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讯 精馏塔指示灯有节奏地闪烁,仪表盘上数字不断跳动。位于桐城的安徽中核桐源科技有限公司实验室内,技术人员正在记录碳13气体的实时数据。“丰度99.2%,纯度99.5%!”董事长王飞凝视着控制屏,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这个时刻,标志着我国成为全球第二个掌握高丰度碳13生产技术的国家,打破了国外长达30多年的垄断。
安庆,这座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历史上培育出50位院士。如今,浓浓的乡情成为重要纽带,将院士们的智慧与家乡发展紧密相连。四年来,通过院士恳谈会等活动,已有35位院士、40余位顶尖专家带着科技成果返乡,促成合作项目100余项,为安庆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乡情聚智,顶尖智力报桑梓
清晨,阳光透过实验室玻璃窗,洒在精馏塔银色的外壳上。“各项指标稳定,完全达到预期标准。”王飞满意地点头。在他身后,一排排精馏设备正在有序运转,这些设备每天可生产1.5公斤高丰度碳13气体。
这项技术突破来之不易。过去,我国医疗领域使用的碳13完全依赖进口,价格昂贵且供应不稳定。现在,桐源科技不仅实现了国产化替代,还将产品成本降低了50%以上。“我们的一期项目年产500公斤13CO气体,二期项目今年4月启动后,年产能将提升至1000公斤。”王飞介绍道。
在产业园的另一端,胡石林院士正在指导“镥-177癌症治疗药品原料研制”项目。这位年过花甲的院士每个月都要从北京赶来,亲自查看项目进展。高丰度镱-176同位素的分离提纯技术是这个团队攻克的又一个难关,这项技术突破意味着我国在靶向放射性药物领域不再受制于人。
桐城稳定同位素产业园规划总面积2.04平方公里,2019年开始规划建设,2025年1月获得省政府正式批复。园区聚焦氢、硼、碳、氮、氧、氙等六大稳定同位素产业集群,构建产学研用高效协同的科技攻关和成果转移转化一体化平台。预计到2035年,园区将新增产业项目总投资180亿元,新增年产值350亿元,成为国内具有较大影响力的特色产业园。
乡情是最好的请柬。桐城出台"院士政策十条",支持院士新建国家重点实验室给予500万元经费补助,已建成省级院士工作站2个。安庆实施“内搭平台、外联老乡”发展路径,创新建立"四老"联系机制,市领导牵头对接,医院为院士父母提供专属健康服务。连续四年举办的新年恳谈会,累计促成合作项目100余项。
创新突破,院士智造赋能升级
在中国建材桐城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内,一片片超薄光伏玻璃在自动化生产线上缓缓流动。该公司总经理助理许新猴小心翼翼地拿起一片刚下线的玻璃产品,对着灯光仔细检查:"厚度仅2毫米,却能承受5400帕风压。这是彭寿院士团队研发的,打破了国外垄断。"
这条年产800万平方双玻高透深加工生产线展现了现代工业的魅力。六个全自动化工序——磨边、镀膜、打孔、丝印、钢化、下片,整条生产线只需要7个工人操作。产品供给天合、通威等光伏头部企业,其防眩光、高透的特性让光伏组件的发电效率提升了1.5%。
"最让我们自豪的是压延机设备。"许新猴指着车间中央的大型设备说,"这是彭寿院士团队在桐城研发生产的,填补了国内空白,打破了国外垄断。现在我们的设备不仅自用,还出口到多个国家。"
在彭寿院士的助力下,桐城新能源公司已形成六大特色产品系列,包括光伏组件用抗PID玻璃、2mm大面积物理全钢化超薄玻璃、太阳光植物工厂用光扩散玻璃等。公司先后获评安徽省企业技术中心、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安庆市智能工厂等荣誉称号。
院士智力深度赋能产业升级,彭寿院士先后引荐中玻太阳能、中建材浚鑫太阳能电池等项目,总投资超过100亿元。他促成的国家玻璃新材料创新中心-功能材料检测研究中心落户桐城,为当地新能源企业提供检测认证服务。
安庆市智能制造水平显著提升。已培育基础级智能工厂148家,先进级智能工厂24家,卓越级智能工厂1家,先进级智能工厂总量居全省第三。2023年,安庆连续第四年上榜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城市,工业对GDP贡献率接近40%。2025年1-6月,安庆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8%,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45户。
科技惠民,医疗创新守护健康
向西南方向驱车200公里,抵达宿松县中医院肿瘤科,患者李先生正在接受"麒麟刀"精准放射治疗。治疗室内,蓝色的激光束精准定位肿瘤位置,设备发出轻微的运转声。"治疗过程很舒适,没有任何不适感。"李先生治疗后表示。
凤麟核集团医疗领域总工程师郑华庆指着屏幕上的三维成像系统解释:"'麒麟刀'采用'四精'放疗技术,具有精度高、剂量率高、适用性好、安全性好等显著特色。它能够在最大程度保护周围正常组织的同时,对肿瘤细胞进行精准打击。"
这项由吴宜灿院士团队带来的创新技术,已完成2000余人次治疗。“我们自主研发的‘智慧放射治疗云’平台已应用于宿松县中医院,可链接国内外知名医院和医学专家远程参与指导病患诊疗,让县域肿瘤患者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顶尖医疗服务,免去了往返大城市的奔波之苦。” 郑华庆说。
走进放疗设备耗材配套产业园内,工人们正在安装调试生产线。“产业园占地30亩,产品包括定位膜、固定装置等放疗辅助器材,目前正在开展专家评审工作,预计年底前可生产首批放疗耗材产品。”园区负责人王宇奇向记者介绍。
更宏大的蓝图正在绘制:皖鄂赣省际毗邻示范区中子医养小镇加速推进,以中子肿瘤治疗为核心,布局"医产研养"融合的产业链集群。二期宿松中子医学中心已动工建设,总投资约5亿元,将建成全国首个县域中子治疗中心。项目全部建成后,有望带动宿松高端纺织服装、电子信息、生态文旅和高端中药材、绿色农副产品等产业发展,打造皖鄂赣省际毗邻地区医康养产业发展新高地。
从实验室的技术突破到生产线的工艺革新,从患者的笑容到产业的升级,院士们用智慧和情怀,在这片热土上书写着创新传奇。他们的归来,不仅带来技术和项目,更点燃了这座城市的发展引擎。
当下,安庆正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加优越的环境,迎接每一位游子的归来。在这片充满活力和机遇的土地上,院士智慧与产业需求深度耦合,创新动能持续澎湃,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持。未来,这座"院士之乡"必将在创新驱动的大道上越走越宽广,为现代化美好安徽建设贡献更多"院士力量",谱写更加绚丽的篇章。(记者 张贤良)
来源: 中安在线
安徽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