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安徽要闻

乘风破浪潮头立 扬帆出海正当时——2025中国企业全球形象高峰论坛开幕侧记

发布时间:2025-11-10 17:22:51

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讯 创新为楫渡沧海,中国品牌正扬帆。初冬时节,巢湖之畔,创新潮涌,2025年11月9日,中安创谷全球路演中心群贤毕至,以“科技引领、智启未来”为主题,由中国外文局主办,中国对外书刊出版发行中心、安徽新媒体集团共同承办的2025中国企业全球形象高峰论坛在这里隆重启幕。

120余家央企、国企、民企和外企代表、相关政府部门负责人、商协会和高校智库嘉宾及百余名媒体记者齐聚一堂,共绘中国企业扬帆出海、塑造全球一流形象的崭新蓝图。

近年来中国企业在新兴产业、未来产业领域表现亮眼,在创新创造、技术突破、生态构建等方面持续发力,不断提升在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中的地位,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代表。

全球化发展的中国企业早已超越了商业范畴,成为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的使者,他们秉持开放包容、尊重差异的心态,以“和而不同”的智慧,推进跨文化的融合,在国际传播实践中,创新叙述方式,拓展传播平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品牌建设,传承发扬中华商业文明,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实现互利共赢,全面提升中国企业全球形象的国际传播效果。

时代潮音:高水平开放指引新航程

当今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突破,全球化大势浩荡前行。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强调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提升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提出要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弘扬企业家精神,加快建设更多世界一流企业,为中国企业的国际化发展进一步指明了方向。

与会嘉宾表示,广大企业应牢牢把握历史机遇,强化创新引领,坚持责任为先,深化文化融合,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中国智慧、中国方案,让“中国创造”成为品质可靠与技术前沿的代名词,以高质量的发展筑牢企业良好的全球形象。

论坛上,中国工业经济学会名誉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江小涓提出的“中国企业形象现代化”引发深思。她指出,中国已宣布在世贸组织当前和未来谈判中不寻求新的特殊和差别待遇,这标志着国际经贸关系进入新阶段,中国企业必须适应从垂直互补到水平竞争合作的新格局,在公平竞争中重塑全球竞争力,以公开透明、合规运作、合作共赢的理念和行动超越冲突对抗。

与会嘉宾认为,中国企业具有“综合国力晴雨表,经济发展风向标,中华文化显示器”的核心价值,在国际舞台上联通内外,赋能共赢。每一家走向世界的中国企业都是一张新的中国名片,要以高质量发展塑造形象,以责任担当赢得尊重,以开放沟通促进理解,让世界看到中国市场的活力与韧性、中国社会的创新与进取、中华文化的博大与魅力。

扬帆远航:中国名片闪耀新形象

从中国高铁到中国桥梁,从高端装备到智能系统,一批拥有核心技术和全球影响力的中国企业,正以硬核实力和卓越品质,在全球舞台上擦亮“中国名片”。

中国铁路工程集团党委副书记王士奇在发言中分享了践行“三个转变”重要指示的成果。造了我国三分之二的铁路和二分之一高铁的中国中铁,将中国建造的“加速度”与“连通力”带向世界:从提前100天竣工、改变当地居民出行历史的乌兹别克斯坦“中亚第一长隧”,到惠及孟加拉国超8000万人口的“梦想之桥”,再到产销量连续多年全球第一的国产盾构机,中国技术、中国标准、中国装备正赢得越来越广泛的国际认可。“我们在推动基础设施‘硬联通’的同时,也注重共建国家人民的‘软连通’和‘心连通’。”王士奇说,企业每年雇佣当地人员超5.6万人,积极开展技能培训,援助当地民生工程建设,加强文化沟通交流,以实际行动诠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精神的深刻内涵。

中国交通建设集团党委副书记刘翔在发言中则描绘了一幅“科技赋能、智慧共赢”的画卷。中交集团不仅打造了以“天鲲号”挖泥船为代表的“超级舰队”,还发布了首个土木建筑行业大模型,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培育新质生产力,布局未来赛道,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更令人称道的是其“共情化传播”,让技术有温度:策划“世界钱币上的中国印记”主题宣传,在亚洲、非洲、欧洲、美洲分别选取代表性工程拍摄视频,邀请属地员工手指当地货币与工程现场同框,讲述中国技术深度链接当地福祉的温暖故事;全球直播人形机器人登上长江大桥,挑战世界最长猫道,传播影响力超越国际同行。“以科技为帆,以创新为桨,深度讲述追求卓越、共享发展的中国式现代化故事。”刘翔表示。

创新高地:江淮沃土培育新动能

论坛首次出京便落地安徽合肥,这片创新沃土以其蓬勃的发展活力,为中国企业全球形象提供了生动注脚。

安徽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坚持科技打头阵,下好创新先手棋,量子信息、聚变能源、深空探测等科创引领高地加快建设,集成电路、新型显示、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集群成势,汽车、新能源汽车产量和出口量均居全国第一,区域创新能力稳居全国第一方阵。

安徽全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持续完善企业出海服务体系,支持更多安徽企业坚定“走出去”,当好互利共赢的践行者、民心相通的连接者、文明互鉴的促进者。

历史上的徽商创造了“无徽不成镇”的商业奇迹,新时代的徽商,正以更加开放的胸襟、更加自信的状态、更加进取的面貌走出国门、融入世界。安徽省港航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丁庆领在发言中介绍,集团通过7年发展,资产总额、营业收入、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等关键指标实现数倍乃至数十倍增长,稳定运营全国首艘商用三千吨级纯电动内河集装箱船。携手奇瑞集团与江汽集团打造国际滚装远洋运输平台,航线涵盖33个国家,56个国际枢纽港口,完成安徽车企近九成的港航服务,为车企降低物流费用达30%,助力“安徽造”汽车驶向全球。

安徽叉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杨安国表示,公司已跻身全球工业车辆行业前列,在30多个国家和地区市场占有率保持第一,在全球建立了8个海外营销机构,设立首个海外研发中心和首个海外制造基地,全球代理商网络已扩展至400余家,构建了“全球研发+本地制造+区域服务”的一体化运营模式。通过持续高强度的研发投入和全球创新布局,公司主持参与制定国际标准7项,主持参与国家行业标准116项,目前有效授权专利超过4000项,发明专利超过500项,实现从“技术追随者”到“标准制定者”的跃升,海外营销收入占比显著提高。

融通中外:文明互鉴绽放新魅力

在全球化的浪潮中,中国企业不仅是商业价值的创造者,更是文化交流的使者,以多元方式促进文明互鉴,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在圆桌对话环节,小红书副总裁许磊分享了社交平台在跨文化传播中的独特力量。他提到,随着海外用户涌入小红书社区,中外用户互相点评穿搭、分享美食,形成了自发的文化交流。“当一张家庭照片能够引发万条全球共鸣,一个旅行问题能够收获千条真诚建议,文化的边界正在日常分享中逐渐消融。”这种基于真实体验的“种草”效应,正转化为来华旅游和消费的实际行动,让“中国游”高效转化成“中国购”。

完美世界控股集团副总裁伊迪则从文化产品出海的视角阐述了“文化相融”的理念。他举例,以《西游记》为背景的游戏《非常英雄》,由法国美术团队参与创作,融合了东方文化价值与西方审美表达,最终获得了全球市场和国际奖项的认可。“我们要做的是中国文化的输出,不是单向输出,而是做一款中国文化与其他世界文化相融合的产品,这样才能够得到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市场和用户的认可。”

在这一环节,多家企业分享了履行社会责任、促进民心相通的实践。中核二二公司在东帝汶深耕十六年,深度参与该国各领域的基础建设项目,以高质量的工程建设和技术输出、人才培养、环境保护等帮扶,实现从“建造者”转变为“价值共创者”,被当地政府授予特殊贡献奖;中建国际在肯尼亚修建高速公路时,运用科技手段保障长颈鹿、大象等野生动物的迁徙,建造专用鸟巢,保障候鸟回迁,该项目获肯尼亚总统称赞;徐工集团长期深耕埃塞俄比亚市场,并在该国发起“非洲水窖”项目,现已建成200多口非洲水窖,惠及人口近3万人,荣获2022年联合国全球减贫最佳案例,同时也荣获“一带一路”“小而美”项目。这些务实行动,让负责任、有担当的中国企业形象深入人心。

长风万里,潮头已立。本次论坛发布的“中国企业国际形象建设案例”和成立的“科技国际传播中心”,标志着中国企业全球形象建设进入新阶段。

从“走出去”到“走进去”,再到“融进去”,中国企业的全球化征程正迈向更高水平。它们以科技硬实力锻造卓越产品,以责任担当赢得广泛尊重,以开放包容促进文化交流,以多元叙事展现可亲魅力。

新征程的号角已经吹响,中国企业在全球市场的广阔海洋中,正乘风破浪,扬帆远航。它们以科技创新“铺路”,以文明互鉴“交心”,创造出更多互利共赢的精彩故事,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的更大贡献。(记者 张毅璞 吕文卫 刘玉才 许梦宇)

来源: 中安在线

安徽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