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安徽要闻

锻造过硬铁军 守护江淮大地 国家消防救援局安徽机动队伍进驻两周年

发布时间:2025-11-10 17:16:25

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讯 清晨的黄山,浓雾还未散尽,一支身着橙色防火服的队伍,正背着重达几十斤的风力灭火机和其他扑火装备,沿着陡峭的山路艰难跋涉。汗水浸透了他们的衣背,年轻的脸庞在负重下显得格外坚毅。

“您知道森林防火报警电话吗?”在一处观景平台,消防员停下脚步,向游客递上宣传单。“是12119。请您一定牢记,守护这片青山,需要我们共同努力。”

这只是国家消防救援局安徽机动队伍日常工作的一个微小切片。2023年9月26日,这支肩负着守护江淮大地安澜重任的“国家队”正式进驻安徽。

队伍在筹备期间,下辖1个大队、3个中队,分别驻守在黄山市、安庆市、合肥市,主要担负全省16个市、9个县级市、50个县和45个市辖区,417.53万公顷森林生态安全和长江、新安江、淮河三大水系抗洪抢险,以及周边省份综合性应急救援任务,整体力量布局形成驻守三江四山,辐射周边六省之势。

两载春秋,风雨兼程,他们用忠诚与汗水,在安徽大地上写下了一份有温度、有厚度、有力度的时代答卷。

“刀山敢上、火海敢闯”:危急时刻的逆行身影

“这里的植被是针叶混交林,油脂含量高、极其易燃,一旦形成树冠火,后果不堪设想!”今年3月25日,合肥市庐江县东顾山林场发生森林火灾。夜色浓重,火光冲天,驻合肥市基层队伍迅速出动113人6车,携装300余件(套)星夜奔赴火场。

“去年战洪水,今年灭火魔,保卫我亲爱的家乡,再苦再累都值得!”安徽籍消防员朱晨雨在火场上说。他那被烟火熏黑的脸上,一双眼睛明亮如星。没有一人犹豫,没有一人退缩,那逆火而行的身影,是“刀山敢上、火海敢闯”誓言的诠释。

两年来,这支年轻的队伍累计处置12起急难险重任务。总是在人民最需要的时刻挺身而出,筹备组被表彰为“安徽省防汛救灾先进集体”,3名个人获评“安徽省防汛救灾先进个人”。

“全灾种、大应急”:淬炼专业的过硬铁军

肥东县白龙机场,直升机旋翼轰鸣,索滑降小组如神兵天降,迅速开辟应急通信中继点;新安江汹涌的江面上,救援舟艇破浪前行,锤炼着复杂水域的救援能力。这些震撼的场景,是队伍常态化实战训练的缩影。

立足“全灾种、大应急”的任务需求,队伍持续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应急通信、快速反应、水域救援、航空索滑降……一支支专业救援骨干力量应运而生。他们成立“战训业务工作室”,潜心研究南方山林地以水灭火、绳索救援等课题,不断提升实战能力。

“现在,我们县也有了‘国字号’森林防灭火专业指导啦!”安庆市太湖县北中镇的干部群众欣喜地发现,防火关键期,一支30人的驻防分队已进驻乡镇。他们现地勘察高火险地域10余次,真正实现了“驻一点、传一片、走一路、防一线”的良好效果。

主动融入地方应急管理体系,是队伍提升效能的又一关键。他们派员参与省级联合值班,与应急、林业、气象等部门建立健全信息共享、会商研判机制,构建起覆盖“水、陆、空”的全域应急响应体系。同时,他们积极“送教上门”,组织教官团赴多地市开展培训30余次,为地方培养专业骨干1200余人,形成了优势互补、责任共担的整体合力。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植根于心的为民情怀

层林尽染的秋日,东顾山一名游客不慎扭伤脚腕受困。景区管委会的求助电话,打到了正在附近开展“进山入林”训练的消防员那里。

“别担心,我们马上就到!”指挥员一边安抚,一边迅速派出救援小组。山路崎岖,荆棘丛生,队员们凭借日常练就的过硬本领,在密林中快速开辟出一条生命通道,小心翼翼地将受伤游客护送下山。直到看见游客被抬上救护车,大家才长舒一口气。

这样的暖心故事,在这支队伍中屡见不鲜。无论是协助社区清理积雪,还是走进乡镇为老人纾困解难,指战员们总是第一时间出现在群众最需要的地方。他们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融入血脉,将人民的安危冷暖置于心头最高位置。

面向未来:为护航江淮安澜贡献力量

两年来,从零起步的队伍,不仅锻造了战斗力,也塑造了独特的文化品格。他们将安徽深厚的人文地域特色,融汇于队伍的精神内涵之中,组建乐队、锣鼓队,举办主题文艺晚会,打造出属于自己的特色文化品牌,凝聚了人心,鼓舞了士气。

扎根江淮,勇担使命。国家消防救援局安徽机动队伍用两年的奋斗证明,他们是一支党和人民可以完全信赖的过硬铁军。面向未来,他们将继续秉承“对党忠诚、纪律严明、赴汤蹈火、竭诚为民”的铮铮誓言,牢牢接过历史的接力棒,以更高水平的安全保障,守护江淮大地的岁月静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磅礴的蓝焰力量。(记者 吕文卫 程昊)

来源: 中安在线

安徽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