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两岸交流

三代台胞六十余年的寻根梦终于圆就——七旬台胞周如忠丙申中秋实现父亲四十年前的寻根夙愿

发布时间:2016-09-30 09:08:06

    2016年9月15日,农历中华民族传统佳节中秋节。湖南省溆浦县水东镇蓝村栎山。

    对于现年70岁的台胞周如忠先生一家来说,在彩虹般的梦境中度过了他们今生最难忘的一天。因为,周如忠先生在他离开大陆到台湾67年之后,终于带着妻儿、弟妹回到祖居地——湖南溆浦水东镇蓝村,实现与周氏家庭亲人团聚的梦想。四十年前的1977年,父亲周心发先生离世时对长子周如忠的嘱托寻根夙愿终于圆就。

    1949年6月1日,适逢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年仅3岁的周如忠跟随在国民党部队服役的父亲,从武汉出发离开大陆前往台湾,从此一别就是六十七年。那年,周如忠的父亲周心发先生年仅38岁。

    周心发先生携妻子来到台湾后,一直在军队股兵役到退役。到台湾后,周心发先生又生育了五个子女。对四个儿子按照排行辈分和中华传统“忠孝仁爱”四字分别取名,长子周如忠、二子周如孝、五子周如仁、六子周如爱,两个女儿分别为三女周淑芳、四女周淑芬。随着年龄增长,周心发的六个孩子先后成家立业,并在台湾生育子女。随着岁月流逝,思乡之情、寻根之念日趋强烈。可在那个年代,海峡两岸,一海之隔,可思念之情无法变成现实。台湾的周家大小无不经受着岁月的煎熬和痛苦。每逢传统佳节之际,周家大团圆之时,周心发老人向子女表达的是思念大陆父辈兄妹之情。特别是每年的清明祭祖,周心发总是向儿女、孙辈们传承思乡寻根之情。曾经多次对子女表达,一定要在有生之年回到生他养他的梓乡故里,与家人团聚。随着岁月流逝和年龄增长,一直在异乡漂泊的周心发先生,叶落归根的思乡之情越来越浓。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曾多次写信转寄给家乡有关部门寻亲,却每次都是犹如石沉大海、杳无音讯。

    1977年5月,周心发先生不幸离世。临终之前用眼神对着长子周如忠先生,向他交代了回大陆寻亲问祖心愿没有了却的遗憾。随着父亲的离世,周如忠先生暗下决心一定要实现父亲的遗愿。家中弟妹只有周如忠先生出生在大陆,其他五位都在台湾出生成长,兄弟姐妹对家乡已谈不上什么印象,只有从父亲平常交淡和唠叨中略知的一二。但是,那种血浓于水的思乡之情时刻萦绕在一家人的心头。周如忠时刻想念着的是,父亲在世的年代,因为一些原因,一直无法与大陆亲人取得联系,期盼与情人团聚的心愿无法实现。从1979年元旦《告台湾同胞书》首倡两岸“三通”以来直到1987年7月,台湾当局才解除了持续38年的戒严令,11月开放台湾同胞赴大陆探亲。1991年12月,大陆设立海峡两岸关系协会,海峡两岸真正的“三通”进程得到加速。直到这个年代,周如忠先生通过多方努力,才与台湾溆浦同乡会取得了联系,对大陆家乡的基本情况有所了解,于1991年通过书信与溆浦当地取得联系。但是,由于联系渠道不是十分通畅,一直无法了解老家的具体地址、有哪些亲人和他们的联系方式。随着年岁的增长,周如忠的长子周允信先生,时常想起爸爸提起想回老家的迫切心愿,脑海里更没有忘记爷爷的遗愿。时刻把上辈两代的思乡之情记在心中,暗下决心一定要帮父亲实现爷爷的遗愿。

    时钟旋转到2014年8月,沪昆高铁湖南段开通,从上海可以直达湘西怀化了。远在海峡对岸的周允信先生得知这一消息后,心里一直憧憬着如何前往大陆溆浦寻根问祖。在脑海里时常描画着“台北-上海-溆浦-老家”的寻祖路线行程图。2016年春节期间,周允信把父亲1991年以来与家乡的数封发黄的回复书信,以及收集的有关家乡资料,一一翻了出来仔细研究,并着手规划回大陆溆浦老家寻根的方案和线路图。周允信在内心对自己说,一定要尽快回到大陆老家溆浦,实现四十年前爷爷的夙愿,给父亲周如忠一个惊喜。

    时间一晃到了2016年3月,清明节在即。周允信准备好了前往大陆的一切行当,并从网络上买好了前往上海的机票、酒店以及上海开往溆浦的高铁车票。3月13日晚饭后,在台中的家里,周允信对父亲周如忠、母亲刘中英说自己想去一趟大陆。父亲问他什么事,周允信对父母说:“我从大陆回来以后再告诉你们,我去大陆的机票都已订好”。在周如忠刘中英夫妇的再三追问下,周允信先生才说:“我准备去爷爷老家湖南溆浦一趟”。话音刚落,周如忠、刘中英夫妇就明白了儿子的意图。打心里感到非常高兴,觉得儿子真是如此了解父亲的心思。从内心默默的祝愿儿子,此行一定能够实现三代人数十载的夙愿。3月14日清晨,周允信怀着一番“找不到亲人不返台”的决心,从台北飞赴上海浦东,乘高铁当天晚上辗转抵达溆浦县城。周允信背着行囊离家前往机场的时刻,仅对爸爸妈妈说了一句话:“您俩就等我的好消息吧”!

    3月15日下午3点许,溆浦县台办走进了一位“不速之客”。待台办主任李小明招呼其坐下,倒上茶水,慢慢听他娓娓到来,才知其来意和期许。周允信先生虽然满怀信心来大陆寻亲,却不知爷爷老家在哪儿,也不知道家里有些什么亲人,他们叫什么名字。只是带来了一大捆多年来收集的有关家乡的资料,还有父亲周如忠1990年代向大陆寻亲的一些回复信函。李主任一边与其亲切交谈,一边查看信函与资料。待所有资料信函看完,整整两个小时也过去了。当拿起最后一封信件,发现落款日期为1990年2月8日、落款人为“禹经安”的回信时,李主任如获至宝,高兴的对周允信说:“看来你这次寻根问祖的心愿可以实现了”。因为这位禹先生与李主任是多年的好友,李主任知道他已从县图书馆退休近10年。但是,一直保持着联系,李主任坚信一定可以找到禹先生。通过电话多方联系,在接通禹先生的电话时说道:“你有台湾亲属来溆浦寻根问祖了”,禹经安先生用最快的时间来到县台办。禹、周二人进行了不到十分钟的交谈和信息交流,双方一致确认:禹经安先生就是1949年去台湾的周心发先生的后裔和亲属,周允信称呼禹经安为堂姐夫,此时此刻双方无比的兴奋和激动。特别是周允信一时更是无法平静下来,立即用颤抖的手拔通了在台湾等待消息的父亲周如忠的电话,用颤抖的声音激动的说:“老爸,想不到,真的想不到,不到两个小时就找到了爷爷的侄孙女婿了,老家的亲人都可以找到了”。在台湾的周如忠先生接到消息以后真是兴奋不已。立马通过电话把周允信到老家溆浦找到亲人的消息,一一告知在台湾与国外的弟弟妹妹及所有家人。从这一天开始,远在台湾的周家亲属就一直沉静在幸福喜悦中,并开始期待着回家寻亲。

    周允信先生自大陆返台以后,便向家人讲述了大陆溆浦家乡现在的发展现状。现在的溆浦,与他们想象中的大不一样。全家人通过几个月的策划,已故台胞周心发的长子周如忠(原台湾飞行员中校)携夫人刘中英(现台北美术馆义工)与儿子周允信、三妹周淑芳及其丈夫(原台湾隆和平国小校长朱金柏)、六弟周如爱一行六人,于9月10日来到溆浦老家水东镇蓝村栎山,开始了期盼六十年之久的寻根、问祖、探亲之行。

    经实地考证,已故台胞周心发的故乡位于湖南溆浦塘湾村栎山。周姓是这一方的大姓。周家亲人听说周心发的后人回老家探亲来了,每家每户轮番请周如忠一行到家里相聚,热闹的气氛如同过年一般,席间亲情的流露,无法用言语形容。此情此景,周如忠想起父亲四十年前日夜思乡、思念至死的心情,无不悲喜交加。看到故乡的山水风景秀丽如画,内心默默报其得聚之讯,以慰两岸先辈在天之灵。周如忠先生回到栎山的第一件事,就是寻找家谱,追溯起源按周氏辈份排名与各位在世的长辈、兄弟姐妹、侄子晚辈见面相认,握着他们的手喜极感泣的说:“历经千辛万苦,这次总算把老家找到了。”禹经安先生还特意在中秋节为四十多名周家亲属举行了一次大团聚,照了一张跨别六十多年的真正意义上的全家福。亲属们同桌交流、吃家乡狮头鹅、喝家乡酒,吃老家麻子月饼,晚上在月光下赏月。月圆人圆,三代台胞几十年的寻根问祖、家人团聚的夙愿终于实现。谈到回乡的感受,周家的台胞左一言右一言,滔滔不绝对家乡的思念、赞美、高兴之情无不溢于言表。几天来,从父老乡亲的热情接待中,回乡省亲的周家人感受到那种无法剥离的骨肉亲情和润物无声的两岸一家亲。大家从家乡日新月异的发展,翻天覆地的变化,切身感受到了居民安家乐业、经济稳定发展的繁荣景象,祖国大陆的强大,不是一蹴而就,而是继往开来;中华民族的和平统一,不是遥遥无期,而是指日可待。

    为了让周家一行过上一个特别的中秋节,做好他们的回乡省亲服务工作,县台办专门安排了车辆全程提供便利。溆浦县委、县政府也分别以不同的方式接待了周家的台湾亲人,并与其进行亲切交流。台胞周如忠表示,明年的适当时候,他们会将那些此行没有来老家的二弟周如孝、四妹周淑芬、五弟周如仁(现任职台湾某公司电子工程师)以及他们的儿女、孙辈回到老家认祖归宗,让两岸一家亲的血水亲情,在年轻一代的身上得以传承和延续。

    随着两岸经济社会持续发展与繁荣,还有许多一代台胞没有完成的心愿,等着二代、三代、四代台胞去实现。台胞期盼海峡两岸加强交流,同故乡建立起深深的家乡情谊,同出一脉山水的眷恋,不仅仅是乡愁中一张小小的邮票,而是一湾浅浅的海峡连接着海峡两岸血浓于水的思念之情,更是连接我们中华民族永远割不断的“两岸一家亲”的亲情。

 (通讯员:怀化市台办  溆浦县台办)   

怀化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