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海峡两岸交流基地

北川县地震遗址保护区

发布时间:2017-06-21 12:14:10

    2017年5月10日,国务院台办例行新闻发布会发布,新设四川省绵阳市北川县地震遗址保护区为海峡两岸交流基地。

    2008年四川发生“5•12”汶川特大地震,在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的过程中,台湾同胞鼎力相助,纷纷捐款捐物,体现了两岸血浓于水的手足亲情,增进了两岸同胞情谊。在绵阳,台湾同胞捐资援建了绵阳市安州区秀水镇中心小学等多个项目,持续助养多个北川羌族孩子上学,绵阳市也多次组团赴台,就地震遗址保护、防灾减灾教育等课题与台湾相关机构进行深入交流探讨。不仅如此,很多台湾团队访川,都会前往北川县城遗址参观,悼念遇难同胞,同时也感受到北川在灾后重建所取得伟大成就,增进了对四川发展的了解。 

    新设北川地震遗址保护区为海峡两岸交流基地,意在弘扬两岸同胞在抗击“5?12”汶川大地震中所展现的守望相助、血浓于水的抗震精神,同时更好地搭建川台两地防灾减灾教育、灾后产业发展等交流合作平台。

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俯瞰图

 

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基本情况简介

(2016年) 

    一、基本情况

    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位于北川羌族自治县曲山镇,是四川省灾后精神家园重建“一馆三地”(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映秀震中纪念地、汉旺地震工业遗址纪念地、虹口深溪沟地震遗迹纪念地)的龙头项目,具有纪念、展示、宣传、教育、科研功能。

    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包括室内场馆和室外遗址。室内场馆包括主馆(地震纪念馆)、副馆(地震科普体验馆),室外遗址包括北川老县城地震遗址、沙坝地震断层、唐家山堰塞湖遗迹。

    室内场馆和北川老县城地震遗址毗邻,占地面积14.2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428万平方米,建筑方案“裂缝”寓意为“将灾难时刻闪电般定格在大地之间,留给后人永恒的记忆”。

    主馆(地震纪念馆)陈展面积10748平方米,总展线1900米。分为“序厅、旷世灾难破坏惨重、万众一心抗震救灾、科学重建创造奇迹、伟大精神时代丰碑、结束语”六大板块,于2013年5月面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

灾难厅 

    副馆(科普体验馆)以“感受地震、传播知识、关爱生命”为主题,陈展面积1560平方米,总展线512米。分为“时空隧道、灾难现场、解密地震、穿越地震断裂带、震前防御、避险与救援”六个展区,于2013年10月面向社会公众开放。

    北川老县城地震遗址是全世界唯一整体原址原貌保护的规模最大、破坏类型最全面、次生灾害最典型的地震灾难遗址区。规划保护面积266公顷,有重要事件地12处、一级保护建筑16处、二级保护建筑75处、典型地质与基础设施破坏保护5处。经过治理保护,于2010年5月面向社会公众适度开放。2012年7月,被四川省政府核定为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地震后的北川老县城

    沙坝地震断层是中外地震史上罕见断裂层。位于北川羌族自治县曲山镇沙坝村,处在龙门山主中央断裂带,垂直位移10.5米,面积37公顷。地震断层周边地质灾害种类齐全、地质灾害点多,是地震次生灾害展示的宝贵资源,具有很高的科学研究价值。

    唐家山堰塞湖遗迹位于北川老县城地震遗址上游5公里处,顺河向长803.4米,横河最大宽611米,最大高度124米,堆积体2037万立方米。湖区控制流域面积3538平方公里,最高蓄水位743.1米,蓄水量达2.466亿立方米。2008年6月成功泄流后,水位降至713 米,常年库容8600万立方米。2013年“7·9”特大洪灾导致堰塞坝右岸局部溃口,水位高程下降至698米,常年库容4600万立方米。

 

    二、规划建设和陈列布展情况

    (一)场馆规划设计情况。地震纪念馆由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按照“自然、简朴、生态、科学”的理念规划设计。2010年2月从36套方案中推选出14套作深化设计,2010年4月从14套方案中初选出5套方案,通过报纸、电视、网络等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近20万人次参与了方案评选投票,170多名规划、建筑、地震、文物和社会民俗等方面专家发表了意见。省文化厅、省防震减灾局、省文物管理局先后3次组织专家评审,省委、省政府6次召开专题会议审查。2010年12月6日,省委最终审定通过了“裂缝”方案。

    (二)场馆建设和陈列布展情况。地震纪念馆由中国华西企业集团承建,于2010年12月28日正式开工,2012年6月底完成土建工程。主馆陈列布展由省委宣传部牵头把关,北京雅虹公司负责布展施工。2010年11月省社科院编制出陈列布展大纲,省委宣传部多次组织专家对大纲进行完善,于2012年6月报中宣部审定。2012年7月开始陈列布展施工,同年10月25日初展,2013年5月9日正式面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副馆(地震科普体验馆)科普设计大纲由省防震减灾局牵头编制,2011年11月审定。由上海复旦上科公司设计,2012年11月开始陈列布展施工,2013年9月面向社会公众开放。

展陈实物

    (三)北川老县城地震遗址保护情况。2009年6月以来,按照“原真性、可逆性、分级分类、最小干预”的原则,实施了北川老县城地震遗址首期保护工程。主要包括周边山体地质灾害治理6处,对14处震损建筑进行了应急支撑加固,建设大小拦砂坝26座。2013年“7·9”洪灾发生后,对老县城地震遗址进行了全面的清淤消毒,对洪水毁损的道路、标识标牌等进行了整治修复,对存在安全隐患的建筑废墟进行了加固处理,及时恢复正常开放。

    (四)沙坝地震断层保护情况。2014年5月,委托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区域地质调查队编制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2014年11月,委托西南大地工程物探有限公司完成施工图设计。地震断层遗迹保护土建工程由河南省豫龙岩土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实施;四川北川地震断陷剖面地质遗迹调查及科学研究项目由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物探队承担;四川北川地震地质科普材料编制及网站建设项目由四川省西南大地工程物探有限公司承担。

    (五)唐家山堰塞湖治理情况。2009年6月以来,先后实施了堰塞坝左岸裂缝、右岸滑坡、泄流明渠整治以及唐家山大型滑坡体治理等应急工程,有效处置了一系列险情,实现了防洪度汛零伤亡。2012年底前,建成了堰塞湖左岸泄洪洞、禹里乡防洪堤等工程,完善了水文气象监测站、人行索桥以及应急抢险道路等配套设施,使唐家山堰塞湖成为比较稳定的水源库。2014年,对北川老县城地震遗址至邓家河段实施了疏浚,共清运河道砂石约105万方,河道行洪能力大大提升。

    三、其他情况

    2009年5月,被中共中央宣传部评为第四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11年4月,被全国红色旅游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评为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2015年6月,被中国科学技术协会评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2015-2019年)。2015年9月,被全国社会科学普及工作经验交流会组委会评为全国社会科学普及教育基地。2015年11月,北川地震遗址保护与地震纪念馆设计方案荣获2015年亚洲建筑师协会建筑金奖。2015年12月,地震纪念馆工程被评为2014—2015年度国家优质工程。

生死大营救场景 

北川羌族自治县县情简介(2017年)

    北川羌族自治县古名“石泉”,是全国唯一的羌族自治县,全县幅员面积3083平方公里,辖10镇13乡(其中藏族乡1个),行政村311个,社区32个。总人口24万人(其中羌族8.5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36%,占全国羌族人口近三分之一)。2016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3.89亿元,增长8.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3亿元,增长10.7%;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5%;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0%,增速全市第1;地方公共财政收入4亿元,增长8.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888元,增长9.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677元,增长10.7%,两项收入增速均居全市第1位。获评全省农民增收工作先进县、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

北川老县城震损建筑 

    唯一北川。2008年“5·12”特大地震中,北川县城被夷为平地,2万余同胞遇难,直接经济损失达600亿元,成为受灾范围最广、伤亡人数最重、经济损失最大的极重灾县。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在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有力指挥下,在全国人民大力支持和山东省的倾力援建下,北川实现了从废墟走向新生、从悲壮走向豪迈的跨越。如今的北川举世瞩目、举国关注,具有唯一性、独特性和不可复制性。拥有全世界唯一整体原址原貌保护的规模最大、破坏类型最全面、次生灾害最典型的地震灾难遗址区——北川老县城。新县城驻地永昌镇是“5·12”特大地震灾区唯一异址重建的县城,汇集全国众多著名规划大师心血和智慧,是一座生态宜居、文化特色、现代时尚之城,被誉为抗震精神标志、城建工程标志和文化遗产标志。

    品牌北川。北川是大禹故里、中国羌城,近年来,先后荣获全国卫生县城、全国人居环境示范奖、首批全国防震减灾示范县、国家级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全国退耕还林科技支撑示范县、四川省文明城市、四川省园林城市、四川省旅游标准化示范县、四川省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县、四川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县、四川省农民增收工作先进县、四川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省级环境优美示范县、省级双拥模范县等多项殊荣,被授予“中国米黄大理石之乡”“中国大禹文化之乡”“中国羌绣之乡”等称号。境内拥有全市唯一的国家AAAAA级(北川羌城旅游区),4个国家AAAA级(西羌九皇山、药王谷、北川维斯特农业休闲旅游区、寻龙山)旅游景区,品牌魅力进一步彰显。

畅通北川。北川东接江油市,南邻安县,西靠茂县,北抵松潘、平武,距绵阳25公里、成都135公里,是全省离中心城市最近的少数民族自治县。距蓉欧快铁青白江站103公里,距九寨沟135公里,距重庆352公里,距西安600公里,区位优势明显。全县通车里程达到2222公里,国道247线、347线横穿境内,规划建设的绵九(绵阳至九寨沟)高速公路在北川留有互通通道。全市唯一一座通用航空机场建设正有序推进,在“十三五”末将构建集公路、水路、航空于一体,连接周边绵阳、平武、江油、茂县、松潘五大放射通道为主线的“四纵两横四环”骨架主公路网,形成“一机(场)二高(速公路)全联网多出口”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格局。

    生态北川。北川地处号称“神秘天地线”的北纬31度附近,属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境内插旗山最高峰海拔4769米,最低点香水渡海拔540米。全县林地面积362万亩,森林覆盖率达55.5%,保存了全球同纬度最完整的生态系统。气候温和湿润,年平均最高气温不超过30℃,平均相对湿度在72~85%之间。全年环境优良天数超过340天。空气负氧离子浓度达11-28万个/立方米,是北京、上海、成都等中心城市的20倍以上。境内小寨子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竹林沟省级自然保护区风景宜人。有野生脊椎动物515种,大熊猫、川金丝猴等国家一、二级重点保护动物74种。有野生植物2150种,珙桐、红豆杉等国家一、二级重点保护植物13种。

    物阜北川。县内有通口河、安昌河和平通河三大河流,属长江水系,顺山势自西北向东南出境,流域总面积3083平方公里,河流总长365.2千米。全县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49.04万千瓦,可开发量44.19万千瓦,已开发20万千瓦。地表水年径流总量38.15亿立方米,地下水蕴藏量1.8亿立方米。可开采矿产资源有黄金、赤铁矿、锰矿、重晶石、石灰石、白云岩等,其中石灰石储量超过10亿立方米,可用于生产饰面装饰石材的矿山开采面积达5平方公里以上,矿石质量高,品相好,平均氧化钙含量达到54~56%,是“中国米黄大理石之乡”。药材资源品种达795种(其中药用植物616种),32种药材已广泛种植、加工。

    人文北川。北川是古人类遗址,四川省境内古人类用火痕迹首次在这里发现。北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之一、夏王朝的缔造者、治水英雄大禹的诞生地,境内至今仍保存着大量有关大禹的历史遗迹,每年农历六月初六大禹诞辰举行祭祀活动的民间习俗延续至今。北川地处少数民族与汉族结合部,民族交流频繁,是全国唯一的羌族自治县和最年轻的自治县。北川是革命老区,1935年春红四方面军进入北川县境,著名的千佛山战役在这里打响。有羌族民俗博物馆、“5·12”汶川特大地震遗址纪念馆、红军长征纪念馆总医院等各类纪念馆6个。羌年入选国际非遗保护名录,有禹的传说、口弦音乐等国家级非遗保护名录3项,羌戈大战、羌族沙朗等省级非遗保护名录16项,市级非遗保护名录25项,县级非遗保护名录39项。著名作家沙汀在这里出生,并留有《在其香居茶馆里》《淘金记》等著名文学作品。

    活力北川。北川享受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支持革命老区和民族地区发展、秦巴山连片扶贫开发县、国家和省级生态功能区、少数民族自治地区部分立法权、全省扩权强县试点县等宏观政策。有望享受少数民族自治地区企业所得税减免,并将优先承接绵阳纳入国家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域、批准执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先行先试、科技城比照中关村先行先试等政策。设有驻上海、天津、深圳、成渝等4个招商分局,对重点项目实行县级领导对口联系和“绿色通道”审批,为北川发展注入了强大活力。北川近年来绿色产业强势崛起,“两新”产业加速上行。电子商务和“互联网+”势头强劲,强力摘取第二批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牌子。总部经济初见端倪,普网、北华、富民村镇银行等总部经济初具规模,如今的北川已成为极具活力的宜居宜业宜游之城。

 

 

主办:四川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