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台湾人在四川

台湾青年成都10年创业历程

发布时间:2016-01-11 11:22:39

黄子轩。

    1987年11月,台湾当局决定开放台湾同胞赴大陆探亲,长达38年之久的两岸同胞隔绝状态终于被打破。两岸交流的浪潮浩浩荡荡,旅游、寻根、经商、求学等众多领域的两岸往来不断增多。这其中,很多台湾人“拎包出行”来到大陆创业打拼,抓住大陆改革开放的机遇,在大陆快速发展,电子、食品、饮料、鞋业....广泛涉足,几十年过去,他们在大陆大都做得风生水起,获得很大成功。

    随着老一代台商的逐渐淡出,台湾发展的局限和来大陆创业台商的成功,催生着又一批有着高学历、高视野、高起点的青年台商来到大陆,或接班父辈事业或独自创业。黄子轩就是其中一位。

一个徘徊在成都街头的台湾青年

    时光倒退十年,20多岁的黄子轩只身一人来到成都。身揣5万元钱和一颗淘金的心,一个瘦小的身影徘徊在成都的大街小巷,这一徘徊就是半年。“那时胆子特别大,什么都想做,什么都敢干。”谈起创业的经历,黄子轩感慨万千。

    “最初的成都街头还没有来自台湾的泡沫红茶店。”黄子轩回忆说,第一次来成都,发现成都的商业氛围很好,他花了半年多时间走街串巷,探查“商情”,终于想到了赚钱的法子,那就是奶茶连锁店“茶与布朗”。

一个成都女孩开店的启发

    然而,鲜花和掌声并没有如期而至,生意一开始并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美好,店门开了,门可罗雀。“我想推的是台湾餐饮文化,但效果不太理想。”黄子轩说,“而且这里的生意规则跟台湾还有不一样,开始时人生地不熟,还按从台湾看到的和从老一辈那里学来的套路干,但经常‘无人喝彩’甚至‘欲哭无泪’。”

    一日,他无意间来到一街边小店,同样卖的是冷饮,这家的生意却出奇的好。

    老板是一位成都本地女孩,娇小精干,热情可人。顾客上门,笑脸相迎,尽管你可能只是问路;主动上街招揽客人,尽管你可能只是路过;与顾客拉家常,有意无意打听电话,转天专门电话问候,尽管你可能早已忘记饮料味道;倾听意见,改正口味,尽管你可能更喜欢麻辣......

    穷则思变,变则通,通则达。“大多数在大陆创业的台湾人,都会把台湾的东西照搬到大陆。这样不行,需要有新的东西,针对当地消费市场,重新定位自己的产品。成都女孩能做的,我为什么不行?”

    改变服务,改变口味,一切重新开始。饮品分了无糖、少糖、多糖几档。一个电话可以将你想喝的送到你手上,甚至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随意添加特殊口味。波霸奶茶里珍珠给得“好多”,“QQ的”很有嚼劲,茶味和奶味混合得随心所欲......理念改革了,服务改变了,生意改观了。“台湾的服务观念强,商业气氛浓。把它用在这里,一定会有好结果。”

一个不愿只做守望者的人

    生意太好也容易让人迷失。黄子轩一时热血膨胀,不断追加投资,扩大规模,110多家分店遍及成都,一时掀起成都奶茶行业熊熊战火。

    现实有时真是残酷的。奶茶行业因其资金投入低、消费人群广、回收成本快,各种奶茶、咖啡以及双皮奶、刨冰、奶昔、果汁及饮料店如雨后春笋,在成都大街小巷遍地开花,竞争异常惨烈。

    “这就是我要接受的挑战!尽管现在面临一些困难,但我也在考虑如何应对和改变。不能只想着守业,还要不断创新突破,了解大陆的政策和风土人情,与大陆企业交流融合,共同发展。”

    “茶与布朗”更加重视研发团队建设,使用更为科学的方法对产品进行深度研发、细致划分,针对不同受众、不同食物类型,结合当季时尚元素,对各类产品推陈出新:儿童有含茶成分极低的“小王子奶茶”;常坐办公室的白领们则有去脂肪、助消化奶茶;为更方便携带,推出袋装奶茶……

    奶茶店之后,黄子轩还尝试经营了台湾的街头小吃,但其中卖得最好的还是成都人喜欢的麻辣味。“产品不能太‘台湾’,消费者无法接受。”黄子轩说,“做餐饮,还是必须要适应当地人口味。”

    黄子轩还把目光投放于演艺市场。“不局限于当下,眼光放远,市场永远都有机会。”也许,未来我们还可以听到青年台商黄子轩在不同领域大展身手的故事……

一个西进创业青年的感悟

    面对如今台湾青年西进创业,四处寻求发展机会的热潮,黄子轩建议,“台湾再不做一些改变就来不及了。”“大陆西部吸纳、发展的速度非常快。现在也不是努力就有收获的年代,必须有创新。”

    他建议,年轻人不要太盲目跟风,创业者要先做打工者,“先求生再求活”。要有充分准备,详细了解市场、实实在在调研市场,要有详细的计划和安排,虽然大陆西部、成都的发展机遇良多,政府也在政策、孵化基地等软硬件上给予了很大支持,“但那是留给有准备、够专业的人,机遇是留给有创意的人”。同时,他表示“一定要吃得了苦,找得准路。”(成都市台办)

主办:四川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