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李曼斯
秋风拂过炭子冲的田垄,带来泥土与草木的清新气息。白墙黛瓦的村舍静卧于青山环抱之中,如镜的池塘倒映着流云,蜿蜒的溪水轻声诉说着岁月的故事。
这里,是刘少奇同志的故乡——宁乡花明楼。
青石板路引向一座朴素的江南院落,木门虚掩,仿佛主人方才离去。
堂屋里,邓小平题写的匾额静静悬在正中。阳光透过窗棂,照亮了木质边缘几道浅褐色的痕迹。
右转走进厢房,一张木板床静静靠在土灶旁。1961年,刘少奇回乡调研时,坚持不让村民准备新床,转而卸下门板搭成床铺,铺上禾草,与乡亲同吃同住。
那一年,少奇同志回乡与乡亲们促膝长谈。村民刘庄宪至今记得那个细节:夜幕降临时,少奇同志拿出饼干分给孩子们,温暖的灯光下,他的眉头却因见到乡亲们的困苦而紧锁:“我们的工作做得不好,对不起你们。”
这句沉甸甸的话语,至今仍在炭子冲的晨雾暮霭间回荡。
步出故居,抵达铜像广场,视线豁然开朗。阳光铺洒在花岗岩上,铜像高高矗立于青松之间。少奇同志面容清癯,目光深邃而坚定,投向远方的山峦与无垠的未来。
时光如梭,岁月轮回。如今的花明楼,将红色与教育深度融合、基层党建与乡村振兴结合,打造“红动时空”乡村振兴实践基地。
走进“红动时空”红色影视文化情境体验区,十多名游客正在体验《共产党人刘少奇》微党课。现场硝烟四起,枪声彼伏,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微党课结束后,游客还能在红色影视道具展厅与场景还原展区参观游览。这里还原有八路军驻陕办事处、安徽定远县新四军江北指挥部、河南渑池刘少奇住所等刘少奇同志革命生涯的重要见证地,还摆放着《共产党人刘少奇》《走向共和》《红船》等影视剧中用到的交通工具、通讯工具、生活起居用品、服装服饰等道具。大如马车、瓷器,小如手表、茶杯,元素丰富。
这一体验基地前身是一座影视文化体验园,于2018年刘少奇同志诞辰120周年之际,为拍摄《共产党人刘少奇》献礼剧,由宁乡文旅投和和光传媒公司共同建设。影视剧拍摄结束之后,此处则变为红色影视基地,基本闲置未用。
红色文旅资源激活后,留下的游客能在“老屋里”农家美食体验区品尝到最地道的花明楼美食,也能在乡村会客厅购买“金盆云雾”白茶、“湘妃翠”绿茶、“辣美椒甜”辣椒等特色农副产品,还能到种植基地体验辣椒、葡萄、乌梅、猕猴桃等蔬菜水果采摘。
“红色游”+“绿色游”的有机融合让更多游客在参观景区之余,步入了田间地头,感受乡村美景,值得静静品读。
来源:新湖南
湖南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