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川台快讯

四川首次授予台胞省级“劳动模范”称号 李伟国:赶上创业最好时候

发布时间:2020-12-03 15:55:01

  12月2日,四川隆重举行第八届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85后”台湾青年李伟国荣获“劳动模范”称号,这是四川首位台籍“劳动模范”。

  “今年是我在四川奋斗的第3年,获此荣誉很激动和兴奋,这不仅是对我个人工作的认可,也是对在川打拼台青的鼓励。”李伟国觉得,“劳模”荣誉分量很重,相对那些在岗位上奉献了几十年的前辈,自己资历尚浅, “这么一想,荣誉之外更多了沉甸甸的社会责任和拼搏奋斗的压力。”

  其实,这样的压力,李伟国并不陌生。作为华灿工场•成都空间的运营负责人,两年来,他致力于发挥“华灿奖”用创意设计增进两岸青年融合作用,并借助四川航天科工通信技术研究院资源优势,累计孵化企业113个,其中,21个为台湾青创项目。李伟国在参与并见证这些创业项目落地的同时,更真切感受到四川的快速发展变化。“来成都前,听说‘少不入川’,现在我逢人总说‘少不了入川’。”

从台北到大陆,他是不怕折腾的少年

  因为华灿工场的运营,李伟国结识了许多两岸朋友。“我喜欢听他们给我分享创业梦想和故事”,在他看来,大家的圆梦之路也是自己用青春走过的路,有对创业跃跃欲试的憧憬、也有夹杂着的忐忑与踌躇,再到认定目标奋进拼搏。

  2008年,在完成台湾成功大学本科学业后,李伟国第一次来到大陆,从浙江义乌到上海城隍庙,他亲历了大陆翻涌着的活力。随后,他选择到北京实习,研究生时又到上海做交换生,“北京、上海的国际化程度,还有机会与平台,都让我惊喜。”

  研究生毕业后,李伟国进入台北一家房地产公司工作,在大陆学到的职场经验,让他年薪很快达到20万人民币。2016年5月,经过对未来发展的反复思考,李伟国最终决定舍弃在台湾舒适的工作和生活,破釜沉舟到北京发展。他表示:“在台湾我可以预期五年、甚至十年后自己的样子,但大陆市场比台湾大很多,很难猜到自己未来会怎样,这样的人生更有挑战。”

  这一次,他决定从自己熟悉的地产领域再出发,并用一年时间成为项目销售冠军,用“硬核”实力证明了自己在大陆职场中也有很强的竞争实力。“也因为这段经历,我更熟悉了两岸市场的表达方式、商业习惯和销售策略的不同。”

  2017年4月,李伟国辞去置业顾问工作加入由中民国投(北京)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创立的华灿工场,成为这个创业孵化器的合伙人兼总经理。他解释:“‘华灿’二字源于两岸新锐设计竞赛‘华灿奖’,‘华灿工场’就是让大赛成果实现落地转化的地方。”

从就业到创业,他说这是最好的时代

  “我不后悔再次跳出舒适圈。”在李伟国眼中,大陆近年来的发展,让他意识到“我们迎来了最好的创业时代”。 他希望把华灿工场打造成一个优质的“两岸青年共同家园”。“很多台青对大陆市场是渴望的,但缺乏有效的对接渠道,也会因为两岸体制差异,产生认知上的差距。”已成功转型为“新台商”的李伟国十分愿意把自己的一线经验分享给在更多有意来大陆发展的台湾青年。

华灿工场•成都空间一角

  似乎每隔一年多,李伟国就有“新动作”。2018年10月,随着西部市场崭露头角,他将华灿工场拓展到了新一线城市——位于西部的四川成都。“台青在北上广创业,会有较高的成本投入,一旦失败就难重振旗鼓。如果在西部作项目孵化,也许能以最小的代价‘吃螃蟹’,有更强的底子做市场拓展和转型升级。”今年初,加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李伟国又敏锐捕捉到华灿工场可以在对接国家区域发展战略中有所作为。“今年9月,华灿工场•珠海空间启用,就形成了华灿工场与京津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粤港澳大湾区的联动效应。明年希望能布局江浙沪地区,对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他解释,这样紧锣密鼓地创业节奏,是因为“抓住机遇,就能抢占先机。大陆市场大,但人口也多,竞争自然强。如果自己能下好‘先手棋’,加上各地政府惠台政策落实落细和对台湾青年的关照,我们是很有优势的。”

  刚来四川扎根,李伟国曾表示“大陆向台胞打开大门,希望与台胞分享发展机遇,我希望帮这扇门开得更大一点,道路铺得更平坦一点。”如今,他正用脚踏实地将希望变成现实。眼下,台青在园区注册公司享有最少半年免费办公场地,半年免费台湾青年驿站住宿、半年免费代理记账等多种优惠,同时,园区还联合政府零距离提供一对一政策服务窗口,进一步解决团队缺钱、缺人、缺资源等创业痛点。

  “没有谁的创业之路是轻轻松松的”,李伟国表示,“不管多艰难,大陆始终是台青打拼的首选地,到大陆创业仍是一件充满了诱惑力的事情。”他形象地将此比喻为“学游泳”的过程,“刚开始大家都会呛水,但只要方法得当、懂得坚持,你就能学会游泳。”

从“川台70条”到首个台籍劳模,他直言“自己是惠台政策的受益者”

  “每一个来华灿工场•成都空间参访的台湾青年,都能很醒目看到《关于促进川台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简称‘川台70条’)的政策介绍。”李伟国直言,“华灿工场落户成都正好赶上四川出台‘川台70条‘,惠台政策不仅帮助园区建设步入快速成长期,对台青创业也是政策护航。”

  他还以园区发展举例,“四川十分重视台青创业发展,成都空间能拥有8700㎡面积成为西部地区最大规模双创空间,离不开园区承载地航天科工通信技术研究院的大力支持,园区还得到了研究院提供的租金减免和装修补贴等。去年园区获评省级、市级‘众创空间’,目前已经拿到成都市科技局30万元运营补贴,园区所在地成华区也会以市上奖励资金的50%给予补贴……少了许多后顾之忧,我能将很多精力放在举办两岸青年交流活动、组织台青来这里实习就业和招引更多台青创业项目落户四川等等。”目前,园区已发展为台青来川实习就业、创新创业的优质平台,共举办两岸交流活动40余场,接待参访台胞2000余人次,吸纳实习就业台青50人,引进台湾高层次人才20人。

  在个人政策获得感上,李伟国拿出了自己的台湾居民居住证,“四川是2018年9月开始全面启动台湾居民居住证申领发放,我第一时间就去办理,几天内就拿到了。不仅方便了银行卡的办理,更实现了出行、住宿、餐饮等网上预订、取票的自由。现在我常常四川、北京、珠海三地飞,刷证件取票真的太方便了。与台湾很多业务都是线下办理相比,我回台湾甚至有点不适应。”

疫情下,李伟国用网络视讯方式帮助园区复工复产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回台湾过春节的李伟国一直关注大陆疫情,“我捐出了3万元人民币,并在2月17日按台当局对个人带防疫物资出境上线要求,带了250个口罩和2升消毒水回到成都,与园区小伙伴儿共进退。”也正是这次“逆行”,让他对大陆的制度和政策优势更为看好。“疫情下,大陆成为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这打消了我们对疫情带来许多不确定因素的各种担忧,我们的安全感、获得感比以往更强。”他表示,四川在疫情防控和帮助台商台企复工复产方面从没缺位。指导园区防疫工作、走访慰问台青,还及时抓中央“助力台企11条”落地落实,出台“四川支持台企12条”,还通过举办“金融服务台资中小企业对接会”等系列活动,帮助台青初创项目解决实际困难。“我和团队也帮助企业复工复产,确保惠台政策应享尽享,如减免社保、降税免租等。”

  进入常态化疫情防控阶段后,李伟国更没有放慢脚步,借助异军突起的线上经济和“云交流”模式,园区承办的两岸交流活动有增无减。“由于岛内台青往返都面临严格的隔离措施,我们更加关注在大陆的台青,希望借助成都空间平台,让他们能充分了解西部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尤其在帮助台青实习就业上,园区携手台湾教授率队的“少年老城”城市微更新团队,参与成都6个社区的基层治理,打造社区创生IP。“我们还积极融入‘双城经济圈’,与重庆(大渡口)台湾中小企业产业园开展了战略合作。此外还吸引了落户珠海空间的1家文创企业来成都发展,以及落户北京空间的3家企业来成都从事集装箱智慧农业、民宿、餐饮等领域的发展。”

  展望未来,李伟国信心满满。“华灿工场要从孵化器进阶到总部基地发展模式,打造两岸文创赛事、会展交流、文旅融合、园区开发、金融服务等IP。作为惠台政策的受益者,我也会再接再厉,帮助落户园区发展的台青解决创业初期的疑惑和企业运营中的困难,让他们在大陆圆梦”。

  在成都空间的成果展示区,摆放着2018年李伟国受邀参加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的邀请函和节目单。“它们是我小心翼翼带回来的,对我有很特别的意义。每次看见,我都难掩激动和自豪。这次再获殊荣,我要把‘劳模’证书和它们放在一起,激励自己不忘初心、不负韶华。”

  (四川省台办)

主办:四川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