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化市创新对台交流交往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们将推动两岸同胞共同弘扬中华文化,促进心灵契合。”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在出席第九届海峡论坛时强调:“中华文化是根,两岸文化融合有助于未来两岸经济统合及政治统合。”近年来,怀化市积极落实中央、省委对台工作会议精神,创新对台交流机制,聚集社会各界力量,推进怀台地方特色文化交流,以心交心,润物无声,凝聚共识,增进中华民族认同感。
一、部门统一联动,弘扬和平文化。市委对台工作领导小组充分发挥统战、宣传、旅游、文化、教育等成员单位力量,以芷江国家级海峡两岸交流基地为平台,以芷江特有的受降地抗战文化为基础,不断深化和平文化内涵,不断升华和平文化,进而增强两岸同胞的中华文化自信、中华民族自信,阐发中华文化时代内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一是开展交流活动促认同。通过举办一年一度的国台办重点交流项目“海峡两岸和平文化之旅”活动和两年一度的“中国芷江·国际和平文化节”,邀请台湾政要、台湾湖南同乡会、湖湘文化投资访问团、媒体等欢聚芷江,就和平文化的源流、价值、发展和芷江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建设等问题进行真知灼见的研讨;以芷江和平文化为纽带,开展文化交流,弘扬和平文化等特色文化,促进台湾同胞对中华和平、和谐文化、中华民族复兴的认同,促进了两岸文化和心理认同。二是共建交流基地结同心。芷江作为中华民族抵抗外来侵略的胜利纪念地,是民族自豪所在、民族自信所在。发动和引导台港澳同胞、海内外华侨华人积极参与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建设,得到积极响应。他们为受降馆、飞虎队纪念馆建设发展捐款捐物,不断宣传芷江的和平文化、中华民族的抗战历史,让海峡两岸同胞的心紧紧凝聚在一起。何应钦、冷欣、白崇禧等后人捐赠抗战时期芷江机场航拍图和1946年芷江抗战胜利受降坊落成典礼场面等珍贵历史照片,美国洛杉矶侨领陈灿培博士捐赠飞虎队文物达2000余件,飞虎队老兵黄煜臻为飞虎队文物陈列馆建设捐款10万美元。三是挖掘文化内涵达共识。举办座谈会和研讨会,邀请两岸专家学者研究抗战文化、挖掘和平文化内涵;突出和平文化理念和内容,发表研究成果,打造国际和平城市品牌,使“和平”成为两岸交流的新名片,使和平发展成为两岸交流的共识。
二、企业参与促动,探究商道文化。怀台两地企业深化经贸文化交流,融合对接发展理念、经营模式,共促经济发展。公司化运作传承商道文化。中华文化精髓之一是儒家道家共识的一个“和”字,中华商道文化也无不渗透着“和”文化的道德理念,上善若水,厚德载物、以和为贵等贯穿其中。洪江古商城文化旅游产业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充分发挥洪江商帮文化软实力,潜心挖掘洪江古商城丰富的古城商道文化,以“对天勿欺,待人以恕”、“居仁由义”、“吃亏是福”的商道警语为鉴,积极谋划接地气、聚民心、解民意的对台交流活动。从2012年起,主动申请承办14余次逾千余人的有影响力的对台交流活动,并以建中华商帮文化广场,设湘商文化墙等方式凸显“以义取利、利以义制”的洪商文化精神和实力。在承办对台交流活动过程中,总结出了以“一套解说词、一位讲解员、一个展示点”及重点做好一对一结朋交友的成功经验,为把“做台湾民心工作”做到深入人心,拉近海峡两岸青少年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从2015年起,公司主动向台办提出,希望能以“由公司拟定活动方案并报台办审批,运行经费以公司为主、政府适当支持为辅,活动过程中的细节由台办全程监督、政府集合部门力量、公司落实到人”的市场化操作形式,全力承办对台重点交流活动。与此同时,在活动筹划中不断创新,公司依靠活动契机,创立了“海峡两岸婚姻家庭子女夏令营全国网络报名海选通道”、“洪江古商城青少年对台交流活动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推介平台。在已经承办的两届海峡两岸婚姻家庭子女财商特训营活动中,把“一个包袱一把伞,来到洪江当老板”等原汁原味商道文化进行实景再现,深化海峡两岸青少年及其家庭对中华传统商道文化的共识,推动怀台两岸之间经贸、文化、教育等社会各界的交流互往。地域化对接创新商道文化。岛内企业文化在与当地企业融合发展的过程中,展现着其独特的美丽、缤纷、多元、柔软、包容的软实力,我们采取实地考察、现场调研、互相交流等方式,致力于打造服务两岸、贴合市场、模式创新的落地台企文化,充分发挥企业自身力量,希望助益怀台两地经济、商贸、文化交流,为两地台企增添福音、带来利好。比如:靖州龙丰茯苓公司根据岛内市场需求,更新产品理念,打破茯苓只作为药材产品单一销售的现状,寻求与岛内同业合作,将道家文化中的“养生文化”与茯苓的种植提炼技术相结合,将中药材对身体内外调养的循序渐进与“天人合一”的国学精髓相渗透,推进企业研发茯苓健康美容护肤产品。台湾台泥集团全资收购怀化金大地水泥后,依据怀化“建设成为五省边区生态中心城市,建设绿色怀化、法治怀化、智慧怀化、幸福怀化”的“一个中心、四个怀化”的战略发展规划,将企业文化从“拥抱改变,热情学习”重新定义为“能效、环保、全球化”,一改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的产业经营陈旧印象,提出了台泥“环保一条龙”循环经济绿色环保理念,引领了怀化水泥行业的发展方向。市场化链接诠释商道文化。在致力于怀台两地经贸交流合作的热心人士的积极努力下,台湾奇力新电子公司与沅陵县向华电子公司以“诚信和责任”诠释新时期商道文化。特别是在地企业从细微处展现的当地政府重商亲商氛围,经济发展环境和县域经济发展理念,不遗余力地寻求更为灵活的合作方式,最终,2016年台方企业入股向华电子公司3亿元人民币进行全面技术合作扩大被动元器件生产线,随后又追加投资21.5亿元人民币,建设“湘贵黔三省接边地区电子信息产业基地”,目前已实际到位6.5亿元人民币。解决当地劳动力近2000余人,带来2家下游产业链企业落户沅陵,到明年6月份,将解决当地劳动力近5000人。“服务祖国统一、服务富民强市”的对台工作独特魅力得以彰显。
三、学校交流推动,共享民族文化。共享桐油文化。怀台两地有同根同源的瑶畲族群体,有共同的桐花、桐油文化。桐油是中国国宝,为研究桐油在台湾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和怀化洪江古商城桐油的历史地位,先后邀请台湾联合大学、吉首大学、中山大学、福建三明学院等高校专家学者来怀化洪江古商城进行关于“洪油文化”的学术交流,并组团赴台开展了以考察台湾“桐花祭”旅游项目及文化创意产业为主题的文化交流活动。以共同的血脉、共同的文化、共同的愿景,推动相互理解、携手同心、一起前行。共享侗医药文化。坚持强化高校交流,通过医学研修交流,共同推进侗医药和苗医药等民族医药发展。在怀化本土成长的湖南医药学院依托本校的民族医药研究中心和侗医药研究湖南省重点实验室,充分挖掘侗医药在特定治疗领域的特色,与台湾中山医科大学加强医学研修交流,邀请台湾医药公司、医学院来怀参访交流,推进侗医药走向体系化、现代化、市场化。今年,组织三批次30余人到台湾中山医科大进行为期2个月的研修,提升了怀化医学界的医学素养和研究水平。去年台湾台北医科大一行来怀就联合投资开发医药项目与怀化三医院进行深入对接,加快侗医药的成果转化进程。
四、民间社团互动,传承民俗文化。鼓励各类协会、学会等民间社团力量互动,开展怀台交流活动,拓宽民间交流渠道,研究和传承民俗文化。学(协)会互动。湖南侗学会与台湾政治大学、中华美仪文化交流协会持续互动,通过邀请专家学者来大陆参加研讨会、邀请台湾政治大学张俊逸教授及其学生来通道侗乡过春节和组织大陆专家学者入岛研讨宣传等形式,深入研究侗族文化,交流对侗族侗锦、建筑和歌舞文化的研究心得,推介最新研究成果,探索少数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怀化法学会、警察协会组织专家学者与台湾海峡两岸法学学术和实务交流团、退警访问团进行了学术交流,推介侗族和谐社会构建利器——“侗款”和村规民约,得到台湾司法界人士的充分认可,深化了基层社会治理文化交流。通道县皇都文化村艺术团邀请台湾桃园原林艺术舞集团来通道交流,双方结成“对子”,约定定期举办艺术表演交流会,相互邀请对方参加本地重大节庆活动表演,展示文创产品。溆浦辰河高腔目连戏团、怀化阳戏剧团应邀赴台湾新竹、台中等地文化交流演出,把辰河高腔、阳戏传统文化艺术剧目带进台湾,融入了台湾民众心里。媒体互动。台湾中天电视台《世界一级棒》、《台湾脚逛大陆》等栏目接连到怀化通道侗乡探密,对通道县民居民俗风情、生态自然山水、人文景观等内容展开拍摄并传播到台湾,扩大侗族民俗文化在台湾的影响力。浙江卫视、北京时尚芭莎杂志联合台湾艺人陈妍希深入通道拍摄慈善宣传片,展示了侗族地区民俗风情。群团互动。市文联邀请怀台两地文艺界人士开展创作笔会,以在怀台胞、台属、台商生活工作原型创作《台湾爷爷在大陆》、《哆嘎哆耶·娜努湾》、《侗乡飞进客家燕》等文艺作品,并传入岛内,取得较大反响。台湾史前博物馆专家学者在市、县文联的协助下,深入通道侗族村寨,开展田野调查,撰写《侗锦》,赠送侗锦织布机,促进文化传承交流。
五、陆配协调行动,传导国学文化。近几年,岛内每九对新人中就有一对两岸婚姻。对于每一例两岸婚姻来说,从开始共同生活的那一天起,其自身和家庭的前途命运就与两岸关系紧密相连。两岸和,则家庭和;两岸兴,则家庭兴。怀化妹子秀外慧中,吃得苦、霸得蛮,自小就受《三字经》、《弟子规》等国学文化熏陶,千名陆配就是千名国学文化传道者,就会有千个传导国学文化家庭,就会影响上万个国学文化爱好者。搭建渠道。我们加强日常联络工作,完善联谊沟通长效机制。在传统佳节开展走访联谊活动,加大联系沟通的力度。进一步完善怀籍陆配档案,建立怀籍陆配QQ群、“怀台一家亲”公众微信群,定期举办怀籍陆配返乡省亲系列活动,积极邀请并选取陆配家庭代表作为怀台两地陆配家庭联系人,实现与岛内陆配家庭的常态化联系,及时沟通两地信息。建立发动台湾湖南同乡会、中华妇女联合会、湘籍家庭联谊会力量,不断寻找吸收怀化籍陆配,充实陆配资料库,凝聚陆配力量。把微信群、QQ群作为陆配与“娘家人”交流活动的桥梁纽带,畅叙乡情,品味人生,团结互助,为家乡建设献计献策,影响越来越大。举办活动。举办“欢喜回娘家·怀台一家亲”陆配返乡行活动,围绕“国学商道·两岸情深”主题,通过开展“诚信、礼仪”经典专题讲义,邀请远嫁台湾的女儿在家乡汇聚,一起共同感受血脉相连的依依乡情,共同见证近几年家乡发生的巨大变化,共同展望家乡经济发展繁荣的美好愿景,共同树立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坚定信念。与当地艺术工作者开展文艺演出联谊活动,把两岸亲人共叙亲情的返乡历程与怀台两地家庭深入了解的社会发展共同分享,使陆配及其子女收获了国学传承与体会,加深了解国学文化内涵所在。心灵依靠。在台怀籍陆配们用一如既往的热情活跃于两岸婚姻家庭关系的舞台,用怀化女人独有的泼辣和热情,成为两岸传递爱的天使。大家在台湾常熟常聚,彼此互帮互助,在促成身在他乡的“怀化妹子”有了乡音浓厚社交圈的同时,也让海峡两岸的娘家人与婆家人互亲互爱,在与邻里彼此的日常往来中展现了孝亲尊师、心怀感恩的人性魅力。大家主动关注家乡的惠台政策,尽可能地利用节会平台,带动身边人回乡投资兴业、回馈家乡经济、社会建设。比如:身为通道女婿的吴志强先生随同妻子在通道生活近十年,逢年过节都会去县敬老院聊表爱心,为了提高妻家兄弟姐妹的生活质量,主动将东莞的产业部分转移到了通道;会同女婿陈先生投资300万元在荒山上创建幸福果业有限公司,与当地村民和谐相处,连续三年与村民一起过春节、吃年夜饭。正如嫁到台湾近10年的简女士感言:“大陆新娘在台湾走过一条艰难的路。随着两岸关系的越来越亲密,姐妹们在台湾越发感受到‘娘家人’的关爱,政府对家人的帮助也让我们更加安心在岛内生活居住。善良的人总会有福报,我们会挺直腰杆,在夫家相夫教子,在岛内传递正能量,让更多的姐妹们找到心灵上的依靠…”
同时,我们积极引导怀台两地宗教机构,交流妈祖文化、禅文化。以芷江天后宫为载体,与台湾大甲镇澜宫、台湾北港朝天宫等著名妈祖宫庙开展妈祖文化交流,共同弘扬传承妈祖文化;在洪江区嵩云寺举办“桐油”祭,交流禅文化。通过全市各界共同努力,扩大怀台两地文化交流合作,凝心聚力,心心相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共同努力。
中共怀化市委台湾工作办公室
2017年10月25日
怀化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