们称他为“拼命三郎”。
1949年在渡江战役中,陶勇接到报告,江面停泊了两艘外国军舰,并且公然向解放军阵地开炮。陶勇听后气愤之极,虽然当时我们海军力量还很薄弱,但是军威国威不能丢,于是他命令炮兵:“打,狠狠地打!”火炮重创英舰“紫石英”号,挂起白旗,逃往长江口。
“紫石英”号事件给毛主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后来,毛主席在南京亲自接见了陶勇将军,一见面毛主席就握着他的手说:“你就是陶勇同志?我久仰你的大名,你的仗打得好嘛!”后陶勇将军陪同主席视察军舰,并请主席为海军题词。主席欣然写下了“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我们一定要建立强大的海军”,并接连写了三幅字,分别赠予“南昌”“广州”“黄河”三舰。
“紫石英”号事件是人民解放军第一次沉重打击帝国主义的武装干涉,表达了中国人民不怕任何威胁、坚决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正义立场,使长期以来饱受帝国主义欺压的中国人感到扬眉吐气。它表明,外国侵略者依仗坚船利炮在中国领土上横行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根据1950年11月党中央命令,宋时轮、陶勇率第九军团火速入朝,打响了著名的长津湖战役,在零下40摄氏度的长津湖战场,战士们经过20多天艰苦卓绝的战斗,成功收复了“三八线”以北的东部地区,扭转了朝鲜战局。同时,陶勇将军还是人民海军建设的重要奠基人和开拓者,为了纪念陶勇将军对海军建设作出的贡献,中国在2005年自行研制的新型扫雷舰的首制舰“舷号804”就被命名为“霍邱舰”。1955年,陶勇将军被授予中将军衔。
如今,在叶集区,八位开国将军的精神已成为激励当地发展的强大动力。走进红源广场,八位将军的雕像庄严肃穆,雕像底座上详细镌刻着每位将军的生平事迹,吸引着众多群众前来瞻仰,让人们在缅怀中汲取精神力量。
(记者 苏艺 刘职伟)
来源: 中安在线
安徽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