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讯 8月5日,涡阳县新兴镇的农家小院里,潘云(化名)和潘静(化名)姐妹俩将电子科技大学与合肥工业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抚平,旁边放着父亲的残疾证和村委会开具的贫困证明。正当姐妹俩为学费发愁时,涡阳县爱心者协会的志愿者和爱心企业代表带着一万元助学金敲开了家门。
"不用填表申请,镇里说系统自动识别了我们的情况,这真是雪中送炭!"父亲潘建军(化名)握着志愿者的手激动地说。这个温暖的场景,正是安徽精准资助育人工作的生动缩影。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完善覆盖全学段学生资助体系"。截至今年7月,安徽已构建起"数据跑路代替群众跑腿"的智慧资助新格局,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全学段资助网络愈发精密。
无数像潘家姐妹这样的学子,正借着这份"安徽温度",在求学路上稳步前行。
精准画像:数据织就的"隐形安全网"
涡阳县姐妹的资助故事背后,是安徽省资助流程的一场"减法革命"。
传统资助流程需经过"学生申请—提交材料—班级评议—多级公示—审核发放"等多个环节,耗时近1个月,部分学生因嫌麻烦或怕"露穷"而放弃。而现在,通过皖事通APP的"智慧资助"小程序,学生每年只需填报一次个人信息,系统便会自动比对数据、生成资助方案。
涡阳县教育局资助中心是如何精准对接资助对象的?这有赖于亳州市构建的"家庭经济困难指数"量化模型,通过整合民政、公安、卫健等8个部门的941项基础数据,从家庭收入、财产状况到突发意外等12大项56小项指标综合核算生成。当姐妹俩的高考成绩录入系统后,智慧平台自动触发预警机制,将信息推送至当地教育部门和公益组织,这才有了后续的爱心接力。
用"数据说话"的方式,彻底改变了过去"靠证明、凭印象"的模糊认定模式。
资金分配的"公平化"则是另一亮点。在过去,资金分配下达基本上是按照在校学生20%的指标平均分配到学校,学校再根据教育主管部门下达的助学金指标数再平均分配到每个班,因各班学生家庭经济状况不同,导致有的学生家庭经济状况够不上资助标准却被纳入了资助范围,而真正需要资助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可能会因名额限制而无法享受到资助政策。
智慧平台上线后,根据上级下达资金数、本地配套资金数,结合困难学生分布、家庭困难指数,结合精准识别的特殊群体学生数量、家庭经济困难指标排名、困难学生在各学校的分布等因素,自动把应发资金指标分配到学校,有效消除了平均分配资金的弊端。
省级层面同样成效显著。安徽省建立教育资助“部门联动”机制,通过省级一体化数据平台与乡村振兴局、民政厅等部门实现常态化数据共享,2024年相关领域数据共享效能显著提升;针对部分高校“资助资金发放延迟” 问题,省教育厅明确差异化时限要求:普通高中、中职学校等学段的资助资金,须在审核通过后10个工作日内发放;高校国家奖学金、励志奖学金等项目,需在每年12月31日前一次性发放,且所有学段资助资金发放进度均纳入年度绩效评价体系。
育人升级:经济帮扶与成长赋能的双重奏
教育资助的意义,早已不止于“解燃眉之急”——当经济帮扶与成长指引同频共振,才能真正为困境学子点亮逐梦之路。
安徽师范大学构建"五位一体"资助育人体系,将"经济保障"与"能力提升"相结合。针对孤儿群体按月发放500元生活补助,累计资助44人2.2万元;为家庭突发变故学生发放1000元困难补助,累计资助48人4.8万元。更重要的是,学校利用大数据分析贫困生成长短板,组织"苔花"励志培训班,开设"文心之旅"文化育人活动,累计受益100余人次;指导困难学生完成"双扶"育人项目241项,273人次从中获益。
亳州市将"资助育人"融入日常教学,各中小学定期开设"励志讲堂",邀请受助学生和优秀校友分享奋斗故事。"爱心超市"不仅提供生活用品,还设置"志愿服务兑换区",学生可通过社区服务、校园劳动兑换物品,培养感恩意识和劳动精神。
社会力量的参与让资助网络更加完善。2025年8月,安徽希望工程"爱心圆梦大学"行动募集善款1617万元,资助5746名新生。在六安,共青团组织联合爱心企业筹集217.8万元帮助489名学子圆梦;在临泉,31万余元善款将惠及100余名大学生。这种"政府+企业+公益组织"的多元协作模式,构建起全方位的助学网络。砀山县砀城镇通过"雨露计划",为脱贫户子女发放补助金;东至县香隅镇52名中高职学生获得7.8万元补助,解决了实训材料费难题。
未来展望:从"保障型"到"发展型"的安徽探索
从涡阳县姐妹收到的助学金,到安徽师大宿舍里的"爱心T恤",安徽省正用一个个具体实践,诠释着"教育公平"的深刻内涵。随着教育部《关于加快推进教育数字化的意见》落地,安徽资助工作正加速向"发展型"转型。
技术层面,比如安徽师大正升级智慧资助平台,计划将教学质量、心理健康等维度纳入分析模型;政策层面,我省助学贷款申请已无需开具家庭经济困难证明,仅需书面承诺,本专科生每年最高可申请2万元,研究生2.5万元,贷款期限延长至学制加15年,最长不超过22年。
"资助的终极目标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我省将发布《安徽省2024年学生资助发展报告》、继续接听学生资助热线电话等多种方式大力宣传资助政策,不断提高社会对学生资助政策的知晓度;加强部门间、教育内部信息资源共享,加强“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加强学生资助服务平台等新系统、新平台运用,以信息化手段不断提高我省学生资助精准度。(记者 史睿雯)
来源: 中安在线
安徽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