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讯 “向左平移一点,精准抓取!”指尖轻点操控面板,机械臂稳稳夹住微型零件,在屏幕上划出一道流畅弧线;旁边工位上,几名同学围着机械臂激烈讨论,调试代码的敲击声与零件拼接的清脆声响交织成趣——走进安徽工程大学机器人实验室,满是青春朝气的创新场景扑面而来。
在这里,一群热爱科技的学生,正用奇思妙想赋予冰冷机械“智慧与温度”。
作为学校的“创新热土”,机器人现代产业学院的实验室,早已成为学生们追逐科技梦想的乐园。“只要有想法,就能在这里找到实现的可能!”22级机械专业硕士研究生孙笑笑一边调试系统,一边介绍。记者获悉,实验室研发的机器人实验装备等16款教学产品,已推广至全国64所高校,广泛应用于工程实践教学,有效支撑了行业急需人才的培养。
实验室的火爆,离不开学校对创新人才培养的全力支持。学校构建“一院一中心”机制,选派98名教师赴企业实践锻炼,担任“科技副总”,选聘57名产业教授促进产业先进技术、前沿科技第一时间进课堂、进教材。依托与企业共建的研究平台,支持教师与企业工程师联合开展技术攻关、承接横向课题,贯通“学-研-产-用”的价值链,解决企业共性难题70余项,赋权转化成果群85项,其中作价入股成立科技公司6家。
在这里,创新从不局限于课堂知识。学校与企业共建产业学院18个、产教融合中心26个、重构课程体系23门、开设冠名班20余个。系统构建了以“实践课程—竞赛实训—科研项目—创业实践—产业项目”五环贯通的实践创新驱动系统。通过课程体系重构、跨界教学团队建设、实践平台整合与多元评价体系融合,实现五环节能力培养的有机衔接与全程贯穿,形成“学—赛—研—创—产”全链条闭环培养体系,激发学生工程实践创造力。
如今,这个充满活力的实验室,已成为人才成长的“孵化器”。近五年,学生获A类赛事一等奖及以上63项;学校连续三年获“西门子杯”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全国总冠军;累计获得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国家一等奖10项、二等奖12项,三次摘得安徽赛区TI杯。
“实验室就像一个‘梦想加速器’,让我们的创意从图纸变成现实。”刚毕业不久的孙笑笑已入职芜湖安普机器人有限公司,早在读研期间,他就已经“入局”:“读研期间我就在这家公司,一直研究数字孪生机器人,因为经验丰富,毕业就入职。”
在安徽工程大学,越来越多像他一样的学生,在开放包容的创新生态中尽情探索,用青春力量驱动科技进步,让机器人技术在更多领域绽放光彩。
(记者 史睿雯 朱晓桐)
来源: 中安在线
安徽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