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讯 “没想到政府承诺的政策兑现得这么快!收到‘芜湖市惠企政策网上超市’发送的‘已成功办结’信息,20万元的奖补资金第二天就打到了公司的账户上。”近日,一笔到账的奖补资金,让芜湖弋力机械有限公司负责人王军十分惊喜。
“政府高效兑现惠企政策,是对企业发展的有力支持,也坚定了我们投资兴业的信心。”王军表示。
9月16日,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办公室公示第三批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地区和项目名单。安徽3市、4个项目入选,其中芜湖市入选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县、区)。
从深化“放管服”改革到创新执法监管,从优化营商环境到提升治理效能,从“纸上条文”到“民心温度”,芜湖用法治力量构筑高质量发展坚实根基,连续五年法治政府建设考核位居全省第一位次,获评全省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优秀单位。
政务服务升级:从“办不成”到“办得快、办得好”
“本以为材料不全要白跑一趟,没想到‘办不成事’工作室帮我协调,当天就拿到了营业执照!”在芜湖市民服务中心,首次创业的张女士对“兜底服务”赞不绝口。作为全省首个设立“办不成事”反映工作室的城市,截至目前,芜湖已累计接受群众咨询超5000次,受理“办不成事”反映事项均已办结,群众满意度100%。
随着“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芜湖加快“无证明城市”建设,去年发布首批“免提交清单”193项,其中直接取消27项、告知承诺166项,企业办事材料精简率大大提升。
同时,全面推行审批服务“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自助办”,全市即办事项占比超过74.93%。建成全省首个“5G数字政务服务受理站”,实现303个部门831项政务服务事项自助办理。在全省率先建设自助服务一体化平台,市县两级提供“7×24”小时不打烊服务,“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在全省率先完成归并、挂牌。
对企业而言,法治保障更显“含金量”。去年,“惠企政策网上超市”上线政策1106项,累计兑现资金50.21亿元,实现“政策兑现像网购一样方便”;招商引资合同履约监管系统录入2950份合同,提出监管意见682条,让政府信用成为最好的“招商名片”。
芜湖还打造了“一站式”长江航运综合服务新模式,建成“全航运要素、全生命周期”一站式航运政务服务大厅,被商务部评为“自由贸易试验区第五批‘最佳实践案例’”,入选“中国改革2024年度地方全面深化改革典型案例”。
执法刚柔并济:“一次查”减负担,“免罚单”暖人心
“执法人员没罚款,反而帮我们整改环保设施,这样有温度的执法让我们企业更有信心扎根芜湖!”湾沚区一家初创企业负责人说。
原来,该企业因设施调试延迟被检查,执法人员现场指导整改而非处罚。这得益于芜湖对中小企业出台的“轻微不罚”“首违免罚”清单。2024年全市累计免罚案件1348件、免罚金额达2600余万元。
“柔性执法”有温度,“规范执法”有力度。作为全省“综合查一次”改革试点,芜湖目前已发布五批“综合查一次”联查清单,将原有的2404个单部门事项整合为725个多部门联查场景,整合率69.84%。打造“综合查一次”平台-执法e站,开通云执法、云督办、云评查等功能,实现入企检查频次可预警、过程可追溯、效果可监督。
在全省率先运用“检查码”,实现“无码不入企、入企必亮码”。全市累计开展“综合查一次”检查3601家次,入企次数较原来单部门检查减少59.6%,企业迎检负担明显减轻。
执法监督同样不留死角。“智慧督”平台整合12345热线等渠道,归集问题线索18万余条,发布指导案例157个;以政府规章形式出台《芜湖市行政执法监督办法》,推进全市行政执法监督制度健全完善。
立法精准发力:既为新质生产力护航,又解民生难题
法治政府的根基,在于高质量立法。芜湖跳出“大水漫灌”式立法,以“小快灵”“精准化”立法破解发展难题。
制定《芜湖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为广大企业投资兴业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市场环境、产业环境、政务环境、人文环境、法治环境。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长三角国家枢纽节点芜湖数据中心集群正式获批,出台全国首个“算力”规章《芜湖市促进算力中心城市建设办法》,助力芜湖加快打造国内领先的“智算之城”。抢抓低空经济产业密集创新和高速发展的战略机遇期,推动低空经济领域立法,塑造城市发展新动能新优势。聚焦打造“汽车之城”战略布局,推进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立法。
民生关切在哪里,立法就跟进到哪里。芜湖在全省率先出台瓶装燃气管理、电梯安全管理、居家养老服务、餐厨废弃物管理、电动车安全管理等法规规章,助力化解人民群众“家门口的烦心事”。
先后出台《芜湖市海绵城市建设管理条例》《芜湖市快递管理办法》《芜湖市灾害性天气应对办法》,增强人民群众对法治的获得感、安全感、满意度,其中《芜湖市快递管理办法》获评全省规章质量评审优秀项目。
法治扎根基层:“十分钟圈”解民忧,“小阵地”聚民心
“多亏‘法律明白人’调解,楼上漏水纠纷不用打官司就解决了!”镜湖区红梅社区居民王大爷口中的“10分钟法律服务圈”已成为社区一线矛盾化解的新阵地。市级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年均服务3.5万次,“智慧法务”平台提供2200余项线上服务,实现“足不出户解难题”。
乡村法治建设更具特色。南陵县家发镇的“农民普法馆”里,老选民证、林权证等展品诉说着法治变迁;无为市洪巷镇的普法大鼓书,用方言把法律唱进村民心里;全市7928名“法律明白人”持证上岗,546户“学法用法示范户”带头遵法,让矛盾化解在田间地头。无为市日新村更凭借完善的基层法治治理,成为无刑事案件的“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
芜湖厚植普法土壤,开展畅通普法为民“最后一公里”专项行动,确定“大鼓书快板说唱普法”“法治阅读导航地图”等10个普法依法治理“一地一品”项目。建立《公民与法—芜湖普法之声》栏目、“大江看看”APP普法专题、“芜湖普法”抖音三大市级新媒体普法平台,打造“一轴五线九片区”八百里皖江芜湖段长江法治文化长廊集群。
法治不是冰冷的条文,是办事不跑腿的便捷,是纠纷能化解的安心。从改革试验田到先行示范区,芜湖在不断的创新实践中总结出法治政府建设的“芜湖范式”。未来,芜湖将继续以法治为笔,绘就更具活力的城市治理新图景。(记者 汪乔)
来源: 中安在线
安徽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