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黄石名人

黄石历史名人

发布时间:2016-12-05 10:59:44

万 桢 一字正醇,号止斋,名人杰,大冶宫台里(今茗山乡)人。南宋淳佑元年(公元1241年)进士。曾攻读于崇书观,后师事朱熹。其人气宇轩昂,博学多才,不求闻达,一生从事教育,宣扬朱学。《宋元学案》和清代《大冶县志》均有万止斋生平的详细记载。大冶城关余府街原有万止斋祠,1954年被洪水淹毁,惟祠门额尚存。

吕调阳 字和卿,别号豫所。大冶茅潭里(今陈贵镇)人。明嘉靖二十九年(公元1550年)庚戌科殿试中榜眼,进士及第。官至建极殿大学士。

柯 瑾 号禺峰,晚号掘闲老人。大冶西阳里天台堡(今茗山乡)人。清乾隆庚午科甲科举人。乾隆十九年甲戌(公元1754年)科进士。官至翰林院编修。升侍讲典试、兵科给事中。

余国柱 字雨石,号佺庐,别名鐄,大冶县宫台里茗山堡(今茗山乡)人。清顺治八年(1651年)辛卯科举人,顺治九年壬辰科进士。选授兖州府推官行取行人司行人厅任户科掌印给事中户部主事,左右佥副都御史,推陞左都御史英武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

敖天印 (1824-1909年)原名大印,字辅丞,大冶人。自幼从师习武,武艺超群。29岁从军打仗,先后担任总兵、副将、提督等,身经百战,战功显著,同治十三(1874年)年授从一品振威将军。曾二赴台湾,指挥参与台湾防务建设。光绪十年(1884年)中法战争爆发,调赴福建前线,驻守闽江口的军事要塞长门,立下赫赫战工功。当地群众赞其坚守海疆之功,赠其“海疆保障”金字匾额。晚年解甲归里,带领乡民废除重租盘剥等积弊,著有传记《敖公记述》。

曹亚伯 (1875-1937年)原名茂端,亦名亚伯,字凌云,大冶大箕铺人,辛亥革命参与者,近代资产阶级政治家。早年就读于武昌两湖书院,1906年留学英国,1910年英国牛津大学毕业。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孙中山邀其任财政部次长,婉辞不就。1912年回国在黎元洪幕府赞襄机要。“二次革命”时在武昌兴兵讨袁,失败后出走日本,后加入中华革命党。不久回国,任总统府国策顾问。1917年受孙中山之命至南洋各埠宣传改组国民党,协助孙中山发动护国、护法两役,筹措巨资支持孙中山南下护法。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积极组织抗日活动,痛责国民政府“不自御侮,国亡无日”,唤起国人奋起抗日,同时又从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借银6千元,资助冯玉祥抗日。1937年10月27日病逝。著有《武昌革命真史》、《第一次欧战中世界旅行记》等。

曹壮父 (1896-1929年)又名仲甫,大箕铺人。1913年就读于武昌中华大学预科。1922年3月,考入南京河海工程专门学校专班,积极从事学生运动和工人运动。1924年参加中国共产党,根据上级指示,又以共产党身份加入国民党,并以国民党江苏省党部秘书长的身份,在南京秘密从事革命活动,组织成立南京“五卅惨案后援会”,发动学生罢课、工人罢工、商人罢市,带领万余人游行示威,成立抵制日货、英货,设置仇货检查机关等,使南京地区的党组织不断发展壮大。同年夏,回到家乡阳新曹家垸,指导开展农民运动,同时介绍曹玉阶、曹钦明、曹汝实等人加入中国共产党,建立了曹家垸地区第一个党小组。1927年7月,曹调任国民党临时党务指导委员会委员兼中共宜昌县委书记。9月,任中共鄂西特别委员会委员兼秋收暴动总司令,领导了鄂西农民暴动。1929年1月,任中共湖北省委常委、秘书长,因叛徒出卖,不幸被捕。1929年3月4日被迫害于武昌,时年33岁。

曹玉阶 (1887-1933年)名易亭,大箕铺镇人。鄂东南革命根据地领导人之一。早年受其弟曹壮父的影响,参加革命。1924年7月,联络曹汝实、李品芳等青年在曹家垸成立“除毒会”,率领群众捣毁烟馆,发动组织贫苦农民同土豪劣绅、贪官污吏作斗争,开展农民运动。1925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任曹家垸第一任党小组长。1926年9月,根据上级指示,在阳新县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帮助改组阳新县国民党县党部并任县党部常委,主持农运工作。1928年秋,担任阳新县“四抗”(抗租、抗债、抗捐、抗税)委员会主任,领导群众开展“四抗”斗争,给地主豪绅以沉重打击。1930年1月,任阳新县临时苏维埃政府主席,7月担任当选中共鄂特委执行委员和湖北省委委员,后任鄂东南革命委员会主席。1932年6月,在鄂东南第一届工农兵代表大会上当选为鄂东南苏维埃政府副主席。1933年,因肺病复发逝世。

黄申芗 (1883-1942年)字少骧、圣养,又名黄绍香,大冶换绦桥堡(今还地桥镇)黄若芬村人。父亲是乡村教师。先祖黄若芬是一位因反抗民族压迫而战死沙场的明代武官。其村以纪念若芬命名。一九O五年日本帝国主义和清廷勾结,垄断“大冶铁矿”,压榨农民,少年黄申芗愤而投身革命。一九O六年夏,入湖北新军三十二标当兵,不久考入特别陆军小学堂,加入湖北新军,接触革命党人,阅读《猛回头》等进步刊物,并加入“日知会”积极从事反清活动。后参加“共进会”。武昌首义后,任十四标统带、八协和二协统领。随后领导“群英会”暴动,驱逐孙武,又相继参加驱黎讨袁、抗日救亡运动,并秘密加入共产党,从事党的统战工作。著有《圣汉诗稿》一卷。

王 平 (1907-1998年)阳新县王英镇大湖地村人,是共和国第一代将帅中12名黄石籍将军的杰出代表。1926年参加农民协会,任农协负责人、村农协会长。1930年5月参加红军,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后随彭德怀领导的红三军团转战湘鄂赣三省,参加了攻打长沙、岳阳等战役和第一至五次反“围剿”。1934年率部参加长征。1936年12月调抗大学习,后任红27军政委、晋察冀第三军区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冀晋军区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和党委书记、北岳军区司令员、察哈尔军区司令员等职,指挥参加了平津战役。新中国成立后,任察哈尔省第一副主席、公安部长。1953年、1957年两度赴朝,参加朝鲜战争及朝鲜和平建设。回国后,先后任总参谋部动员部长、军委炮兵政委、武汉军区政委、中央军委副秘书长等职。1955年授上将军衔,获“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曾当选为中共十一届中央委员,十二、十三次中顾委常委和第二、三、四、五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人大常委。1988年被授予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王平将军十分关心家乡建设,曾于1977年回家乡阳新视察,多次为家乡筹集扶贫和教育资金。1986年,他为大冶南山头革命纪念馆题写“发扬老区革命传统,锐意改革振兴大冶”的题词。1998年2月8日逝世。

伍修权 (1908-1997年)祖籍大冶县。一九二三年由陈潭秋介绍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一九二五年留苏学习,一九三O年由共青团员转苏联共产党候补党员,一九三一年回国后在中央苏区工作,历任团政治委员、外交部副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等职,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

余立金 (1913-1978年)大冶殷祖人。1928年参加红军,1930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长征中担任六军团18师政治委员、政治部主任等职。后被派往上海从事党的秘密工作。抗战时期,任新四军组织部副部长、政治部主任等职。解放战争期间,任华东军区军政大学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新中国成立后,先后任南京军区空军政治委员、空军副政委、空军政委、民航总局政治委员等职。1955年授中将军衔。中共八大、十一大代表,第四、五届全国人大代表。1978年12月在北京病逝。

马 龙 (1912-1977年)大冶殷祖人。1927年加入农民协会,1929年11月参加工农红军,后随军长征,1937年调抗大学习。历任冀热察挺进军大队长、晋察冀军区第31大队政委、晋察冀军区独立团政委、第四军分区司令员等职。解放战争期间,任晋察冀军区十旅、五旅旅长、中国人民解放军67军副军长,屡立战功。新中国成立后,先后任华东军区海军舰队司令员、海军舟山基地司令员、东海舰队司令员等职。1955年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中共十大代表。1977年在宁波去世。

乔信明 (1909-1963年)大冶人。1930年5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红十军第82团团长、红七军第87团政委等。1934年10月,任红十军团88师参谋长,从赣东北转战于皖南太平县、泾县等地。后与红十军团军政委员会书记方志敏同时被捕。在狱中坚贞不屈,秘密开展党的工作,同敌人作斗争。1938年2月,被营救出狱,重返部队。抗日战争时期,先后任新四军军部教导营队长、新四军第三支队6团参谋长等职,参加开辟苏南革命根据地。1940年7月任新四军苏北指挥部第一纵队一团团长兼政委,进军苏北战场,屡建战功。后任苏中军区二分区副司令员、司令员,苏中军区后勤部部长兼政委。新中国成立后,任华东军区空军后勤政委、江苏省政协委员。1955年授少将军衔。1963年9月4日在南京去世。

郭 亮 (1921-1938年)乳名大雁,字妙春,女,大冶城关人。出生于教师家底。其父郭浚(俊),字超骥,曾任省立一、二女中教员。一九二九年郭亮随父迁居武昌。一九三六年考入省二女中,在其父抗日救亡思想影响下积极投入救亡运动。次年,加入共产党,任该校支部委员、武汉青年救国团武昌区团部组织部长。一九三八年任大冶中心县委宣传部长。一九三八年,惨遭国民党地方武装马振亚等匪徒杀害,牺牲时年仅十七岁。

主办单位:黄石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