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工智能湘军”崛起,长沙站上C位|“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专栏
长沙以湘江新区为核心走出人工智能产业“技术突破—场景赋能—产业集群”的创新发展路径
湘江早报全媒体记者 柯鸣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胡益虎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全面实施“人工智能+”行动,全方位赋能千行百业。近日,湖南正式印发《湖南省贯彻落实国务院“人工智能+”行动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并同步公布了全省“人工智能+”十大重点企业、十大示范场景、十大未来场景、十大科技创新平台(首批)及十大支持措施。
在这份标志性名单中,长沙当仁不让成为“人工智能湘军”主阵地,其中湖南湘江新区表现抢眼,不仅包揽十大重点企业中的7席,还在重点培养型企业中占据5席,展现出其在人工智能领域的领先实力和产业集聚效应。从十年前的“互联网+”指导意见,到今年“人工智能+”上升为国家战略,长沙正从“万物互联”迈入“万物智联”的产业新纪元。
领军企业汇聚,长沙AI全产业链多点开花
“聪明”的智能家居、“灵活”的自动驾驶、会跳舞的人形机器人……当下,我们已能够感受到人工智能技术带来的各种变化。
《实施方案》中重点提及的先进制造、自动驾驶、具身智能等领域,正是长沙、湘江新区近年来重点布局的领域。此次入选的长沙企业涵盖芯片、智能硬件、工业互联网、机器视觉、自动驾驶等关键领域,构成了从底层硬件到上层应用的完整AI产业链条。
在工业与机器人领域,中联重科率先探索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本次上榜的是其旗下的中科云谷,通过自主研发的AI原生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双跨”平台,构建出云端“工业超级大脑”,实现大、中、小模型协同及数据与知识深度融合,为具身智能技术规模化应用提供强大支撑。中联重科相关负责人介绍,公司目前已成功研制多款人形机器人,涵盖轮式和双足机器人版本,全面覆盖工业作业多元需求。
而作为国内最早同时研发自动驾驶和V2X技术的企业之一,上榜企业希迪智驾已积累了在矿山、园区等封闭场景的多个高复杂度工况的技术解法,并通过完整的自研体系不断演进算法、优化架构、推进量产、高效交付,为长期发展奠定了扎实的根基。希迪智驾精准聚焦矿区、物流园区等封闭场景中“人力成本高、安全风险大、能效优化难”等行业痛点,打造出可规模化商用的L4级自动驾驶解决方案。
此次上榜的还有安克创新,其核心竞争力在于“硬件+软件+服务”的全链路生态构建。其自主研发的智能硬件产品Anker快充设备、eufy智能家居、Soundcore音频产品等,均搭载了自主研发的物联网操作系统(A-OS)与AI算法,实现设备间的无缝互联、个性化场景适配及远程智能管理,目前企业产品覆盖全球146个国家和地区,服务超2亿消费者。
从智能制造到消费电子,从工业机器人到智慧出行,长沙的AI技术已实现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从概念验证走向商业落地的全面跨越,展现出“技术扎根产业、应用驱动创新”的鲜明特色。
构建“算力+平台+生态”支撑体系,打造AI创新高地
根据《实施方案》,湖南将大力培育“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型、应用型、创新型平台,并对新获批的国家级平台给予连续三年资金支持。湘江新区作为长沙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的核心区,平台承载优势显著。
在企业技术突破方面,长沙亦成果频出。湘江新区企业研发的“智宇大模型”和“创影AI营销垂直大模型”先后通过国家备案,目前湖南已有9家企业大模型通过中央网信办备案,新区独揽5席,涵盖营销、健康、旅游、文创、政务等多元场景,充分展现了其AI应用的广度与深度。如万兴科技的“天幕”大模型是国内首个备案的音视频多媒体大模型,已参与多个节目制作,推动AIGC在文创领域规模化落地。
成果频出的背后,是长沙以湘江新区为核心构建的“算力基建+创新平台+生态保障”支撑体系。长沙人工智能创新中心规划总算力达1000P,以“算力+人才”双轮驱动打造“产学研用”闭环;国家超级计算长沙中心的“天河”新一代超级计算机,每秒可完成20亿亿次高精度运算;昇腾人工智能创新中心为1.4万余家本土电子信息企业提供底层算力支撑;岳麓山大学科技城与湘江科学城“双城联动”,汇聚1009家省级以上创新平台,为AI创新提供“最强大脑”。
人才和资金同样是持续发展人工智能的关键。《实施方案》提出的“芙蓉计划”将为湖南吸引海外人工智能领域高端人才,近年来,新区加速全球引才。数据显示,目前湘江新区拥有22所大中院校、34名院士、40万名在校大学生,百万人才在此汇聚。在金融支持方面,湖南金融中心汇聚机构1428家,湘江基金小镇认缴规模4452亿元,聚集海量的金融资本,为产业发展注入“源头活水”。
湖南湘江新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作为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的核心承载地,湖南湘江新区将“人工智能+”作为催生新质生产力的关键抓手。截至2024年底,这里已集聚人工智能产业及传感器(含检验检测)产业链重点企业532家,省级AI示范项目占全省六成,走出一条“技术突破—场景赋能—产业集群”的创新发展路径。
长沙市台办供稿
长沙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联系邮箱:stbxzc20130516@163.com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