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长沙以共建共治绘就城市洁净宜居新图景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李治
每到周五,晨光刚漫过长沙的街巷,白沙社区的志愿者们已拿起扫帚,东瓜山社区的保洁车也缓缓驶进网格——今年以来,一场以“全民齐上阵 清洁长沙城”为名的周五大扫除活动,正像一缕缕春风,吹遍星城的主次干道、老旧小区、街头巷尾。
从机关干部到商户业主,从银发党员到放学孩童,无数长沙人弯腰清扫的身影,汇成了城市环境蝶变的生动注脚。活动中涌现出无数“明星社区”,用各自的巧思与实干,把“洗、清、扫、治”的文章做深做实,让老旧小区焕新颜,让市井烟火里飘起洁净新风。
党建“穿针引线”“打包治理”解老小区之困
“以前楼道里的旧家具堆到快堵门,消防通道总被私家车占着,晚上回家都得绕着走!”11月13日,站在上王家冲小区干净的院坝里,居民蒋娭毑眼角眉梢,都透着舒心。
上王家冲小区曾是“三无小区”——无物业、无管理、无经费,全靠几位老党员扛着扫帚“自治”,垃圾清运勉强跟上,可楼道堆物、消防隐患这些 “老大难”,始终像块心病压在居民心头。
转机,始于社区党组织的“穿针引线”。白沙社区把区域化党建的“聚沙工程”搬到了小区治理现场:一边拉着长沙卷烟厂“聊家底”,讲清小区与企业职工的情感联结,争取共建支持;一边揣着方案跑居民家,开了3场居民代表会,把“连片打包”的好处掰开揉碎了说——把上王家冲小区,和旁边管理规范的高层小区、苎麻小区“捆”在一起,交给嘉沙物业公司统一管。
“物业来了,不是甩手掌柜!”社区党委书记李伟程笑着说。如今,保洁员每天早晚两次清扫;每周五清晨,党员志愿者还会带着居民一起“大扫除”,从楼梯扶手擦到绿化带,连墙角的“牛皮癣”都铲得干干净净;每两周一次的“双周清障”更成了“固定动作”,物业、业委会、居民齐动手,把楼道里的旧杂物清出去,把安全通道让出来。
现在的上王家冲小区,路面透亮、楼道清爽,连居民聊天的话题都变了:“下周大扫除,我家孩子也要来帮忙!”
多元共治“聚合力”网格里扫出“长效美”
“每户每月20块,不多,但凑在一起就能办大事!”,东瓜山社区党委书记周艳翻出账本——这笔从1574户居民手里收来的“共治款”,加上共建单位支援的经费,已帮东瓜山三村小区修好了3处堵塞的下水道,补刷了2栋楼的外墙,还新增了垃圾分类投放点。
这个“三供一业”移交的老旧单位宿舍区,曾因“没物业、没维修基金”,成了环境治理的“硬骨头”,如今却靠着居民自己的智慧,啃下了这块难啃的“骨头”。
社区的秘诀,藏在“三级组织网”里。“网格党支部管总,楼栋党小组分片,党员中心户带头干”。光是党员牵头的“环境治理先锋队”,就有50多人常年活跃在大扫除现场:张师傅负责清楼道堆物,李阿姨带着商户擦门面,连放学的学生都跟着志愿者捡绿化带里的垃圾。
今年以来,社区已组织40多场大扫除,2000多人次参与,69个“老大难”问题被一一解决——以前污水横流的巷口,现在铺了新地砖;曾经堆满杂物的墙角,变成了摆着长椅的“微花园”。
更让人安心的是“长效机制”:“门前三包”升级了,商户不光要扫自己门口,还得劝着路人别乱扔垃圾;“常态化巡查”不歇脚,社区工作人员和自治委员会每天转小区,发现问题当场记、当天改;就连垃圾分类,都靠志愿者手把手教,现在居民扔垃圾,都习惯先分好类再投。
“以前是‘一阵清’,现在是‘一直净’!”,东瓜山社区居民吴丽芳介绍,住在这里四十年了,现在小区不仅更干净,邻里关系也更亲了——大扫除时搭把手,散步时聊两句,老小区的烟火气里,多了份舒心与温暖。
现在走在长沙的街头巷尾,总能遇见让人眼前一亮的变化:主次干道的路面“洗”出了本色,公交站亭的玻璃擦得透亮;街区小巷的杂物被“扫”干净,墙面上的彩绘透着生机;农安小区的违建被“治”下去,院坝里的花草长得茂盛。居民群众实实在在感受到了身边环境的变化。
长沙市城市管理局负责人介绍,白沙社区的“打包治理”、东瓜山社区的“多元共治”,是长沙周五大扫除活动的政府引领、居民共治的优秀典型,更是长沙推行“大城众管”城市治理新理念的缩影。“属地负责、条块结合”的机制让责任更明确,“全城发动、典型引路”的举措让干劲更足,而最动人的,是越来越多长沙人主动加入大扫除的队伍,用双手把“洁净长沙”的蓝图,画成了家门口的实景画。
来源:新湖南
湖南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