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安徽要闻

红星照耀中国·千里跃进大别山|潜山槎水镇:“蚕桑小镇”的“破茧成蝶”

发布时间:2025-08-28 19:13:54

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讯 养蚕还能工业化?没错,在大别山深麓的安徽省潜山市槎水镇就有这样一家现代化的工厂,将传统农户人工养蚕模式变成了工业化养蚕,让传统的蚕桑产业通过科技赋能,“破茧成蝶”成为振兴乡村的好抓手。

走进槎水镇中畈村工业化养蚕基地内,一排排整齐的多层养殖架映入眼帘,在恒温、恒湿、恒风的环境中,“工厂共育”的蚕宝宝正有序进食。作为安徽省优质蚕桑生产第一大镇,槎水镇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便家家养蚕,但传统养殖模式风险高、批次少,产业发展始终受限。为打破瓶颈,中畈村转变思路,以“科技破题” 推动蚕桑产业的变革。

中畈村支部书记杨红旗介绍,2023年4月,中畈村利用1500万元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与市场化资金,建成1500平方米全龄饲料养蚕工厂和800平方米桑叶粉加工厂,彻底告别“靠天吃饭”的传统模式。 

科技赋能带来的改变立竿见影,杨红旗告诉记者,传统农户养蚕每年仅能养殖3批次,而工厂化养蚕全年可养殖10多批次,而且蚕吐出的丝质量更优良。基地通过“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每年向周边农户提供2000多张优质蚕苗让农户自己饲养,等到蚕吐丝结茧之后,公司再进行回收,从而带动蚕户致富。2024年,中畈村村集体经济纯收入增加18万元,157户农户户均增收超6000元;全村蚕桑产业总产值突破1000万元,2022年中畈村更获批全国“一村一品”蚕桑示范村。

不仅如此,杨红旗还告诉记者,村里还将继续扩大饲养规模和桑园面积,生产桑枝木耳、桑黄菌、桑叶粉加工厂、桑牙菜、桑葚干以及桑叶茶一系列产品。在农文旅这一块,村里要走研学游,把中畈打造成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做大做强蚕桑文章。

而在槎水镇乐明村,天方慢庄民宿成为乡村风貌蝶变的生动注脚。负责人李立新介绍,项目共整合28栋民房,目前16栋、46间客房投入运营,每一栋都保留了原有民居的建筑特色,又巧妙融入现代生活设施,装修风格各具特色,让游客在山间静谧中享受便捷生活。

民宿旁的500亩生态茶园推行的是“茶草共生”生态模式——茶园内自然生长的杂草一年仅需清理两次,无需施肥、不用除草剂,完全依靠生态循环维持茶园活力。多年来,这里的茶叶农残检测始终为“0”,成为生态好茶的代名词。采茶季时,茶园每天需100多名当地村民参与采茶,既解决了就业问题,又让村民共享生态产业红利。目前,天方慢庄已流转乐明村七个村民组的茶园与60余亩水域,形成“春绿”“夏红”“秋黑”多品类茶生产模式。

(记者 苏艺 刘职伟)

来源: 中安在线

安徽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