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四川概况

省情概况

发布时间:2015-09-15 14:45:45

  四川素称“天府之国”,地处长江上游,位于西南腹地,与西部7省市区接壤。全省幅员面积48.5万平方公里,居全国第5位。总人口8750万,居全国第3位,辖21个市(州)、180个县(市、区),是全国第二大藏区、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和唯一的羌族聚居区。四川是西部经济大省,生产总值、粮食总产量、工业总产值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均约占西部12省市区的1/4。电子、机械、医药、化工、军工等行业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四川是西部最大的物资集散地,省会成都是西南地区商贸、金融、科技中心和交通、通信枢纽。

  自然资源:四川自然资源十分丰富。水能资源技术可开发量1.1亿千瓦,居全国第一,是中国西部水电开发和“西电东送”基地之一。已知矿产资源130种,天然气远景储量7.2万亿立方米,是目前我国最大的天然气生产基地。生物资源种类多样,仅天然中药材就达4500余种,是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森林面积1920万公顷,森林覆盖率29%,是我国三大林区、五大牧区之一和长江上游最大的水源涵养区。境内野生大熊猫占全国的近80%。

  国民经济综合指标:四川国民经济快速增长。2006年,全省生产总值(GDP)8637.8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总收入完成607.1亿元,增长26.6%;粮食总产量预计3247.7万吨。实现旅游总收入979.6亿元,比上年增长35.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524.5亿元,比上年增长30.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35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013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21.6亿元,年增长14.8%。外贸进出口总额累计达到110.2亿美元。新批外商直接投资企业490家,同比增长16.7%,外商投资实际到位额12.58亿美元,世界500强企业来川落户125家。对外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营业额7.36亿美元,同比增长22.5%。

  基础设施:四川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基本形成了公路、铁路、民航、内河航运相结合的立体交通网络。公路通车里程达11.5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通车里程1759公里。铁路运营里程3009公里,已形成3个进出川主要通道。现有机场10个,国际国内航线150多条。邮电通信配套设施进一步改善。光缆长度达到20.3万皮长公里,长途电话业务电路达到90.9万路,本地电话网程控交换机容量达到4145万门。全省电话普及率达到38%,其中,固定电话普及率达到18.3%。2005年新增电力装机容量272万千瓦。

  优势产业: 四川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西部地区的工业大省,现代工业体系门类齐全。工业已经成为推动四川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和强大引擎。“十五”期间,我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4.5%;2005年达到2102.5亿元,增速达23%,居全国第5位;实现净利润321.9亿元,比上年增长31.3%。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稳步提高,2005年达到53%。全省现有工业企业39.5万户,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户数已达7614户,比上年增加1133户。我省已经进入了工业化初期向中期过度的阶段,呈现出从支柱产业结构向更适应市场竞争的优势产业结构转变的趋势。

  一是优势资源产业逐步凸现。我省具有丰富的水能、天然气、钒钛、稀土等优势资源。目前,我省有已建在建的二滩、瀑布沟和拟建的溪洛渡、向家坝、锦屏等特大型水电站,到2020年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三江”流域水电投产规模可达到5170万千瓦,我省将成为全国最大的水电产业基地。四川矿产种类齐全、分布集中,可形成以高载能产业为特色的一大批优势资源产品。我省已具备了优质钢铁、氯碱化工、钒钛、稀土和电解铝等特色产业的开发基础,钒钛、稀土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初具规模,逐步形成了攀钢集团的系列钢铁产品、天原的聚氯化工产品、泸天化的氮肥、川投的黄磷,以及元明粉、聚苯硫醚、有机硅氟等一批在国内外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优势产品。

  二是农产品加工业开始呈规模发展态势。我省是农业大省,是全国粮食、油料、蚕茧、苎麻、柑桔、茶叶等多种经济作物的主要产区和五大牧区之一,猪牛羊肉年总产量居全国首位,麦、棉、丝、茶、柑桔、白蜡、桐油、乳品在全国也占有重要地位。经过多年发展,形成了五粮液集团、剑南春、泸州老窖、华润蓝剑、希望、通威、成都卷烟、丝丽雅等一批全国知名企业以及高金、四海等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在白酒、啤酒、软饮料、卷烟、饲料、粮油肉制品、丝绸等领域形成了同业聚集型和龙头带动型的产业链,初步形成邛崃的白酒基酒基地、武侯区簇桥的“中国女鞋之都”、新都和武侯的家具制品、南充和遂宁的丝绸与纺织、达州的苎麻等一批农产品加工企业集群。四川白酒业产量约占全国的七分之一,销售收入占三分之一、利税占四分之三。

  三是装备制造业形成优势产品链。我省加大对装备制造业的产业整合力度,推动了装备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壮大了东电集团、二重集团、资阳机车厂、神钢、成飞、宏华、川大智胜、九洲电器等一批重大技术装备制造企业,初步形成了大型发电设备、大型冶金化工成套设备为代表的重型机械、大型工程施工成套设备、机车车辆、石油天然气成套设备、大型环保成套设备、航空及空中交通管制系统成套设备以及数控技术与设备等在国内有较强竞争优势的重点产品链。东方公司作为主承包商,夺得了总价41亿元的广东岭澳核电站二期工程核岛和常规岛主设备供货合同,为把四川建成我国核电设备国产化基地奠定了基础;东方集团首台27万千瓦“F”级重型燃气轮机试车取得一次成功,国产化率已达46.5%;重大装备出口欧美市场取得重大突破,川油宏华数控变频拖装石油钻机出口美国,二重出口波兰的热连轧机成套设备合同生效,为我国重型成套装备进入欧美市场开辟了出路。

  四是高新技术产业形成一批亮点。我省是国家“一五”和“三线”建设时期布局的重要电子工业基地,依托雄厚的科教基础,聚集了英特尔、长虹、迈普、菲尼克斯、汇源等企业,具有较强的研发和生产实力,在数字家电产品、集成电路、软件、网络通信(光通信)设备、军事电子设备等领域形成了一批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市场占有率高的优势产品,成为国家重要的信息安全产业基地、国家软件产业化基地之一。我省是全国“中药之库”,入药中药材品种占全国的80%以上,居全国第1位;中药材年产销量达10多万吨,占全国的三分之一,是全国最大的中药材基地。培育和发展了地奥、迪康、华西等中医药生产企业以及一批化学药生产企业,成为国家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基地。

  科技教育:四川科教力量较为雄厚。目前拥有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中科院成都分院、西昌卫星发射基地等中央在川科研机构184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5个,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9家,国家级专业研究机构10余家,国际级企业技术中心3家,两院院士57名。核工业技术、航空航天技术、信息技术、生物工程、农业科技、口腔医学等在全国居于优势地位。四川拥有普通高等院校72所,在校大学生数105.1万人,其中5所列入全国“211工程”建设。四川拥有攀钢、长虹、五粮液、东方电气等一批规模大、技术水平高、产业带动力强的骨干企业和国腾、迈普等一批成长型高科技企业。摩托罗拉、爱立信、联想等知名企业已在四川省设立研发中心。

  政务服务:四川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投资环境建设。在加强交通、通信、能源等硬环境建设的同时,我们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和政府职能,努力建设“法治政府”、“诚信政府”和“服务政府”,不断优化投资软环境。积极清理、修改、制定有关法规、政策,放宽了外来资本和民间资本的准入领域。建立省、市政务服务中心,推行“一站式服务”,设立专门投诉机构维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亲商、重商、爱商、护商”的社会风气逐渐形成。2004年,省会成都被评为中国十大最具经济活力城市、中国内地商务成本最低城市和中国台湾电子信息行业协会推荐的最具投资价值城市,并获得中国城市品牌营造大奖;2005年又与青岛一同荣获“中国最具风情城市”的殊荣。四川其他城市也以其独特的优势和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外来投资者。面向未来,我们将更加积极努力,严格依法行政,强化服务意识,简化外来投资审批程序,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努力营造对外开放的好环境、公平竞争的好环境和创新创业的好环境。

  旅游资源:四川是旅游资源大省,四川风光秀美,文化璀璨。有世界自然遗产九寨沟、黄龙,世界文化遗产都江堰-青城山,世界文化和自然双遗产峨眉山-乐山大佛,世界地质公园-兴文石海,国家级旅游景区20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5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5处、国家级森林公园25处、国家级地质公园8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2处、“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5处、中国优秀旅游城市12座、中国历史文化名城7座。武侯祠、杜甫草堂、三星堆蜚声中外;海螺沟冰川、四姑娘山、蜀南竹海景色优美;阿坝州、甘孜州、凉山州民族风情浓郁多姿,多种文化交相辉映。旅游产业已成为四川的重要支柱产业。

  对外开放:四川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开放工作,在“大开放促大发展”方针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构建“开放四川”的战略。全省招商引资和对外贸易规模不断扩大、水平不断提高,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和文化交流成绩显著,对加快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我省已与203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经贸往来。美国、德国、韩国、泰国、法国、新加坡等国家已在成都设立领事机构。区域经济合作进一步加强,以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地区为重点,利用区域合作平台,成功开展川港、川澳、川浙、川京、川渝等经贸合作活动,积极参加“9+2”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并加强了与东南亚、欧盟以及俄罗斯、中亚等的合作。对内对外交流交往广泛开展,全面提升了四川的对外形象和影响。我省成功举办了第一届四川国际友城合作与发展周、“法国日”、 “四川俄罗斯周”、“德国日”等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旅游、会展为我省对外交流搭建了平台,我省主办的西博会、花博会、农博会、糖酒会、四川国际电视节、旅游发展大会等已成为宣传四川的重要窗口和品牌,我省组团参加的“广交会”、“投洽会”、“高交会”成为推介四川的重要平台,树立了我省的良好形象,扩大了影响力,提高了知名度。

  2006年,全省对外贸易总额达到110.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9.5%。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完成营业额7.36亿美元,同比增长22.5%,外派劳务21719人次,同比增长23.8%,全省境外投资企业累计达到82家。新批外商直接投资企业490家,同比增长16.7%,外商投资实际到位额12.58亿美元,世界500强企业来川落户125家。英特尔、丰田汽车、乐山菲尼克斯、中芯国际、友尼森、拉法基水泥等一大批外资项目在川落户,壮大了产业支撑,有力地推动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的步伐。新加坡华侨银行、汇丰银行、法国安盟保险、纽约人寿保险、家乐福、伊藤洋华堂、丹麦马士基、美国UPS、日本邮船等外企的进入,促进了我省金融、商贸、物流等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极大地提升了现代服务业的规模和档次,促进了我省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繁荣了城乡市场。全省利用省外、国外资金逐年增高,引资流向逐渐向符合产业发展重点、有利产业结构调整和产品升级换代的方向发展。对内对外开放不断深入,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广泛开展,对外贸易不断扩大,拉动了经济增长,拓展了发展空间,为加快四川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能和活力。四川正在成为“外资西进、内资西移”的重要承接地。

  “十一五”期间,我省将强力实施“工业强省”发展战略,浓墨重彩地书写工业发展新篇章。我们热忱欢迎国际、国内有实力的企业参与我省水能、矿产和农副产品等优势特色资源的开发加工;加强在重大技术装备制造领域的合作;鼓励投资以数字家电、集成电路、网络通信设备、软件和中药生产为重点的高新技术产业;鼓励参与投资道路、桥梁、环境等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开发旅游资源和旅游商品,实施旅游联合促销;鼓励优势企业以投资、联合、收购、兼并、参股、租赁、托管等方式,参与我省国有企业改革、老工业基地改造;鼓励到川发展连锁经营、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等现代服务业。

  开放的四川是充满希望的热土。我们真诚欢迎国内外有实力的企业来川考察交流、加强合作;真诚欢迎广大投资者前来投资兴业,共谋发展!

主办:四川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