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长沙新闻

“慧”种田,绘就秋收好“丰景”

发布时间:2025-10-30 10:54:15

  长沙市粮食生产“四高”试验区千亩核心片开展晚稻测产,全市平均亩产681.67公斤

  “慧”种田,绘就秋收好“丰景”

  长沙晚报10月29日讯(全媒体记者 祝林灿)金秋十月,稻浪翻滚,收割机轰鸣声再次响彻星城田野。10月28日至29日,2025年长沙市全面推广粮食生产“四高”技术推动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晚稻测产活动举行,长沙县、浏阳市、宁乡市、望城区和湖南湘江新区5个粮食生产“四高”区的千亩核心片和万亩综合区分批进行测产。

  经过现场收割、丈量面积、测定水分、湿谷称重、扣除杂质、按标准含水量13.5%折算干谷等流程,据专家组现场实收实测,2025年长沙市粮食生产“四高”试验区千亩核心片晚稻平均亩产为681.67公斤。

  全家齐上阵,干好农业“科技活”

  在位于宁乡双江口镇的“四高”试验区千亩核心片测产现场,种粮大户赵云祥正驾驶大型联合收割机在金黄的稻田里来回穿梭,沉甸甸的稻穗被卷入机身,饱满的稻谷随即涌入粮箱。

  今年,他种植了约700亩双季稻,其中400亩在“四高”区域。尽管面临天气挑战,但依托省市专家的技术支持,他种植的“3两优911”“韶香100”两个品种仍表现不俗,“这俩品种产量高、米质好,关键是病虫害得防好,柏连阳院士团队专家还亲自指导防控,在面对寒露风等气象灾害时也有了很好的应对措施”。

  从2008年正式种粮至今,赵云祥见证了农业的机械化变革。“最早只有收割机、旋耕机,插秧全靠人工抛;现在我有插秧机、抛秧机、收割机,还有两组140吨量级的烘干机,收割机一天能收50亩,700亩地十几天就能收完。”他还建起育苗大棚,帮周边散户育秧、机插。据介绍,从种到收全程机械化后,其平均亩产较5年前增加了约500斤,仅早稻收入一年就增加了10万元。

  目前,他的两个儿子也跟着种粮。“我操作的是载重70公斤的大型植保无人机,当时3天就学会了,还考了操作证。”谈及新农具,赵云祥的大儿子、“90后”赵伟兵笑着介绍,“机插前撒肥料那阵最忙,每天连轴转,但收益也很可观,一年下来能有一二十万。”具体到单日收入,用植保无人机施肥料一天能赚三四千元,撒农药则有两三千元。“现在,我弟弟也加入进来做‘地勤’,换电池等活儿都归他,我们一家人一起把农业的‘科技活’干好。”

  全市粮食单产连续13年保持增长

  记者从长沙市农业农村局获悉,从2022年起,长沙积极探索粮食生产“四高”(高标准、高技术、高产量、高品质)试验示范,走出了从“千亩”到“万亩”再到“百万亩”的粮食大面积单产提升之路。2024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464万亩、总产213.5万吨;单产460.2公斤,连续13年保持增长。

  今年,我市实现早稻单产、总产双增长,早稻种植面积143.63万亩;早稻总产量58.68万吨,同比增长1.8%;早稻单产408.58公斤,增长2.2%。

  “特别是今年以来,湖南省农科院柏连阳院士团队深度参与‘四高’基地建设,在每一个关键时间节点,都会到各地开展技术培训、指导和服务,今年长沙整个粮食生产的形势非常好。”宁乡片区测产组组长、湖南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许靖波说。

  长沙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王少希介绍,2025年,长沙市积极响应农业农村部“整县整市大面积单产提升”号召,以宁乡市(国家级试点县)和望城区(主动认领创建区)为龙头,全市全面推广“四高”技术,大办“四高”技术培训、加大技术指导服务力度,并开展立体式技术指导意见传播,如利用“农农开讲”等,还结合关键农时发布《农技指导》专刊,指导农户进行农业生产,促进关键技术措施落实落地。

  来源:长沙晚报

  长沙市台办供稿

长沙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联系邮箱:stbxzc20130516@163.com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