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美文品鉴

台湾之行

发布时间:2004-06-28 14:40:59

        台湾岛啊,我的故乡,
        多么美好的地方。
        阿里山的森林一望无涯,日月潭哟
        好风光……

    这是少年时代的歌,在我们活泼可爱、天真烂漫的时代,充满了理想和希望。如果有一点挂牵,有一点忧伤,那就是台湾,那里有我们的亲人,有我们的同胞。

    美丽的台湾一直吸引着我。那和煦的海风,那掀动的林涛,撩动着我少年的心。多少年来,一直想去台湾看看,今天终于如愿:当我以学者的身份第一次登上“华航”的班机,熟悉和陌生、高兴与忧伤油然而生……

学者的奉献

    应台湾海峡两岸科技文化交流协会邀请,2002年11月中旬,我率专家代表团访问台湾。成员中有中国科学院院士、教授和一批著名的青年科学家。大部分成员有在国外学习和工作的经历,并在国际上重要刊物发表文章,获得过国际重要奖项。作为团长的我拥有中国、美国、日本,德国、加拿大等多国发明专利权,今年美国ASME和世界自动化学术会议愿为我的研究项目举办专题讨论会。去台湾是与同根同行的学者讨论中国人的发明,特别高兴。由于双方扎实的功底,技术上的实力和真诚友好的态度,使我们建立起相互尊重的交流。我们先后访问了台湾“中央研究院”、台湾大学等多个重要学术机构,并分别在相关学术领域进行学术报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在一些地方受到学者们热情的接待。他们往往是兼职的,用不同的时间,安排不上课的老师陪同我们。联系吃、住、行,考虑每个细节,比如为我们打电话,出门带雨伞,准备小提包,真是体贴如微,关怀备至。最困难的事是安排我们的学术交流,有的专业去的只有一个人,而且研究得很深、很窄,要找到同行都很困难,全靠他们尽职尽责,不辞辛劳地努力,使我们的交流非常成功。如果没有这样诚恳、勤奋的同行,没有这样有效的学术机构,要做好这样的交流是困难的。

    一次自助式的晚宴,特别新鲜。在一个教授当老板的餐馆,有一张可坐30多人的大圆桌。协会主持并提供了主题菜品,然后由一些教授自发地献上认为是最好的、最具家乡风味的菜品。大家围在大圆桌旁频频举杯,用国语交谈,偶有与同省籍老乡用乡音交流,无论是40年代到台湾的前辈学者,还是年轻的台湾学者,谈到大陆,谈到家乡都那么神往,那么激动。他们关心大陆的发展,关心大陆的进步,捕捉大陆的每一个微小细节…

    科学技术的享用,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恩惠,是不分地区的。只有全民族懂得科学技术的伟大力量,社会才会进步,民族才会强盛。台湾《科学月刊》的一批教授是献身科学事业的典范。他们自发组织,自己出钱,自己编辑,将世界最新技术和科学普及知识出版,免费送给会员和社会相关单位。他们的宗旨就是提高全民科学技术修养,与我们现在对工人、农民、机关干部、青少年进行的科学技术普及工作是何等相似。而他们没有我们这样强有力的支撑,没有庞大的工作机器,靠自己微薄的经济能力和良知,默默地为民族的兴旺勤奋工作……

民族的瑰宝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由于丰富的物产,秀美的风光,几个世纪来饱受列强的侵略与欺凌,台湾文化留下了一些外来文化的痕迹,但是中华文化和文明始终占据主导地位。   

    台湾到处讲国语,而且很多人的发音比我们更准确,到处有以大陆省、市和抗战英雄名字命名的街区。如:重庆路、四川路、张自忠路等。学校、街区,商店的匾、牌浸透了儒家文化和思想如:忠教、仁义、礼仪、廉耻、诚信、勤劳等……台湾的研究机构、大学的大门没有宽大的横匾和巨幅的吊牌,大门古朴无华,没有修饰,而内部则绿草如茵,规划有序。 

    关于义工(义务工作者)现象,在我们访问的全过程都能感受到,这是一个值得提倡的举措。这与我们现在的青年志愿者相似。而他们的义工,涉及到各行各业的退休人员。特别是社会公益事业和一些需要有较丰富文化、历史底蕴的人从事的事业,尤其需要大量体味沧桑,经历变迁、继承文明的资深文人,义工就是最好的补充。如:故宫、科学馆、地震馆、阿里山、太鲁阁、生态园等都是启用大量的退休教师、馆员、职员做义工。他们精彩绝伦的讲演和饱满热情的服务,常常把我们带回到远古的世界,带到美好的大自然……

    最让人感动的是太鲁阁大峡谷的义工黄先生,他是个中学退休教师,上世纪40年代随父到台湾。身高1.7米,身体健壮,黑红色的脸,着一身油绿色制服,走路似小跑,精神抖擞,看上去50岁左右。他是一个忘我的台湾人,地道的志愿者,说到台湾很自豪,开口闭口是花莲人怎样勇敢,怎么不畏自然灾害。在介绍台湾大峡谷地区时,有关地球科学知识应用的介绍,深入浅出,断层、河床下切、土石流(即泥石流)等专业用语表达很准确,使大家在参观的同时上了一堂生动的自然地理课。关于台湾的垃圾问题,我们从他那里也得到许多有益的信息。“台湾垃圾不落地”的处理原则,对我们很有启发。台湾每个家庭的垃圾由自己在社区购垃圾袋,自己分装,垃圾越多,越重,花钱越多。基本做到了像用水、用电那样可以量化的程度,每个家庭都要计划自己的垃圾成本,已经不是想扔就扔的时代了。随着大陆人口增多,城市化的进程加快,垃圾量化处理的问题将会摆上我们的日程……

    义工的情操,义工的价值给我们以启迪,我们有成千上万离退休人员和下岗工人。根据他们的身体、知识、能力调动和发挥他们的作用,对国家和社会都是一个补充,对推进社会文明和进步有着积极的作用。

干涸的眼泪

    50多年前的一个深秋,国民党兵败如山倒,20多岁的姑妈随国民党空军遥遥而去…

    少小离家,老大不归。20多岁的姑娘已经成为80多岁的老太太。半个世纪,没有亲人音信,没有问候。艰难时咬牙挺过,迷惘时随风飘流,受欺凌时泪往肚里流,佳节时泪如潮涌。而今人老体衰,半身不遂,热泪流干……

    我们住在台北喜来登饭店,安排好工作已经是晚上11点,我迫不及待要去看姑妈,考虑太晚,电话先行,对方传来纯正的四川话,姑父已在楼下等候。我带的四川大头菜,是整个的,姑妈要求由她自己切成丝,拌上佐料,以便寻找50多年前的那种感觉。还有汉源花椒、郫县豆办。再就是许多光盘,既有成都、重庆的城市风光,又有峨眉山、九寨沟、三星堆、香格里拉等风景区的介绍。然后翻阅我带来的一大叠照片,两位老人爱不释手,高兴、激动地拉着我问长问短。就连在他家做家政的菲律宾小女孩,也好奇地看着我,还与我交流两句,小孩真聪明,连我的四川话都能听懂。他们住的是空军大院,论面积、标准、建筑水准都与我们的干休所差不多。姑父是空军元老,曾在航校教过书,抗战时还同美国飞虎队一起战斗过。海峡两边空军中还有些他的学生。他们的孩子多在国外,家里有些冷清。怀旧、思念就是他们的精神寄托。为了播放带去的光盘,他们还专门买了套设备,估计近期的精神食粮就是观赏这些光盘了,临走时,我们的眼睛湿润了,声声祝福,依依不舍,愿她老人家尽快恢复健康,总有一天她会勇敢地站起来,搭乘着“三通”的航班返回阔别的家园。

黄埔老人的期盼

    由于在学术界的影响和我的家庭背景(父亲曾是黄埔教官),台湾军方的一些元老单独会见并宴请我,彼此进行了亲切交谈。我表达了多年来期盼看望前辈、寻觅父亲抗战踪影的心愿。前辈们表达了思念故乡,关爱后代和期盼祖国统一的心愿。我转交了四川黄埔同学会赠送给台湾黄埔四海同心会的四川风景光盘、《四川黄埔》杂志(刊有黄幸强等将军访问四川的内容),三星堆纪念晶等。许历农将军代表台湾陆军军官学校同学会向四川黄埔同学会赠送了台湾新同盟会杂志和纪念品。天下黄埔是一家,无论走到哪里,大家都格外亲热,充满着亲爱精诚,爱国革命的精神。

    海内外的黄埔人都主张统一,反对分裂。台湾自占是中国的领土,《三国志》中就记载有孙权派将军驻守台湾,隋、唐、元朝都派驻巡检司或屯驻军队。葡萄牙、荷兰、日本多次侵占都未得逞。现在少数人想搞“台独”,把台湾从伟大祖国分裂出去,黄埔人坚决不答应。一些风烛残年的耄耋老人,已经抛弃人间恩怨,相依为命,期盼着回归的那一天。多少年来,在风雨中、在强震下,厮守着生死的防线,经受着离别的煎熬,但是他们从未放弃,只盼着落叶归根,安眠大地

    辛亥革命老人、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先生临终前的哀歌,表达了他们的心音。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
       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
       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
       天苍苍,野茫茫,
       山之上,有国殇。
     
    多么悲壮、多么震撼中华民族的诗句。

主办:四川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