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安徽要闻

2025中国企业全球形象高峰论坛 | 让中国科技品牌在全球舞台“声入人心”

发布时间:2025-11-10 17:21:48

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讯 11月9日下午,2025中国企业全球形象高峰论坛分论坛三——“科技企业出海的传播挑战与解决方案”在合肥成功举行。本次分论坛聚焦中国科技企业全球化进程中面临的跨文化沟通、品牌认知与舆论风险等核心问题,汇聚政府、学界及企业等各界人士,共同探索破解传播困局的路径,为中国企业“出海”注入新动能。

主题发言:从场景创新到生态构建,擘画科技传播新蓝图

在主题发言环节,科技日报社编委、场景创新杂志社社长王俊鸣提出,需以“场景创新”为支点,推动中国科创故事的国际传播。科技企业需将技术成果转化为具象化的应用场景,通过《场景创新》杂志与对接平台,展示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新能源技术在欧美市场的定制化推广、人工智能产品在“一带一路”国家的科普化呈现。这种“故事化、影像化”的传播方式,能够跨越文化壁垒,实现从技术输出到价值共鸣的升级。

中国对外书刊出版发行中心副主任董彦则从服务生态角度描绘了支撑企业出海的立体图景。他提出,要让中国品牌“声入人心”,必须构建立体化传播矩阵——针对欧洲市场推出新能源技术深度报道,为东南亚国家定制人工智能科普产品,用精准化内容实现有效触达。

在此基础上,打造全链条赋能引擎显得尤为重要。董彦举例说明,当新能源企业面临欧盟碳关税政策时,依托中国外文局舆情监测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智库资源,能够及时提供“技术标准输出+绿色理念传播”的综合解决方案,帮助企业化挑战为机遇。

与此同时,“传播+产业”的融合模式正在开辟新路径。董彦透露,通过在海外参访活动中嵌入商务对接环节,助力企业实现从“有名气”到“有生意”的跨越。这种创新做法让品牌建设直接赋能商业成功,形成良性循环。

科技传播的核心逻辑在此愈发清晰:用场景叙事软化技术壁垒,用生态协作硬化支持体系,中国科技品牌正在全球舞台上谱写新的篇章。

平台启航:科技国际传播中心,打造安徽科技外宣新高地

安徽新媒体集团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总经理陈宝红在论坛上详细介绍了科技国际传播中心的定位与规划。该中心由中国外文局、安徽省委宣传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与安徽新媒体集团共建,旨在成为“政产学研媒”五位一体的协同平台,聚焦科技成果展示、国际合作、人才培养与智库服务四大功能。陈宝红表示,中心将依托安徽量子科技、人工智能、新能源等前沿领域资源,打造“安徽科创成果海外展示库”,并通过多语种数字化平台向全球推广。

中心的设计紧密结合安徽产业优势。在传播层面,将开设“全球视野科技”海外新媒体账号,制作科技纪录片与短视频,邀请国际专家体验安徽创新成果。例如,组织“科创安徽对话世界”参访活动,让外国使节与媒体近距离感受量子计算等科技成果。在服务层面,中心创新性地提出“成果展示+供需对接+招引落地”三位一体模式,一方面为安徽开发区搭建海外招商平台,另一方面通过AI匹配国际人才与技术需求,推动“双招双引”精准对接。

这一平台的设立,标志着安徽从“科技强省”向“传播强省”迈出关键一步。正如陈宝红所言,中心的目标是让安徽科技成为“中国话题”,让创新生态成为“全球热土”。

多元交流:从实践案例到生态共建,破解出海“痛点”

主题交流环节汇聚了企业、学界与机构代表,围绕科技出海的具体挑战展开深度对话。

企业代表分享了前沿实践:易点天下副总裁兰向辉提出“品效合一”的智能营销策略,通过数据化工具帮助中国企业降低海外推广成本;中铁二十五局西北分公司党委副书记徐瑜以共建“一带一路”项目为例,阐释如何以工程为媒介、故事为桥梁,在海外传播中融合技术与人文;合肥中德创新中心主任吴凡则强调构建“出海企业家朋友圈”,通过跨界资源整合赋能企业全球化。

学界专家则从风险合规与理论创新角度提出建议。西安交通大学领军学者、新闻与新媒体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陈红兵指出,需通过智能化传播网络提升品牌认知,同时应对跨文化沟通与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合肥工业大学文法学院副院长、教授霍敬裕分析了科技企业跨境数据流动的合规挑战,呼吁企业提前布局国际标准适配。

交流环节揭示,破解出海传播难题需凝聚生态合力:企业需深耕本土化运营与合规管理,学界需提供智库支持与人才培养,政府与机构则需搭建平台、优化服务,共同构筑“中国科技”的全球话语体系。

本次分论坛不仅剖析了科技企业出海的传播挑战,更通过战略规划、平台建设与实践案例,系统性地给出了“中国方案”。从场景化叙事的软实力,到科技国际传播中心的硬支撑,再到全生态链的协同赋能,分论坛为中国企业驶向全球蓝海描绘了清晰航路。面向未来,期待凝聚政策、平台、企业合力,让中国科技品牌在全球舞台“声入人心”。

2025中国企业全球形象高峰论坛由中国外文局主办,中国对外书刊出版发行中心、安徽新媒体集团共同承办。(记者 张贤良 刘职伟 刘炜鑫)

来源: 中安在线

安徽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