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望城区以前瞻视野布局,以扎实行动推进,朝着微短剧产业蓝海疾速进发——
蓝海在望,乘剧造浪
谢 璐 李杨鸣
阳光洒在青石板路上,眼前的古镇小桥流水,街巷古色古香,空气里混合着火焙鱼的鲜香、小钵子甜酒的甜香、芝麻豆子茶的醇香,嘉怡踩着青石板路,正准备用相机记录下这美好的一切。
忽然,一位匆忙赶路的人擦身而过,碰撞间,一块纹样精美、水色莹润的玉佩掉落在嘉怡脚边。她捡起来准备追上去归还,可刹那间,光影交错,周遭的色彩、声音和气味被迅速抽离。待她意识再度清醒时,发现自己一袭旗袍,身处民国时期的古街,而身后一群人正在追杀自己!慌不择路的她跳上停泊在码头旁的游船,泛舟芦江之上,而后邂逅了命中注定的他……
囊括时下最潮的国风、穿书、悬爱等元素,这不是什么横店大戏,而是长沙市望城区联合湖南秦九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在靖港古镇拍摄制作的一部文旅微短剧。
“多亏政府和景区的有力调度,我们8月4日开机,3天就完成了拍摄,预计本月底可在红果、番茄、抖音等全网络平台上线播出。”制片人赵娅表示,“欢迎广大网友观众跟着女主嘉怡一起到靖港古镇闯关冒险,体验不一样的人生。”
没错,拥千年文脉的深厚积淀,携数字经济的蓬勃动能,自带“爆款基因”的望城区正朝着微短剧的新蓝海疾速进发,开启一场产业狂飙。
成立微短剧产业发展工作专班,出台微短剧产业发展专项政策,打造湖南竖店等微短剧影视基地,加速组建区级片场联盟委员会……随着短短几个月的接连落子,一个“短剧宇宙”的隐藏“大佬”正强势入场。
从“北横店”到“南竖店”
打造一座“超级片场”
8月的骄阳炙烤着星城大地,但比天气更灼热的,是铜官窑国风乐园中昼夜轮转的摄影机音浪。
镜头前,演员们演绎着精彩人生;监视器后,导演屏息凝神观察镜头细节……最快可“3天拍摄、7天制作、15天上线”,两个多月来,近20个剧组在这里上演着短剧制作的“望城速度”。
短短几年,微短剧以“快节奏+强情绪+短篇幅”的优势,成为文化传播最具活力的“轻骑兵”。站在行业发展风口,拥有坚实媒体产业基础的湖南强势“上桌”。省委主要领导密集调研微短剧企业,省广播电视局端上8道政策“硬菜”,辅以千万级专项扶持资金,助力微短剧行业在湘发展。
望城区闻风而动,以前瞻视野布局,以扎实行动推进。
5月28日,湖南竖店影视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入驻望城区铜官窑国风乐园,依托园区3000亩用地空间,建设超300个室内拍摄场景、200个室外拍摄场景,打造集短剧拍摄、制作、孵化、展示、人才培养于一体的综合性影视基地。
走在园区芙蓉街,可见室内片场装修正如火如荼进行,将于10月正式投入运营。届时,唐风古韵的街市与赛博朋克空间仅一墙之隔,未来实验室与复古咖啡馆毗邻而居,同一个空间从正门看像是“警局”、从侧门看又是“民政局”……一栋楼就是一个“影视魔盒”,每数十平方米便承载一个完整的叙事空间。
“高度模块化的空间设计,让剧组可‘一键’完成转场,日均节省2小时拍摄时间。”湖南竖店影视集团总经理罗立兵介绍,整个基地可容纳约15个剧组同时开工,预计年拍摄剧集数量将超过500部。后续,还会打造数字片场,剧组在一方影棚即可拍到黄浦江的夜景、东京塔的清晨、塞纳河的黄昏等“量身定制”场景。
基地全面开放后,预计将入驻近200家上下游配套企业,可为剧组提供包括住宿、餐饮、服装、化妆、设备、道具等在内的“一站式”服务,涵盖微短剧“创作-拍摄-制作-宣发”全生命周期。据竖店影视影管团队按行业均值测算,可有效帮助创作团队将一部剧从筹备到上线的周期压缩至行业水平的60%,降低综合成本30%以上。
“我们之前来铜官窑拍摄,需要与景区、餐饮、道具等多方对接,现在有什么需求,只需要联系片场管家一人,省心多了。”正在园区拍摄一部古装短剧的湖南六翼影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制片人表示,影视基地完全建好后,无论古装剧、现代剧都可在这里完成,再也不用去外地取景,单部剧可节省成本数万元,省出的经费可用于提升后期制作。
谈及为何选择望城铜官落户,罗立兵坦言,铜官窑拥有得天独厚的文化属性,以及长沙稀缺的国风建筑场景,目前长沙短剧市场绝大部分是现代剧,和望城合作可以走差异化路线,将古风短剧打造成长沙短剧的一张闪亮名片。
实际上,整个望城就是一座“超级片场”。靖港、铜官等古镇享有“一个湘江古镇群、半部湖湘文化史”美誉,雷锋、工人运动领袖郭亮、独臂将军刘畴西等红色群星璀璨,从“内容端”为微短剧提供了丰富的素材。35公里湘江岸线穿城而过,团头湖、黑麋峰、月亮岛等山水洲城齐聚,从“场景端”为微短剧提供了多元选择。望城地理区位优越,交通内畅外联,城市配套完备,高校专业学子芸芸,经开区和大泽湖海归小镇科技企业云集,更是从“功能端”为短剧制作提供了高效便利。
眼下,该区正加速打造“内景基地+汉唐公园+创新创业+别墅园林”的全场景差异化拍摄基地,朝着微短剧“黄金码头”进发。
从“全区联动”到“上下游聚集”
构建一个“生态体系”
每一个产业高地的崛起,都离不开“土壤”的孕育。
7月24日,在湖南省微短剧高质量发展推进会上,望城区率先在全省发布《促进微短剧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从剧本创作、剧组扶持、场地供给等十个维度提供支持,“真金白银”的重磅政策吸引了众多微短剧头部企业关注。
“政策不是‘撒胡椒面’,而是‘精准滴灌’。”望城区微短剧产业发展工作专班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了确保政策奖励不与省里重复,望城政策没有面面俱到,而是重点补贴剧组、场景方,确保与省级政策差异化支持。
例如,针对剧本创作主体,对上线播出的望城题材短剧给予版权方5万元奖励,获得国家、省级重点扶持的,还可以再分别奖励10万元、5万元;针对取景剧组,提供政策咨询、场景对接等全方位保障,在望城域内拍摄完整剧集的,给予剧组方每部剧3000元补贴;布局短剧出海“新赛道”,对达到一定流量的望城主题作品给予最高25万元的奖励……
政策的助力,让创作激情高涨。“按照新出台的政策,一部在望城域内拍摄、以全面反映望城题材、宣传望城形象为主题的微短剧,如果叠加上线播出、入选国家相关创作扶持目录、出海并获得一定出口额等buff,那么最高可以享受超40万元补助。”湖南秦九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龙平华信心满满,“我们制作的靖港古镇文旅新剧可以朝最高补贴目标努力。”
与此同时,望城以“生态思维”谋篇布局,在全区撬动一场文化产业的新变革。
——顶层设计。按照一个“五年规划”、一个“三年计划”、一个“专项政策”的“三个一”目标,逐步推进产业政策制定出台,扶持微短剧的创作生产、平台建设、技术创新、人才培养等。
——部门协同。组建望城区微短剧产业发展工作专班,联动各部门力量,区委宣传部、区文旅广体局、区产投集团、铜官街道等相关单位各司其职,做好出台实施细则、保障政策兑现、“一站式”协拍服务等工作。
——基金导入。加速建立区级微短剧产业发展基金,撬动市场化社会资本,用于全产业链建设。
——搭建平台。成立由相关部门、核心企业、影视基地、院校、景区共同构成的区级片场联盟委员会,全面构建起集微短剧协拍服务、审核备案、版权登记、剧片交易为一体的产业体系,力争在区内建立微短剧版权保护、译制出海、快速审批等省级绿色通道。
——完善链条。以铜官窑竖店影视基地为龙头,吸引上下游企业入驻,引育制片、编剧、导演、剪辑等优秀微短剧人才,同时打通与马栏山视频文创园的产业合作渠道,在链接资源、精准投流、人才培养、创新创业、资金支持、商业整合等方面提供完善配套服务。
“阳光雨露”厚植“沃土良田”,头部企业纷纷“用脚投票”,目前已有秦九、墨行等一批微短剧知名企业与望城展开合作。
以铜官为中心,靖港古镇、望城经开区(海归小镇)为两翼,通过两至三年的努力,望城将全面构建起集微短剧协拍服务、审核备案、版权登记、剧片交易为一体的产业体系,形成一个微短剧生态圈。
从“流量”到“留量”
发展一批“微短剧+”产业
在线上看剧,了解铜官陶瓷技艺和靖港皮影艺术;转身即可来到线下,走进千年古镇,亲身体验制陶、听戏、做皮影,还能穿上国风华服,在剧本杀游戏中沉浸式“亲历”百年前的古镇人文和非遗传承历程。
这样的文旅短剧和实景剧本杀,你追不追?
作为马栏山视频文创园“马驹计划”重点孵化企业,湖南墨行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受望城资源与政策吸引,正以铜官陶瓷造型、模具大师冯炳坤和靖港皮影戏传承人朱国强为人物原型,创作一个时间线跨越百年的短剧剧本,集非遗、文旅、悬疑、爱情等多重元素于一体,并通过“线上短剧+线下实景剧本杀”的形式落地为景区文旅体验项目,吸引更多剧粉和剧本杀玩家来铜官、靖港两大千年古镇旅游。
当前,一路狂飙的微短剧,早已突破单一娱乐功能,“小屏幕”通过向文旅融合、产业升级等多元领域延伸,成为撬动“大经济”的有力杠杆。
就像微短剧中“重生”的经典桥段,在该领域起步即冲刺的望城,正以创新姿态回应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微短剧+”专项计划的期待,以微短剧为笔,书写一部“产业重生录”。
“望城有丰富的人文资源和拍摄场景,马栏山视频文创园有成熟的人才团队和技术优势,双方架起的合作桥梁有助于完善整个长沙的微短剧产业生态,为我们短剧制作企业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墨行文化负责人雍钰玢表示,未来将会在望城设立分公司,带动更多在外的湘籍短剧人才“回娘家”发展。
而作为竖店影视基地的落地园区,铜官窑国风乐园总经理刘春晖表示,正在下一盘“微短剧+文旅”的大棋。园区将与拍摄上线的微短剧紧密联动,进行“海陆空全方位”营销,例如针对年轻人群推出国风古装变装、旅拍、短剧场景打卡等文旅体验活动,围绕某部爆款短剧IP开展相关话题活动,组织举办短剧编剧创作大赛、铜官窑戏剧节等。基地投入使用后,预计每年将为铜官片区文旅与商业业态增加8000万元至1亿元营收。
此外,随着产业的深入发展,“微短剧+”还朝着赋能千行百业进发:在现代农业领域,生动的故事成为农产品品牌的“新推手”,带动电商销售,鼓了农户的腰包;在商贸领域,有趣的情节成为“引流利器”,精准展示餐饮、零售商家的特色促销活动,有效刺激消费转化;在教育培训领域,更能通过“产教融合”, 实现“教室即片场、作业即作品、毕业即上岗”的教学革命,培养出大批编剧、拍摄、运营人才,形成“内容生产-人才培养-商业变现”的完美闭环。
立足望城“一江两岸”,微短剧产业蓝图愈发清晰,浪潮奔涌处,这片热土的“好戏”才刚刚开场。
来源:新湖南
湖南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