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四川省委台湾工作办公室
四川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四川在线记者 史晓露
由四川日报全媒体主办,省国资委、省工商联指导的追光2023·四川十大公益企业推介活动目前报名正在火热进行中。近日,组委会收到了来自通威集团的推介案例。
企业名片
通威集团是深耕绿色农业、绿色能源的大型跨国集团公司,全球光伏行业首家世界500强企业。
多年来企业情系民生,饮水思源,用真情和爱心回馈社会各界的厚爱,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光彩事业和思源工程,累计各种捐款捐物总额已超过5亿元人民币。
首创“渔光一体”发展模式,推动农村“三产融合”
2月6日一早,朱荣浪来到位于凉山州西昌市的通威西昌“渔光一体”产业园,检查设备运行情况。园区内,近8万块光伏组件立在距离水面两三米的空中,朝着日照的方向吸收太阳能进行发电,水面下养殖着鲫鱼、鲤鱼、鲈鱼。
这是省内首个“渔光一体”项目。该项目将西昌市兴国寺水库620余亩水面及周边地区打造为通威“渔光一体”特色示范园区,实现光伏发电、渔业养殖、有机种植、旅游观光等多元功能,也带动了周边农民就业增收。
朱荣浪就是在该项目工作的当地人之一。“在园区务工,一年下来,有七八万元的收入。”朱荣浪说。
“渔光一体”项目还推动了“三产融合”。“水上可以进行光伏发电,电站年发电量约3100万度,水下还能发展养殖业。”产业园负责人罗虎介绍,园区的设施化渔业养殖面积只有4.2亩左右,其余620余亩养殖水面承包给了周边10余户农户,户均年增收达20万元左右。除了一产外,周末很多市民还会来到园区垂钓,带动了餐饮、旅游观光等业态兴起。
早在2013年,通威集团就在全国创新性地提出了“渔光一体”发展模式。“将光伏发电与现代渔业有机融合,不仅绿色环保,也实现国土资源的高效复合利用。”通威集团党委书记、副总裁黄其刚介绍,近年来,通威集团已在多个省市开发建设52座“渔光一体”基地,累计装机并网规模超过3.8GW,优质而清洁的光伏电力正源源不断地惠及千家万户。
多年来,通威集团在获得自身稳健发展的同时,一直通过产业帮扶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2007年,通威集团就在全国率先提出“光伏扶贫”的概念,并率先捐资5000万元设立“思源·阳光计划”,探索利用光伏发电推动落后地区发展的道路。黄其刚介绍,实施十余年来,通威集团在四川、新疆、河北等全国多地兴建光伏电站,让老百姓享受免费的电能,还带动当地产业发展,促进就业,实现由“输血式”帮扶向“造血式”帮扶转变。
挺进青藏高原“无人区”,助力生态环境保护
青藏公路是进藏的重要通道,沿线建立了多个“青藏绿色驿站”,承担着垃圾回收、为司机提供短暂休息、环保宣传等功能,不过,过去由于很多区域没有电力供应,日常运营中面临缺电难题。
2018年,通威集团在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的高寒地区搭建了三套离网光伏发电系统,为驿站输送绿色清洁能源,结束了高寒、高海拔地区驿站不通电的历史。截至目前,通威集团已连续5年向“青藏绿色驿站”公益捐赠光伏发电系统,累计捐赠近100千瓦,累计发电约50万度,为青藏高原持续注入绿色动能。
位于青藏高原腹地昆仑山脉和唐古拉山脉之间的长江源地区,是整个长江流域野生动物种群数量最丰富的区域之一。为了解决长江源野生动物观测站、水生态环境保护站的供电难题,通威集团多次挺进青藏高原“无人区”,为观测站、保护站点捐赠了十余套离网光伏发电系统,为站点和野外观测设备的正常运转提供电力保障,为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贡献力量。
多年来,通威集团还热心公益事业,在“5·12” 汶川特大地震、“9·5”泸定地震等自然灾害发生时,第一时间向灾区募捐资金和物资;积极开展慰问老人、爱心助学、关爱教师、食品安全科普、抗癌捐助等活动。
“在企业发展的道路上,如何站在时代高度,将企业与国家期望、社会需要紧密结合起来,思考、实践、担当,这是通威今后发展道路上将持续回应的问题。” 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工商联副主席、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表示,未来,通威集团将继续致力于“双绿色”发展道路,践行企业社会责任,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来源:四川在线
主办:四川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版权所有