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安徽要闻

“创新之问”,蚌埠作答!

发布时间:2025-09-08 14:38:58

创新,是安徽最大的政策。

如何把顶层政策转化为地方的发展动能?需要以“时不我待”的劲头抓好创新,让创新这个“第一动力”释放持久能量。

9月6日,全市答好创新之问暨加快智能传感产业发展动员大会在蚌埠召开。

观会先看题,蚌埠的这场会议,“答好”“加快”二字醒目点题,既有答题的意味,更见前进的方向。显然,蚌埠利用周末时间开好这场高规格的会议,是朝着“答题”和“探路”去的。

开会是奔着解决问题去的。解什么题?安徽的“创新之问”发出新考题。7月30日,全省季度工作会议在合肥召开。围绕加快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等7个方面,省委主要负责同志在会上提出47个需要思考和破解的重大问题。回答好“创新之问”,成为安徽各地的必答题,不仅必答,而且必须答好。

蚌埠作为有着深厚工业底蕴和创新基因的城市,在创新的赛道上突围,自有先天优势,同时也面临着产业迭代升级、科技向“新”突围的紧迫形势。正如此次会议所传递的:“体量不大,发展不快,发展不够硬”,是当前的主要矛盾。

破解矛盾,当务之急。如何更好扬优势、补短板,跑出新的“蚌埠身姿”?怎样把智能传感等优势产业进一步做强做大,在“往前赶”中挺起更强“蚌埠脊梁”?回答好“创新之问”,需要蚌埠进一步对标省委考题,找准方向,亮出答案,蹚出一条适合自己的新路子。

第一答:靠创新进,思想要转。

创新,对蚌埠而言,从来不是陌生的课题。

创新这道题,常答常新。从此次全市答好创新之问暨加快智能传感产业发展动员大会来感受,这一次,蚌埠是举全市之智来答题的。

从政府到企业,再到高校、金融机构……聚焦“47问”,紧扣“创新”,重点解题,系统破题,这样的场景,可以说是拿出了“人生能有几回搏”的劲头,传递出在新征程上“走适合自己的路”,形成具有蚌埠辨识度新模式的鲜明信号。

“答好创新之问,关键是要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把蚌埠的特长变特产,变换成经济效益”……会上,“蚌埠声量”声声入耳,为“蚌埠答卷”给出方向,找准路子。

然而,做到创新与产业“深融”,形成自己的创新模式,并不容易,这需要蚌埠把创新这口井掘得更深,把创新基础做得更实,实打实回答好省委的47个“创新之问”。

创新之要,首在思路革新。

在蚌埠,每一次的发展变迁,无不是伴随着“头脑风暴”、理念变迁而“进”的。

从玻璃新材料研究的重大突破,共创绿色未来;到多链协同打造千亿级中国传感谷,为万物制造“五官”;再到锚定浩瀚星空,九州云箭“问天”而冲……理念向“新”,产业向“智”,蚌埠在“高精尖”领域培育出更多“金娃娃”。

谋创新,抓创新,最怕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蚌埠向“新”而进,力在从不满足于过去的成绩,从未习惯于既有的路径,而是通过思路、理念升级,让创新的路越走越宽。

“靠创新进、靠创新强、靠创新胜”“制造强市、产业立市”……细心观察,蚌埠“往前赶”的进程中,理念“导航”始终起着关键性作用。

咬定“创新”、厚植产业,蚌埠积极主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棋局,打造的“创新飞地”“园中园”等模式,有力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

此次全市答好创新之问暨加快智能传感产业发展动员大会上,既有科技企业的交流发言,更有《蚌埠市推动智能传感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的全新发布,还通报表扬全市智能传感产业十强企业……舍得给政策、把企业捧在“掌心”里、让创新者“吃香”,在创新理念的牵引下,蚌埠凝聚各方力量迈大步,共建“创新舰队”的答案清晰可见。

第二答:靠创新强,产业要兴。

回答“创新之问”,最终要靠实实在在的产业支撑。如果缺少产业“家底”,就不会有“拿手好戏”。

省委的“创新之问”,直指产业升级的核心。透过此次会议,深感蚌埠的着力点更加明确——把智能传感产业作为突破口,扎扎实实培育新动能。

随着全市答好创新之问暨加快智能传感产业发展动员大会的召开,不仅公布了全市智能传感产业十强,还发布了一批“揭榜挂帅”项目。显然,这不是简单的表彰,更不是随便派任务,而是蚌埠锚定智能传感这一“当家产业”,推动创新链和产业链深度融合、解决具体问题的关键之举。

兴产业,从来不是企业的“孤军奋战”,而是需要营造一个适宜企业扎根、吸引人才栖息的好环境,搭建一个集聚四方、各显其能的创新攻关舞台,通过环境改变、场景培育,打造一个能够吸引上下游的智能传感产业生态圈。

蚌埠当前要做的,就是要以更强力度推动“科研和产业”走向“深融”,“谁能解决问题就让谁上”,实实在在地打通成果转化的堵点。

这场会上,蚌埠一口气发布了一系列“揭榜挂帅”项目,从智能传感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到中国传感谷顶尖孵化器运营……蚌埠牵线搭桥、整合力量,把企业的技术难题和高校院所的研究能力精准对接起来,形成更强的创造力。

进一步向深处看,会议的深层用意就藏在细节里。

经开区打造“中国传感谷顶尖孵化器”,就是要提供一个更好的创新平台;市招商中心发布“首批产业招商场景机会”,就是给新技术、新产品找市场、找用武之地……透过会议可以想象,新的孵化器、新的应用场景正在孕育,让智能传感产业等“当家产业”具有更加充沛养分的同时,还让市场中的“科创小苗”茁壮成长,尽快形成“乔木”参天、“灌木”茁壮、“苗木”葱郁的创新生态。

培育产业森林,让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一起发力,让工业经济释放更强创新活力,蚌埠正一步步向着“制造强市、产业立市”的自我定位迈进。

第三答:靠创新胜,作风须唯实。

创新是场长跑,也是一条难走的路。走好这条路,没有过硬的作风,是难以抵达新目标的。

答好“创新之问”,蚌埠的目标更高,视野更宽,随之而来的是对干部的作风抓得更紧。正如市委书记、市长马军在会上所强调的:“一分部署,九分实干。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要发挥表率作用,重要工作亲自部署,敢啃最硬骨头,敢接烫手山芋,做坚定的行动派和实干家。”

干部作风有力,事关一方的发展成败,科学之问,创新之问,需要过硬的干部作风来作答。蚌埠唯有以更强的作风建设托举“未来梦想”。人们也乐见蚌埠的“自我进阶”,比如,今年蚌埠参加全省前两批集中开工动员项目95个,开工率100%、居全省第1位,纳统率、投资完成率在全省名列前茅。放眼望去,一个个大项目、“金种子”项目不断落地,便是真抓实干,以作风兴业的最直接体现。

回答好省委的“创新之问”,驰而不息抓好科技创新,培育更强智能传感产业生态,需要的也是这股子脚踏实地、敢闯敢试的劲头。创新,来不得半点虚功,唯有走实脚下的每一步路,蚌埠才能一路向“新”,实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何以“唯实”?首先是改革要动真格。市委推行“赛场选马”“揭榜挂帅”,就是要打破论资排辈,让能者上。这一导向,在此次全市答好创新之问暨加快智能传感产业发展动员大会上表达得尤为鲜明。从会场到兴业舞台,从表彰有功人员到推动“答题分工”,蚌埠传递的信号很简单、很直接,就是要重实干、重实绩,给创新者舞台。

“唯实”,关键要干部真作为。答好省委的“创新之问”,没有捷径,关键在干,核心在实。具体而言,不仅思想要解放,行动还要紧紧跟上来。不论是服务企业的窗口单位,还是开拓市场的业务部门,或是直接给政策的职能部门,都需要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永不竣工的工程”来抓,与企业紧紧走在一起,无事不扰、有求必应,时时处处都讲营商环境,实实在在当好“服务员”,用创新的步伐和实干的劲头,在江淮的创新潮流中激起强劲的“蚌埠浪花”。(周军 李旭)

来源: 中安在线

安徽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