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安徽要闻

民生进行时|安徽破解“停车难”有实招

发布时间:2025-09-04 20:21:02

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讯 “以前在市中心找车位,转十几分钟是常事,现在打开手机小程序,附近有多少空车位、怎么收费一目了然。”合肥市民吴先生的切身感受,正是安徽省“便民停车行动”落地见效的生动缩影。

实施便民停车行动是今年省级民生实事之一。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统筹推进,扎实开展“便民停车行动”,着力补齐城市建设和管理短板,基本建成以新建配建停车泊位为主、盘活存量停车泊位为辅的城市停车资源供给体系,有效缓解城市中心区停车难问题,全面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新增泊位超37万,闲置地块“变身”停车空间

破解停车难,扩大供给是关键。2025年全省计划新增城市停车泊位50万个,其中公共停车泊位5万个。截至7月底,全省新增城市停车泊位37.08万个,完成年度目标的74%;公共停车泊位新增4.80万个,完成年度目标的96%。

在黄山市徽州区,通过对文峰西路、永华路等道路实施改造提升,同步新改建公共停车泊位448个。针对新建住宅小区,该区严格执行不低于1:1.1的停车位配建标准,科学利用地上地下空间建设充足停车设施,避免新建小区“先天不足”。截至目前,该区共新增各类停车泊位2685个,其中公共停车泊位844个。

安庆市则瞄准老旧小区痛点,通过盘活闲置地破解老难题。就拿迎江区东正社区来说,附近一块约2.5亩的闲置地块成功变身为停车场,让居民终于不再为停车烦恼了。此外,安庆市城区利用拆迁腾退空间,在人员密集场所建设立体停车楼7处,增加泊位供给1625个。

近年来,我省构建以新建配建停车为主体、盘活存量停车为辅助、道路临时停车为补充的多元供给体系,结合新区建设和旧城区改建执行配建标准,利用新增建设用地、拆违征迁腾退空间和边角地新建停车设施,实施平面停车场立体扩容改造、新建立体停车场,多措并举增加城市停车泊位供给,重点区域“停车难”问题显著缓解。

共享车位超18万,错时开放激活存量资源

“僵尸车清走了,公共车位终于能‘周转’起来了!”前不久,芜湖市望江苑支路附近一辆银色“僵尸车”被拖走,周边市民纷纷点赞。

为盘活公共停车资源,芜湖市将“霸占公共车位整治”列为重点,累计整治违规占用车位536个,让公共泊位回归“公共属性”。

据芜湖市城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有效盘活闲置停车资源,芜湖市推动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共享停车资源:57个共享停车场、1976个泊位在工作日夜间、双休日免费向社会开放。此外,倡议全市商贸企业错时开放停车,各商场、超市及收费停车场管理企业积极响应,共有54个停车场、12020个停车泊位在每晚21时至次日9时降价向社会开放(包月费用降至150元),为周边居民提供更多停车选择。

全省各地市按照“资源共享、服务群众、政府带动”原则,统筹辖区停车资源,推动机关、企事业单位在夜间和非工作日期间对外开放内部停车场。针对医院、写字楼、商业广场与居民小区潮汐式停车特征,引导双方错时共享,提高停车泊位的利用效率。截至目前,全省开放共享车位已超18万个,让“闲置泊位”变成“便民资源”。

智慧平台接入114万个车位,“一键找位”终结绕圈圈

停车难的痛点,不仅在于没车位,更在于找车位。如今,大数据支撑的智慧停车平台,正让“一键找位”成为现实。

合肥市民吴先生打开“停宜慧”小程序,周边路边车位、地面停车场、地下停车场的空置数量、收费规则实时显示,跟着导航就能直达泊位。“以前绕10多分钟还停得远,现在几分钟就能找到最近车位。”他说。

合肥市聚焦民生所需,搭建线上互联互通的“全市一个停车场”。如今,智慧停车系统覆盖全市近1300家经营性停车场(库),可实现近40万个泊位全城联动,“合肥停车”App线上日均服务13万次。全国首创的“无人巡检+ETC助缴+视频识别技术”组合模式,计划年底投入运营,届时将有效提升停车位周转率,降低车位空置率,从“车等位”向“位等车”转变。

各地加快建设智能停车信息服务平台,整合公共停车场资源,推动城区停车数据实时分析、智能诱导、资源共享,有效提升停车位周转率。截至目前,全省共接入智慧停车平台停车场4242个,接入停车位114.48万个,让车主“少绕路、快停车”。

停车便利是城市温度的体现。我省以多元举措破解民生难题。新增的停车场、共享的泊位、便捷的智慧服务,不仅缓解了“停车难”,更让城市的民生温度触手可及。(记者 檀美玲)

来源: 中安在线

安徽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