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讯 一粒糯米能有多粘?在安徽蚌埠怀远县,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白莲坡贡米煮粥能挑起“三层皮”,其糯性可见一斑。秋末时节,怀远大片糯稻已经泛黄、稻穗饱满,90万亩糯稻丰收在望。
蚌埠位于千里淮河之滨,地处中国南北交汇,境内水系发达,四季分明,气候湿润,生态优越,发展农业条件得天独厚。特别是怀远县,作为全国产粮大县和最大的糯米生产加工交易集散地,糯稻种植源远流长,自秦汉引稻入淮,至清乾隆年间命名“白莲坡贡米”,糯稻文化深深根植于这片土地。
“安徽是农业大省,同时也是绿色食品的大省、强省。”11月4日,在蚌埠市人民政府和安徽省农垦集团共同主办的第三届沿淮糯稻产业集群建设大会上,中国绿色食品协会监事长张华荣表示,安徽把绿色食品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来发展,近年来成效显著,有机产品认证证书数量跃居全国首位。蚌埠以绿色种植和科技赋能打造“怀远糯米”区域公共品牌,持续延伸产业链,有效提升农产品质量效益与市场竞争力。
糯稻产业,已成为蚌埠一张亮眼的“金色名片”。从前两届大会的项目签约到重点议题落地,沿淮糯稻产业集群规模持续扩大,产业水平全国领先。
蚌埠在科技种植、绿色生产、初加工、深加工等领域持续“延链、补链、强链”,以软糯香甜而闻名全国的怀远糯稻“粘”出一条百亿产业链——怀远县糯稻种植面积超90万亩,年产量突破50万吨,拥有加工企业127家,年加工能力超400万吨,全产业链产值突破110亿元,“糯稻买全国、糯米卖全国”的格局加速形成。
科技赋能 绿色种植提质增效
金风送爽,糯稻飘香。暮秋冬初,怀远县90万亩糯稻将陆续进入成熟期。田间地头处处都是秋收好“丰”景。
在怀远龙亢农场,无人收割机正在一块40亩的糯稻田里收割作业,它沿着农技人员设定好的路线来回前进,随着收割机的滚动,金黄的稻谷颗粒归仓,在它走过的身后,留下一排排整齐的秸秆。
农场技术负责人刘俭告诉记者,这台无人收割机可以24小时不间断作业,在平整的、少倒伏的田地里可以大大提高收割效率,割茬高度精准控制到10公分左右,同时将机械损失率控制在2%左右,实现了“减损即增产”的目标。
在蚌埠怀远,科技已融入农业生产各个环节。为进一步做到绿色种植,在农田的周围,记者看到,每隔几步就是一台风吸式杀虫灯,它们通过太阳能板供电,利用光波引诱害虫扑灯,其内置风机转动产生气流将虫子吸入到收集器中,使之风干、脱水,达到杀虫的目的。这一设备的应用,大大减少了杀虫剂的用量,在降低企业成本的同时,也保护了环境。
多光谱无人巡田机、无人插秧机、智慧灌溉闸门、苗情检测仪、病虫检测仪……在龙亢农场,农业科技的应用无处不在,高度的自动化,带来高产量和高品质。
在种植中,农场业采用了科学化的管理,缩减了种植密度,精准水肥供给,让稻苗生长的更茁壮。刘俭表示,虽然今年气候异常,但农场的稻苗存活率反而提高到了95%左右,亩产达到600公斤以上。
据悉,为了进一步提升糯稻品质,今年,怀远农业农村部门重点选种了抗逆性强、出米率高的优质糯稻品种,并配套了水稻精确定量栽培、节水灌溉、化肥农药减量增效等关键技术,既保证了糯稻的品质,又实现了产量提升。
“我们从选种、育秧、施肥、水浆管理、病虫害的绿色防控等每个环节都制定了标准化的生产技术。”怀远县农技推广中心副主任钱自卫告诉记者,怀远全县农技人员分片包保,确保技术措施落实到每一个主体,通过调查,全县的糯稻亩穗数都高于去年。
自动化加工 怀远糯米畅销全国
在田野里,大型收割机来回穿梭,绘就糯稻丰收图景;在粮油企业,智能化生产设备吞入稻粒、吐出糯米,一片忙碌景象。
安徽益糯园食品有限公司的烘干和生产机械全速运转,从种粮大户的田里刚收获的糯稻进入厂区后,就进入烘干、脱壳、装袋的生产流程中。工作人员赵凯表示,2022年企业进行了自动化改造,目前拥有烘干机40台,日处理湿稻谷能力1500吨,2条糯米加工生产线,日加工稻谷能力1200吨。
现在正是秋收时节,益糯园的稻谷加工厂房里,机械轰鸣。目前是旺季,加工机器24小时不停工作,庞大的自动化产线仅需要两人便可操作。公司总经理陈杰告诉记者,厂区所加工的糯稻中,有80%是从本地农户手中收购过来的,企业上游有大大小小的农户上千家,下游是食品企业、酒企等。
在第三届沿淮糯稻产业集群建设大会展示区,怀远县百姓粮油销售经理杨龙杰告诉记者,作为当地较大规模的粮食初加工企业,公司拥有五千余亩种植基地、日产500吨全自动糯米生产线一条、800吨烘干线一条。
“参加此次大会,对初加工企业很有帮助。”杨龙杰透露,现场他已经和十多家下游企业建立了联系,包括食品加工企业、酒企和醋企等。
怀远糯米颗粒饱满匀称,糯性强,黏度高,含糖量高,蒸煮后细腻黏滑清香,成为冷冻食品、休闲食品和酒类产品的理想原料。
“我们常说‘米为酒之肉’,糯米的品质直接决定了黄酒的风格和品质。”在第三届沿淮糯稻产业集群建设大会上,会稽山绍兴黄酒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珑华表示,他们一直在全国范围内寻访优质糯稻产区,而怀远沿淮地区则是其重点关注的核心产区之一。
“早些年我们通过考察与样品的分析,发现怀远地区得天独厚的沿淮水土、充足的光照和优越的气候条件,孕育出的糯稻品质出众,其颗粒饱满、糯性十足,尤其是高含量的支链淀粉,这些特点正是酿造黄酒梦寐以求的。”王珑华坦言,怀远糯稻的出酒率和酒体风格完全符合甚至超出了他们对优质黄酒糯稻选用的标准,蕴藏着打造顶级黄酒的巨大潜力。
他表示,企业对优质糯稻的需求持续增长,希望与沿淮糯稻产业区进一步加强对接,深化合作,共同推动糯稻从种植、收储到加工以及酿造的全链条高速发展,共同打造糯稻与黄酒一体化产业融合发展的示范样板。
高品质的糯米为怀远糯稻产业发展提供了天然的条件,近年来,怀远县出台的《中共怀远县委怀远县人民政府关于振兴怀远糯稻的实施意见》《怀远县糯稻品质提升工作方案》《怀远县农业信贷融资担保支持糯稻产业发展实施方案》等政策措施为怀远糯稻产业化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怀远县农业农村局糯稻产业分管负责人俞生鹤介绍,怀远县的粮油企业常年从东北、苏北以及周边区域引进稻谷进行加工,实现从种植到糯稻生产加工的全产业链布局,糯稻买全国,产品卖全国。据悉,目前,怀远县是“五粮液”“会稽山”“五芳斋”等国内知名白酒、黄酒、食品加工企业重要合作伙伴和原料直供地。本土开发的汤圆、粽子、玉兰酥、糯米醋、专用糯米粉等精深加工产品,走俏国内外市场。
延链强链 小糯米成就百亿大产业
推动糯米从“原字号”向“精字号”转变,关键在于精深加工。
在安徽今三麦食品有限公司,今年新研发的糯米食品咸蛋黄肉松紫皮烧麦已经向盒马鲜生供货,这款纯手工的糯米食品月产量大约为20吨。安徽今三麦食品有限公司厂长光四九告诉记者,这样的产量远远不够,缺口还差将近二十吨。目前,企业在积极招聘工人,计划下一步将新产品的产量提上去。
安徽今三麦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糯米类的产品主要有汤圆、烧麦、糯米鸡、芝麻球、红糖糍粑等,主要和盒马鲜生、万家福、大润发等平台合作,平均每月的糯米粉用量在4000吨,糯米烧麦产品年产量约有10000吨。安徽今三麦食品有限公司厂长光四九表示,企业生产所需要用的糯米及糯米粉全部都是本地企业提供,因为本地糯米品质好,所以企业所生产的糯米食品口感软糯、香甜,深受消费者喜爱,企业年产值5000万元以上。
目前,怀远县已培育发展加工企业127家,其中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家、省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5家。新建占地400亩的徽粮产业园,实施糯稻产业集群项目24个,糯稻年加工能力突破300万吨。
在怀远县徽粮产业园,一栋栋厂房正在紧锣密鼓的建设中。项目负责人刘志昂告诉记者,该项目占地约400亩,总投资约9亿元。项目立足怀远、服务皖北、辐射周边,以新农业和大健康为主题,项目集功能食品加工、净菜生产、中央厨房、生活配套等为一体的现代农产品综合产业园。园区租金低、配套全,已吸引多家企业入驻。
“产业园的建设,能够有效降低企业运营成本,促进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最终形成强大的规模效应和品牌效应。”黑龙江省友谊县工商联主席、新虹丰粮食经销有限公司董事长冯振国在参观后表示,产业园通过整合政策、资源、资本和技术,有助于推动糯稻产业集群从“有”到“优”、从“大”到“强”,打造引领沿淮糯稻产业发展的新高地。“期待园区未来能吸引更多优秀企业和创新要素,真正成为驱动区域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
为进一步提高沿淮地区糯稻品质,蚌埠坚持科技赋能。怀远县与南京农业大学、安徽农业大学、省农科院等共建糯稻产业研究院和研究中心,打造产学研一体化体系,研发新产品6个,拥有发明专利6项,荣获科技进步奖5项。在第三届沿淮糯稻产业集群建设大会上,“安徽省江淮粮仓研究院蚌埠分院”“‘1+5’农业科技创新联盟蚌埠分中心”揭牌,签约项目16个,计划总投资超35亿元。
经过多年的发展,怀远糯米为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为“皖美农品”区域公用品牌;白莲坡贡米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入选首批安徽有影响力的绿色食品区域公用品牌。
目前,沿淮区域糯稻种植面积占全省三成,总产占三分之一,销售份额占全国市场的一成以上,产业链条日趋完备。蚌埠在糯稻产业集群建设方面的探索与实践成为全省绿色食品发展生动缩影和先进典范,为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一粒糯米,承载千年的农耕文明,一方水土,孕育百亿的富民产业。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产量产能、生产生态、增产增收一起抓,统筹发展科技农业、绿色农业、质量农业、品牌农业,把农业建成现代化大产业。
蚌埠市委书记、市长马军在第三届沿淮糯稻产业集群建设大会的致辞中表示,蚌埠将以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为契机,锚定建设国家级沿淮糯稻产业集群的目标,加大投入、加快建设,推动糯稻产业丰产增收、做大做强,聚力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竞争力的区域性糯稻交易中心。(记者 张毅璞 李旭)
来源: 中安在线
安徽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