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安徽要闻

虞文兵在“太阳山上”,走出了黄梅戏的破圈路

发布时间:2025-11-13 17:04:30

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讯 “获奖了!我们做到了!”11月4日晚,当第十八届文华奖的获奖名单揭晓,安庆市黄梅戏艺术剧院的虞文兵凭借在《太阳山上》对“李安本”一角的精彩演绎,一举摘得“文华表演奖”。

这一刻,整个安徽戏曲界为之沸腾!这是时隔12年,安徽戏曲演员再次站上这个中国舞台艺术的最高领奖台!

这座沉甸甸的奖杯,不仅是对一位演员的肯定,更是对黄梅戏这门传统艺术在新时代“破茧重生”的最好见证。

破茧:红色故事遇见黄梅清音

《太阳山上》剧本改编自皖籍作家季宇的中篇小说《最后的电波》,讲述在烽火岁月中,“小人物”李安本,被中国共产党坚定的革命信念、必胜的抗日决心以及新四军战士们的铁血情怀深深打动,实现人物蜕变和成长的故事。

如何让以百转千回的黄梅戏唱腔,展现家国天下的革命情怀?

在《太阳山上》中,没有高大全的英雄形象,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个有血有肉的小人物。

“小人物的故事更贴近生活,更容易引发观众共鸣。”安庆市黄梅戏艺术剧院院长余登云要求创作团队深入挖掘人物的内心世界,赋予每个角色独特的性格特质和情感脉络。“我们希望通过这些小人物的命运轨迹,折射出宏大的时代主题,让观众在感受人物故事的同时,产生情感共鸣与价值认同。”

虞文兵的表演更是将传统韵味与现代审美相融合。他饰演的新四军指挥员,既有传统戏曲程式化的身段美感——一个亮相、一个转身,皆是戏曲韵味;又有话剧般细腻真实的情绪传递——眼神中的坚定,语气里的温度,让英雄不再是符号,而是有血有肉的人。

《太阳山上》虽然是红色现代戏,但唱念做打等表演方式都在向传统黄梅戏回归,不仅有阴司腔、烟袋调等老腔老调,还有“抢背”等传统戏曲表演中的“绝活”,余登云坦言,“这些艺术技艺的运用,也是在贴合剧情发展、情绪递进的基础上进行的,这让该剧目的艺术表现形式在准确的同时,更为丰富精彩。”

“戏曲从不是单向的表演,是心与心的共振。我们唱到激昂处,观众的热血便跟着沸腾;演到悲恸时,台下的叹息也跟着凝噎。”虞文兵深有感触地说,来自天南海北的观众,都因这方戏台产生了共情,“原来戏曲从无地域之隔,有真情就能相通。”

这正是《太阳山上》最珍贵的突破:它让革命故事褪去了说教的外衣,用黄梅戏特有的温情与质朴,触动了当代观众心中最柔软的部分。

匠心:汗水浇灌的艺术之花

台前的光华,离不开幕后的坚守与艰辛。

受到妈妈对黄梅戏的热爱熏陶,虞文兵年少时便在心中种下了黄梅戏的种子。

为了追寻这份热爱,他义无反顾地踏上专业学戏之路,日复一日沉浸在唱、念、做、打的基础训练中,即便枯燥艰辛,也从未有过丝毫退缩。“那时候就觉得,只要能和黄梅戏相伴,再苦再累都值得。”这份纯粹的热爱,成为他日后在艺术道路上不断前行的不竭动力。

在《太阳山上》中,虞文兵为这个角色付出的,远超出观众的想象。为了准确把握新四军指挥员的气质,他扎进史料馆,在泛黄的照片和文字中寻找人物的影子;他走访仍健在的老兵,记录那些独特的语气和神态。

“每个角色都有其独特的精神内核,演员要做的就是把这份内核挖掘出来,传递给观众。”在舞台上,虞文兵一个眼神、一个动作都精准贴合角色设定,将人物的喜怒哀乐展现得淋漓尽致。

排练厅里,一个转身动作他可以重复上百遍。

“戏曲武功讲究稳、准、狠,不仅需要力量,更需要技巧与默契。”虞文兵每天坚持高强度训练,从基础的翻、腾、跃,到复杂的武打组合,每一个动作都反复打磨,力求精准规范。过程中难免受伤,但他始终咬牙坚持,“舞台上的完美呈现,源于台下千百次的锤炼,只要能给观众带来好的体验,这些付出都微不足道。”

虞文兵的师傅黄新德看在眼里,欣慰在心,“他心中一直有目标,排演中他不怕吃苦流汗,每场都是一丝不苟地去完成,这种认真态度在当下是非常难得的。”

传承:老树新枝的永恒魅力

《太阳山上》的成功,让我们看到了传统戏曲在当代的生命力。

“传统是根,创新是魂,黄梅戏要想焕发持久生命力,就必须在传承中创新。”虞文兵将现代表演理念与传统戏曲技巧相结合,对部分唱腔进行了细腻调整,让情感表达更自然流畅;在武打戏份中融入舞蹈元素,增强了视觉观赏性。

余登文也大胆启用青年演员。“戏曲艺术的传承需要新鲜血液,青年演员的活力与潜力,能为经典题材带来不一样的呈现效果。”他打破资历限制,通过内部选拔与针对性培养相结合的方式,让一批优秀的青年演员挑起大梁。

这些“守正创新”的尝试,让黄梅戏基因移植到了新的叙事土壤中,开出了不一样的花朵。

“我们要让黄梅戏在这个时代继续生长。”在虞文兵看来,戏曲的创新是艺术生命力的自然绽放。

文华奖的荣光,照亮了《太阳山上》的艺术价值,更映照出黄梅人的坚守与担当。

对于爱徒,黄新德说,“我想这只是个起点,他未来的艺术之路还很长,面临的挑战会很多,如何坚守信念追求,如何谦虚谨慎,如何继续努力钻研,将是一场严峻的考验,我相信他会不忘初心,飞得更高,走得更远。”

“艺术追求永无止境,我会继续在基本功上精益求精,不断打磨表演技巧。”虞文兵计划深入研究更多经典剧目,汲取前辈艺术家的艺术养分,同时尝试挑战不同类型的角色,突破自我局限。“黄梅戏是我一生的追求,我会始终坚守初心,为黄梅戏的传承与发展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让这门传统艺术在新时代绽放更绚丽的光彩。”

在“太阳山上”,虞文兵迎来自己与黄梅戏的高光时刻,而这束光,必将指引更多的戏曲人,在传承与创新的道路上,走出自己的风景。(记者 徐慧媛 陈庆鹏)

来源: 中安在线

安徽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